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設在折紙機構和輸送機構之間,其特征在于:傳送機構包括內外兩組送紙皮帶和擋紙片,內組送紙皮帶的外傳送面和外組送紙皮帶的內傳送面相互緊貼形成對折后說明書進行夾住和傳送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的進口端接住從折紙機構出來的折后說明書,傳送通道的出口端將折后說明書送至輸送機構的紙夾處由紙夾進行夾住,所述擋紙片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端擺動設置進行擋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快速、穩定地將折后說明書(包括比較柔軟的小規格說明書)從折紙機構傳送至輸送機構,大幅提升裝盒機的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裝盒機,具體涉及一種裝盒機的說明書傳送機構。
技術介紹
裝盒機在對裝盒產品進行自動裝盒時,很多時候需要在包裝盒內同時加入折疊說明書,說明書規格大小不一,小規格的說明書一般紙張較薄,折疊后自身支撐力不夠,比較柔軟,而目前裝盒機的說明書傳送機構采用的是旋轉式夾鉗結構,工作時夾鉗將從折紙機構出來的折后說明書進行夾住,然后夾鉗90度轉動,由于 夾鉗動作擺幅大,動作難以與整機運行協調,限制了裝盒機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夾鉗在旋轉過程中容易將折后說明書甩得變形(特別是小規格比較柔軟的說明書),導致折后說明書不能準確地進入說明書輸送機構的紙夾,更是嚴重影響裝盒機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
技術介紹
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可快速、穩定地將折后說明書(包括比較柔軟的小規格說明書)進行傳送,大幅提升裝盒機工作效率的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施的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設在折紙機構和輸送機構之間,其特征在于傳送機構包括內外兩組送紙皮帶和擋紙片,內組送紙皮帶的外傳送面和外組送紙皮帶的內傳送面相互緊貼形成對折后說明書進行夾住和傳送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的進口端接住從折紙機構出來的折后說明書,傳送通道的出口端將折后說明書送至輸送機構的紙夾處由紙夾進行夾住,所述擋紙片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端擺動設置進行擋紙。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折后說明書通過兩組送紙皮帶夾住,這樣無論是哪一種規格說明書,都能通過兩組送紙皮帶快速、穩定地進行傳送,根本不存在夾鉗動作擺幅大和將折后說明書甩得變形等現實問題,所以裝盒機的工作效率能得到大幅提升;擋紙片的擋紙可以使折后說明書水平狀態進入紙夾進行夾住。作為優選,所述的內外兩組送紙皮帶與折紙機構的兩組輸出皮帶為共用皮帶。上述設計使說明書在傳送機構和折紙機構之間實現無縫轉接,輔助說明書快速、穩定地進行傳送,同時使結構簡單緊湊。作為優選,所述的擋紙片安裝在擋紙擺臂上,擋紙擺臂擺動設置,擋紙擺臂通過連桿連接在偏心曲柄上,偏心曲柄連接在傳動軸上,傳動軸與折紙機構的主傳動軸通過齒輪嚙合傳動。上述設計使擋紙片的擺動利用了折紙機構的動力,使結構簡單緊湊。附圖說明本技術有如下附圖圖I為本技術與折紙機構、輸送機構的連接示意圖;圖2為圖I的后視圖;圖3為圖2的內部結構局部圖;圖4為圖3的左視圖局部放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詳細的描述如圖所示,本技術的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1,設在折紙機構2和輸送機構3之間,折紙機構將平展的說明書進行折疊,傳送機構將折疊的說明書傳送至輸送機構,輸送機構將折疊的說明書輸送至裝盒機推料口 ;傳送機構I包括內外兩組送紙皮帶4、5(每組有兩條,隔開一定距離并排設置)和擋紙片12,內外兩組送紙皮帶與折紙機構2的兩組輸出皮帶為共用皮帶,既原先折紙機構的兩組短的輸出皮帶,現在由長的兩組送紙皮帶代替,但驅 動還是原來的動力,內組送紙皮帶4的外傳送面和外組送紙皮帶5的內傳送面相互緊貼形成對折后說明書100進行夾住和傳送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的進口端接住從折紙機構2出來的折后說明書,傳送通道的出口端將折后說明書送至輸送機構3的紙夾14處由紙夾14進行夾住,紙夾14由開夾氣缸15控制夾紙和放開,開夾氣缸15固定設置,紙夾14在輸送機構3的輸送鏈條16等距設置,所述擋紙片12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端擺動設置進行擋紙,在擋紙時,紙夾14在開夾氣缸15頂壓下張開,此時擋紙片12和紙夾的紙夾座13共同擋紙,使折后說明書水平狀態進入紙夾14由紙夾進行夾住,所述擋紙片12安裝在擋紙擺臂11上,擋紙擺臂11擺動設置,擋紙擺臂11通過連桿10連接在偏心曲柄9上,偏心曲柄9連接在傳動軸7上,傳動軸7與折紙機構2的主傳動軸6通過齒輪嚙合傳動。