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塑料片材高潔凈處理系統(tǒng),它包括有依次相接且同步作業(yè)的進料倉、第一冷水洗槽、第一上料單元、第一攪拌單元、第二上料單元、第一清洗單元、第三上料單元、第二攪拌單元、第四上料單元、第二清洗單元、第三攪拌單元、第五上料單元、第三清洗單元、第二冷水洗槽、送料單元、離心出料單元,其中,所述的第一冷水洗槽、第一清洗單元、第二清洗單元分別與第一廢水沉淀池相接,所述的第三清洗單元與第二廢水沉淀池相接,所述的離心出料單元與第三廢水沉淀池相接。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結構完善,通過各工作單元的有序連接,工作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對大量的塑料片材進行連續(xù)式清洗,滿足產(chǎn)品加工質量要求。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塑料回收再用的
,尤其是指一種塑料片材高潔凈處理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塑料制品的應用已經(jīng)遍及工農(nóng)業(y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全世界每天產(chǎn)生的廢舊塑料垃圾無法進行估量,但其對環(huán)境造成的具大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處理這些塑料垃圾,現(xiàn)行的方法一般是填埋、焚燒等。但是由于普通的塑料垃圾的自然降解時間很長,一般要經(jīng)過一百年以上才能降解,而且降解過程中還會產(chǎn)生大量的甲烷等有害物質,因此填埋法已經(jīng)得到很多專家的詬病;而焚燒法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煙塵等直接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同時由于塑料作為石化產(chǎn)品,其生產(chǎn)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它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目前全球石油爭奪越來越激烈,原油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對于塑料產(chǎn)品回收利用是目前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最好辦法。它有效地解決了塑料產(chǎn)品對環(huán)境的威脅,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石油的使用量。對于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第一步是對塑料產(chǎn)品進行分類、 清潔、破碎及再分離等處理,但現(xiàn)有技術中的這些設備還不能組成一個完善的清潔處理系統(tǒng),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完善、加工效果好的塑料片材高潔凈處理系統(tǒng)。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塑料片材高潔凈處理系統(tǒng),它包括有依次相接且同步作業(yè)的進料倉、第一冷水洗槽、第一上料單元、第一攪拌單元、第二上料單元、第一清洗單元、第三上料單元、第二攪拌單元、第四上料單元、第二清洗單元、第三攪拌單元、第五上料單元、第三清洗單元、第二冷水洗槽、送料單元、離心出料單元,其中, 所述的第一冷水洗槽、第一清洗單元、第二清洗單元分別與第一廢水沉淀池相接,所述的第三清洗單元與第二廢水沉淀池相接,所述的離心出料單元與第三廢水沉淀池相接。所述的第一廢水沉淀池裝有用于排出沉淀產(chǎn)物的水泵。所述的第二上料單元、第二攪拌單元、第二清洗單元、第五上料單元、第三清洗單元分別外接有處理過回用的清水管。所述的第一冷水洗槽和第二冷水洗槽均主要由水槽、置于該水槽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第一拉料螺桿以及驅動該第一拉料螺桿旋轉的第一電機組成。所述的第一上料單元、第二上料單元、第三上料單元、第四上料單元、第五上料單元均主要由料筒、置于該料筒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上料螺桿以及驅動該上料螺桿旋轉的第二電機組成。所述的第一清洗單元、第二清洗單元、第三清洗單元均主要由機殼、置于該機殼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第二拉料螺桿以及驅動該第二拉料螺桿旋轉的第三電機組成。所述的送料單元主要由送料倉、置于該送料倉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第三拉料螺桿以及驅動該第三拉料螺桿旋轉的第四電機組成。所述的離心出料單元為離心機。本專利技術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優(yōu)點在于本專利技術結構完善,通過各工作單元的有序連接,工作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對大量的塑料片材進行連續(xù)式清洗,滿足產(chǎn)品加工質量要求。