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吸水片材構成體,該吸水片材構成體具有如下的結構:含吸水性樹脂和粘接劑的吸收層被非織造織物自該吸收層的上方和下方夾持,其中,該吸水性樹脂的含量為100-1000g/m2,該吸水性樹脂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為15-50g/g,該吸水片材構成體的剝離強度為0.05-3.0N/7cm。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即使是薄型,其形態保持性也良好,因此,可以實現在液體吸收前、吸收后不會發生變形,且可充分發揮吸收能力的優異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可在衛生材料領域等中使用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具體來說,涉及薄型、可適合用于紙尿褲等吸收性 物品的吸水片材構成體。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涉及使用所述吸水片材構成體制成的紙尿褲等的吸收性物品。
技術介紹
以紙尿褲等為代表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下述結構吸收體液等液體的吸收體被配置于與身體接觸一側的柔軟的液體透過性表面片材(表片材)、和配置于與身體相接觸一側相反側的液體非透過性底面片材(底片材)夾持。以往,從設計性、攜帶時的方便性、流通時的效率等觀點考慮,對于吸收性物品的薄型化、輕量化的要求日益增高。并且近年來,從環境保護的觀點考慮,有效利用資源、盡量避免使用如樹木這樣的需要長時間生長的天然材料的所謂環境友好型的需求日益增多。以往,在吸收性物品中通常進行的用于薄型化的方法例如有減少發揮固定吸收體中的吸水性樹脂的作用的木材碎解木漿等親水性纖維、增加吸水性樹脂的方法。降低大體積、吸水能力低的親水性纖維的比例、大量使用小體積、吸水能力高的吸水性樹脂而成的吸收體可以確保與吸收性物品的設計相符合的吸收容量,同時減少大體積的材料,由此可以實現薄型化,這被認為是合理的改良方法。但是,考慮到實際上在紙尿褲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時的液體分配或擴散,若大量的吸水性樹脂由于液體的吸收而形成柔軟的凝膠狀,則具有以下缺點發生所謂的“凝膠堵塞現象”,液體擴散性極端降低、吸收體的液體滲透速度變慢。該“凝膠堵塞現象”是指特別在吸水性樹脂大量密集而成的吸收體吸收液體時,存在于表層附近的吸水性樹脂吸收液體,在表層附近,柔軟的凝膠進一步致密,由此妨礙液體向吸收體內部滲透,內部的吸水性樹脂無法高效率地吸收液體的現象。因此,目前作為防止在減少親水性纖維、大量使用吸水性樹脂時發生的凝膠堵塞現象的手段,例如提出了以下的方法使用特定的具有鹽水流動誘導性、壓力下性能等的吸收性聚合物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I);在特定的吸水性樹脂前體中對特定的表面交聯劑進行加熱處理,使用得到的吸水性樹脂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等。但是,這些方法中,大量使用吸水性樹脂得到的吸收體,其液體吸收性能不能令人滿意。另外,減少擔負有固定吸水性樹脂的作用的親水性纖維,則產生吸水性樹脂在使用前或使用中發生移動的問題。吸水性樹脂發生了偏移的吸收體存在更容易引發凝膠堵塞現象的傾向。并且,對于減少了有助于形態保持的親水性纖維的吸收體,其作為吸收體的形態保持性降低,液體在吸收前或吸收后容易發生扭曲或斷裂等變形。發生了變形的吸收體中,液體的擴散性極度降低,因此無法發揮吸收體原本的能力。如果要避免這種現象,則親水性纖維和吸水性樹脂的比例受到限制,吸收性物品的薄型化也有限度。近年來,作為在吸收體中極力不使用親水性纖維的情況下、可提高吸水性樹脂的含量的新一代吸收體,人們對于吸收層內實質上不含有親水性纖維的吸收層疊體、吸水片材等的研究日益廣泛。例如可舉出在松厚的非織造織物的網格保持吸水性樹脂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3)、在2片熔噴非織造織物之間封入吸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4)、使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存在于疏水性非織造織物和親水性片材之間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5)等。但是,幾乎不使用親水性纖維時,容易發生上述凝膠堵塞現象。即使不發生凝膠堵塞現象,由于沒有擔負臨時性保有尿液等體液、使液體向吸收層疊體全體擴散這樣的以往的親水性纖維的作用的物質,因此,吸收層疊體無法充分捕捉液體,存在發生漏液的傾向。并且,如果為了保持吸收層疊體的形態而使用粘接劑,則吸水性樹脂的表面被粘接劑被覆,液體吸收性能有降低傾向。或者,上面與下面的非織造織物被粘接劑牢固粘接,吸水性樹脂被密閉為袋狀等,有無法發揮吸水性樹脂原本的吸水性能的傾向。為了提高上述吸收層疊體的液體吸收性能而減弱吸收層疊體的粘接力時,在加工 層疊體時,吸水性樹脂脫落較多,經濟上不優選,并且還可能由于粘接力不足而發生層疊體剝離,喪失商品價值。即,如果增強粘接,則發生凝膠堵塞現象或漏液,如果減弱粘接,則導致吸水性樹脂的脫落或層疊體的破壞,因此,目前仍未得到已解決上述課題的吸收層疊體、吸水片材。人們對于改善這種吸水片材中的粘接與液體吸收性能的平衡也進行了研究探討。