本技術是這樣工作的兩組送紙皮帶4、5連續工作,從折紙機構出來的折后說明書100首先經定位鉤8 (凸輪擺動控制)擋紙,避免送紙位置的偏差,然后有序進入傳送通道進行傳送,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紙夾14張開等待夾紙,擋紙片12同時處于擋紙狀態,于是折后說明書100水平狀態進入紙夾14由紙夾14進行夾住,接著擋紙片12向外擺開,折后說明書100隨紙夾14在輸送鏈條16上以間歇等份方式進行輸送,最后折后說明書100被送往裝盒機的推料口,隨裝盒產品一起被送進包裝盒內。在上述傳送過程中,折后說明書通過兩組送紙皮帶夾住,這樣無論是哪一種規格說明書,都能通過兩組送紙皮帶快速、穩定地進行傳送,裝盒機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權利要求1.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設在折紙機構(2)和輸送機構(3)之間,其特征在于傳送機構(I)包括內外兩組送紙皮帶(4、5)和擋紙片(12),內組送紙皮帶(4)的外傳送面和外組送紙皮帶(5)的內傳送面相互緊貼形成對折后說明書(100)進行夾住和傳送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的進口端接住從折紙機構(2)出來的折后說明書,傳送通道的出口端將折后說明書送至輸送機構(3)的紙夾(14)處由紙夾(14)進行夾住,所述擋紙片(12)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端擺動設置進行擋紙。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外兩組送紙皮帶(4、5)與折紙機構(2)的兩組輸出皮帶為共用皮帶。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紙片(12)安裝在擋紙擺臂(11)上,擋紙擺臂(11)擺動設置,擋紙擺臂(11)通過連桿(10)連接在偏心曲柄(9)上,偏心曲柄(9)連接在傳動軸(7)上,傳動軸(7)與折紙機構(2)的主傳動軸(6)通過齒輪嚙合傳動。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設在折紙機構和輸送機構之間,其特征在于傳送機構包括內外兩組送紙皮帶和擋紙片,內組送紙皮帶的外傳送面和外組送紙皮帶的內傳送面相互緊貼形成對折后說明書進行夾住和傳送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的進口端接住從折紙機構出來的折后說明書,傳送通道的出口端將折后說明書送至輸送機構的紙夾處由紙夾進行夾住,所述擋紙片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端擺動設置進行擋紙。本技術可快速、穩定地將折后說明書(包括比較柔軟的小規格說明書)從折紙機構傳送至輸送機構,大幅提升裝盒機的工作效率。文檔編號B65B61/20GK202464245SQ201220122820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專利技術者李勇軍, 鄭良柱 申請人:瑞安市佳德包裝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裝盒機說明書傳送機構,設在折紙機構(2)和輸送機構(3)之間,其特征在于:傳送機構(1)包括內外兩組送紙皮帶(4、5)和擋紙片(12),內組送紙皮帶(4)的外傳送面和外組送紙皮帶(5)的內傳送面相互緊貼形成對折后說明書(100)進行夾住和傳送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的進口端接住從折紙機構(2)出來的折后說明書,傳送通道的出口端將折后說明書送至輸送機構(3)的紙夾(14)處由紙夾(14)進行夾住,所述擋紙片(12)在傳送通道的出口端擺動設置進行擋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勇軍,鄭良柱,
申請(專利權)人:瑞安市佳德包裝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