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生產(chǎn)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I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塑料片材高潔凈處理系統(tǒng)是將有色塑料片材轉變?yōu)橥该鲀羝虬變羝南到y(tǒng),它包括有依次相接且同步作業(yè)的進料倉I、第一冷水洗槽2、第一上料單元3、第一攪拌單元4、第二上料單元5、第一清洗單元6、第三上料單元7、第二攪拌單元8、第四上料單元9、第二清洗單元10、第三攪拌單元11、第五上料單元12、第三清洗單元13、第二冷水洗槽14、送料單元15、離心出料單元16,其中,本實施例所述的離心出料單元16具體為離心機,同時,本實施例所述的第一冷水洗槽2、第一清洗單元6、第二清洗單元10分別與第一廢水沉淀池17相接,所述的第三清洗單元13與第二廢水沉淀池18相接,所述的離心出料單元16與第三廢水沉淀池19相接;所述的第二上料單元5、第二攪拌單元8、第二清洗單元10、第五上料單元12、第三清洗單元13均有處理過回用的清水補償, 分別與處理過回用的清水管33相接。另外,為了提高本系統(tǒng)的清洗質量,本實施例在第一廢水沉淀池17中裝有專用于排出沉淀產(chǎn)物的水泵20來加強第一廢水沉淀池17的排污能力。同時,本實施例上述的第一冷水洗槽2和第二冷水洗槽14均主要由水槽21、置于該水槽21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第一拉料螺桿22以及驅動該第一拉料螺桿22旋轉的第一電機23組成。本實施例上述的第一上料單元3、第二上料單元5、第三上料單元7、第四上料單元9、第五上料單元12均主要由料筒24、置于該料筒24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上料螺桿25以及驅動該上料螺桿25旋轉的第二電機26組成。本實施例上述的第一清洗單元6、 第二清洗單元10、第三清洗單元13均主要由機殼27、置于該機殼27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第二拉料螺桿28以及驅動該第二拉料螺桿28旋轉的第三電機29組成。本實施例上述的送料單元15主要由送料倉30、置于該送料倉30內的用于帶動物料前進的第三拉料螺桿31以及驅動該第三拉料螺桿31旋轉的第四電機32組成。工作時,首先將破碎后的有色塑料片材從進料倉I倒入第一冷水洗槽2中進行沖洗,之后經(jīng)第一上料單元3向上送入第一攪拌單元4進行塑料片材的第一次攪拌,接著經(jīng)第二上料單元5將攪拌后的塑料片材向上送至第一清洗單元6內進行塑料片材的第一次加熱清洗,之后再將清洗后的塑料片材經(jīng)第三上料單元7向上送至第二攪拌單元8內進行第二次攪拌,接著再將攪拌后的塑料片材經(jīng)第四上料單元9向上送至第二清洗單元10內進行塑料片材的第二次加熱清洗,之后再將清洗后的塑料片材送至第三攪拌單元11內進行第三次攪拌,接著再將攪拌后的塑料片材經(jīng)第五上料單元12送至第三清洗單元13內進行塑料片材的第三次加熱清洗,然后清洗后的塑料片材會送至第二冷水洗槽14中進行沖洗,之后沖洗完畢的塑料片材會變?yōu)橥该鲀羝虬變羝又撏该鲀羝虬變羝瑫?jīng)送料單元15送至離心出料單元16內進行離心出料,最后將離心出料單元16排出的透明凈片或白凈片打包入袋便完成本系統(tǒng)的透明凈片或白凈片的制作過程,其中,在此過程中,第一廢水沉淀池17、第二廢水沉淀池18、第三廢水沉淀池19沉淀處理過的清水會排進渠道進行循環(huán)再用。總之,采用以上方案后,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系統(tǒng)的結構完善,自動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能夠對大量的塑料片材進行連續(xù)式清洗,并且能很好地滿足產(chǎn)品加工質量要求,值得推廣。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專利技術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實施范圍, 故凡依本專利技術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塑料片材高潔凈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依次相接且同步作業(yè)的進料倉(I)、第一冷水洗槽(2)、第一上料單元(3)、第一攪拌單元(4)、第二上料單元(5)、第一清洗單元(6)、第三上料單元(7)、第二攪拌單元(8)、第四上料單元(9)、第二清洗單元(10)、 第三攪拌單元(11)、第五上料單元(12)、第三清洗單元(13)、第二冷水洗槽(14)、送料單元(15)、離心出料單元(16),其中,所述的第一冷水洗槽(2)、第一清洗單元(6)、第二清洗單元(10)分別與第一廢水沉淀池(17)相接,所述的第三清洗單元(13)與第二廢水沉淀池(18)相接,所述的離心出料單元(16)與第三廢水沉淀池(19)相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塑料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鄧曉雅,許斯莫,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南海里水里塑塑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