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彎管機包括一機架,一搖臂總成,其同步轉動連接有一旋轉編碼器總成,該搖臂總成包括有一由機頭總成驅動的彎管圓模具;和一由液壓缸上下推動的彎管下模;一機頭總成,由一液壓缸驅動一組齒輪齒條機構帶動彎管圓模具轉動;一抽芯機構總成,包括一由液壓缸驅動的抽芯桿,該抽芯桿在彎管時插入管材內,在彎管完成后退出管材;一防皺總成,包括一體形成的防皺模和彎管防皺上模,所述的防皺模前端面與彎管圓模具一側內壁的底部吻合形成弧形段,沿彎管圓模具與該弧形段吻合處的底面切線方向形成彎管防皺上模,該彎管防皺上模與一彎管下模對應設置夾緊管材。該彎管機不僅有效防止彎管時管材變形的現象,且加工后的管材過度平滑,不起皺。(*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金屬管材的成型設備。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彎管機,是通過上、模的配合來實現對管材的夾緊力的,上、下模相對夾緊時,存在操作人員被夾傷的安全隱患。在管材的彎轉變形中,管材易出現起皺變形的質量問題。如何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考驗著生產者的智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安全高效的立式彎管機。該彎管機不僅有效防止彎管時管材變形的現象,且經該彎管機加工后的管材過度平滑,不起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技術方案為立式彎管機包括一機架,一搖臂總成,其轉動設置于機架上,該搖臂總成同步轉動連接有一旋轉編碼器總成,該搖臂總成包括有一由機頭總成驅動的彎管圓模具;還包括有一由液壓缸上下推動的彎管下模;一機頭總成,其固定設置于機架上,由一液壓缸驅動一組齒輪齒條機構帶動彎管圓模具轉動;一抽芯機構總成,其上下移動設置于機架上,包括一由液壓缸驅動的抽芯桿,該抽芯桿在彎管時插入管材內,在彎管完成后退出管材;一防皺總成,其移動設置于機架上,包括一體形成的防皺模和彎管防皺上模,所述的防皺模前端面與彎管圓模具一側內壁的底部吻合形成弧形段,沿彎管圓模具與該弧形段吻合處的底面切線方向形成彎管防皺上模,該彎管防皺上模與一彎管下模對應設置夾緊管材。進一步的,所述的彎管下模連接一助推夾模裝置,該助推夾模裝置包括一推動彎管防皺下模水平移動的助推液壓缸。進一步的,所述的彎管下模還連接有一防夾手裝置,該防夾手裝置由一組光電感應開關設置于一固定架上組成。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之處在于本技術立式彎管機的管材夾緊機構采用一可防止管材起皺變形的上模,和一不僅能上下移動且可增加彎管推力的下模,不僅效提高上、下模的夾緊力,且解決了彎管中管材起皺的現象。本技術還設有一在彎管時插入管材內,在彎管完成后退出管材抽芯桿,有效防止彎管時管材變形的現象。本技術通過一與彎管下模連接的防夾手裝置,進一步提高操作安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立式彎管機整機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側視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立式彎管機放管狀態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立式彎管機放管彎管180°完成狀態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搖臂總成結構示意圖一(滑軌自由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搖臂總成結構示意圖二(滑軌上行狀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旋轉編碼器結構示意圖一;圖8是本技術旋轉編碼器結構示意圖二 ;圖9是本技術機頭總成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抽芯機構總成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防皺總成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2是圖11的B-B剖視示意圖;圖13是本技術防皺總成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技術助推夾模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技術防夾手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6是本技術防皺模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7是是本技術防皺模側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的立式彎管機,該裝置包括一機架1,還包括有固定于機架I上的一搖臂總成2、一機頭總成3、一抽芯機構總成4、一防皺總成5、助推夾模裝置6和一防夾手安全裝置7。如圖5、6所述的搖臂總成2包括一搖臂本體,該搖臂本體上部為一由機頭總成3驅動的彎管圓模具21,該彎管圓模具21下方設置有一滑軌22,一液壓缸23上下推動的一彎管下模24滑設于該滑軌22上。如圖3所示,該彎管下模24與一固定于機架I上的彎管上模25對應設置夾緊管材8。如圖2所示,搖臂總成2同步轉動連接有一旋轉編碼器總成。如圖7所示,彎管圓模具21的轉軸帶動一大同步輪91 一體轉動,該大同步輪91通過同步帶92帶動一小同步輪93,該小同步輪93連接有一旋轉編碼器94。如圖9所示的機頭總成3,其由一液壓缸31驅動一齒條32帶動齒輪33轉動,該齒輪33與彎管圓模具I同步轉動。如圖10所示的抽芯機構總成4,其包括一由液壓缸42驅動的抽芯桿41,為防止彎管時管材8變形,該抽芯桿41在彎管時插入管材8內,在彎管完成后退出管材8 ;所述的液壓缸42和抽芯桿41 一起移動設置于一調節螺栓43上。如圖11-13及圖16、17所示的防皺總成5包括一體形成的防皺模51和彎管防皺上模52,所述的防皺模51前端面與彎管圓模具21—側內壁的底部吻合形成弧形段511,沿彎管圓模具21與該弧形段511吻合處的底面切線A方向形成一開口朝下的彎管防皺上模52,該彎管防皺上模52通過一防皺連接板53上下移動設置于一板座54上,該板座固定在機架I上。該彎管防皺上模52與一彎管下模24對應設置夾緊管材8。如圖14所示,彎管下模24連接一助推夾模裝置6,該助推夾模裝置6包括一推動彎管下模24水平移動的助推液壓缸61。如圖15所示,彎管下模24還連接有一防夾手裝置7,該防夾手裝置7是由一組光電感應開關71設置于一固定架72上組成,該固定架連接彎管下模24。加工時,首先如圖3、6所示,管材8放入安裝好的彎管下模24內,抽芯桿41插入管材8內,液壓缸23通過杠桿運動向前向上拖動滑軌22上行,使彎管防皺上模52與彎管下模24夾緊管材8,防止管材8起皺變形。如圖4所示,當機頭總成液壓缸31推動管材8繞彎管圓模具21彎管時,助推液壓缸61帶動彎管下模24輔助增加彎管時的推力。如圖5 所示,彎管完成后,擺臂總成的液壓缸23液壓缸放松,助推液壓缸61放松,取出管材8,機頭總成液壓缸3回退,擺臂總成復位。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技術的設計的簡單描述,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技術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技術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立式彎管機,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 一機架, 一搖臂總成,其轉動設置于機架上,該搖臂總成同步轉動連接有一旋轉編碼器總成,該搖臂總成包括有一由機頭總成驅動的彎管圓模具;還包括有一由液壓缸上下推動的彎管下模; 一機頭總成,其固定設置于機架上,由一液壓缸驅動一組齒輪齒條機構帶動彎管圓模具轉動; 一抽芯機構總成,其上下移動設置于機架上,包括一由液壓缸驅動的抽芯桿,該抽芯桿在彎管時插入管材內,在彎管完成后退出管材; 一防皺總成,其移動設置于機架上,包括一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云江,唐軍,李翠,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市西文機械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