例如可舉出采用2片非織造織物被設于非織造織物之間的含有上下2層的熱熔粘接劑的網狀體層粘接的吸收層疊體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6);在由非織造織物或膜制成的基材上涂布特定的反應型熱熔膠,固定吸水性樹脂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7);將細微纖維素和吸水性樹脂用網狀的熱熔膠被覆并保持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8)等。但是,即使對非織造織物、吸水性樹脂、粘接劑的性能或使用它們的條件等進行規定,仍難以獲得液體吸收性能、形態保持性高的吸水片材。另外,若采用特定的粘接劑、粘接方法,則即使液體吸收性能提高,從經濟性、生產性的觀點考慮,也不優選。也有不使用粘接劑而在基材上固定吸水性樹脂的方法。例如,將正在進行聚合的吸水性聚合物顆粒附著于合成纖維質的基材,在纖維質基材上進行聚合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9);在非織造織物基材上,通過電子射線照射使以丙烯酸和丙烯酸鹽為主成分的單體水性組合物聚合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10)等。這些方法中,合成纖維質的基材進入聚合物顆粒中,牢固粘著,但是具有難以在基材中完成聚合反應、未反應的殘留單體增多等的缺點。專利文獻I :日本特表平9-5108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8-57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表平9-253129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7-051315號公報 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2-325799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00-238161號公報 專利文獻7 :日本特表2001-158074號公報 專利文獻8 :日本特表2001-096654號公報 專利文獻9 :日本特開2003-1111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 :日本特開平02-04894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吸水片材構成體,該吸水片材構成體的紙漿極少,但仍可以避免凝膠堵塞現象,因此,吸水片材構成體的基本性能(快速的液體滲透速度、充分的保水能力、較少的液體回滲量、較少的漏液量、形態保持性)優異,可實現薄型化。S卩,本專利技術的主要宗旨是 [I]吸水片材構成體,該吸水片材構成體具有下述結構含吸水性樹脂和粘接劑的吸收層被非織造織物自該吸收層的上方和下方夾持,其中,該吸水性樹脂含量為100-1000g/m2,該吸水性樹脂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為15-50 g/g,該吸水片材構成體的剝離強度為0. 05-3. 0 N/7 cm。[2]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是將上述[I]的吸水片材構成體用液體透過性片材和液體非透過性片材夾持而成的。專利技術效果 本專利技術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即使是薄型,其形態保持性也良好,因此,實現在液體吸收前或吸收后不會發生變形,且可充分發揮吸收能力的優異的效果。因此,通過使用本專利技術的吸水片材構成體作為紙尿褲等的吸收體,可以提供薄、且外觀的創意性優異、同時沒有漏液等問題的衛生材料。本專利技術的吸水片材構成體除衛生材料領域之外,在農業領域、建材領域等中也可應用。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用于測定吸水性樹脂在荷重下的吸水能力的裝置的概略構成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用于測定吸水性樹脂的初始吸水速度和有效吸水量的裝置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1.13 JP 2010-0049331.吸水片材構成體,該吸水片材構成體具有如下的結構含吸水性樹脂和粘接劑的吸收層被非織造織物自該吸收層的上方和下方夾持,其中,該吸水性樹脂的含量為100-1000g/m2,該吸水性樹脂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為15-50 g/g,該吸水片材構成體的剝離強度為O.05-3. O N/7 cm。2.權利要求I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其中,吸水片材構成體的生理鹽水保水能力為1000-45000 g/m2。3.權利要求I或2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其中,吸水性樹脂在4.14 kPa荷重下的生理鹽水吸水能力為15 mL/g以上。4.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其中,吸水性樹脂的初始吸水速度為O.35 mL/s 以下。5.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的吸水片材構成體,其中,非織造織物為含有選自人造絲纖維、聚烯烴纖維和聚酯纖維中的至少I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福留伸也,圓尾淳一,半田昌良,上田耕士,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精化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