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膏藥的生產設備,具體公開了一種膏藥灌裝設備,包括藥鍋、電動閥門、增壓裝置、加熱裝置和稱量裝置;所述藥鍋的鍋蓋上設置有安全閥,藥鍋側壁下部設置有藥嘴,所述電動閥門設置有(在)藥嘴上;所述增壓裝置包括氣泵和輸氣管,所述氣泵通過輸氣管與藥鍋上方連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藥鍋內(外)的藥鍋加熱裝置和設置在藥嘴外部的藥嘴加熱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對膏藥的自動灌裝,自動控制重量,具有勞動強度低,每貼膏藥灌裝的重量誤差小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膏藥的生產設備,尤其涉及ー種膏藥灌裝設備。
技術介紹
貼敷膏藥作為中醫上常用醫療方式,具有效果好,無毒副作用的優點。然而膏藥的生產中,其灌裝步驟目前均采用手工方式,手工灌 裝膏藥具有以下缺點一是勞動強度大,ニ是溫度不易掌握,三是重量不易掌握,四是灌裝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g在提供一種能夠對膏藥實現自動灌裝的膏藥灌裝設備。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ー種膏藥灌裝設備,包括藥鍋、電動閥門、增壓裝置、加熱裝置和稱量裝置;所述藥鍋的鍋蓋上設置有安全閥,藥鍋側壁下部設置有藥嘴,所述電動閥門設置在藥嘴上;所述增壓裝置包括氣泵和輸氣管,所述氣泵通過輸氣管與藥鍋上方連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藥鍋內的藥鍋加熱裝置和設置在藥嘴外部的藥嘴加熱裝置;所述稱量裝置包括天平、光電開關和重量控制器,所述天平設置在藥嘴下方,所述光電開關指向天平的載物臺;所述光電開關還與電動閥門連接,所述重量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天平連接,輸出端與電動閥門連接。可選的,所述電動閥門包括電機、聯軸器、傳動軸、離合器和扳把接頭,所述聯軸器的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傳動軸連接,離合器一端與傳動軸連接,另一端與扳把接頭連接,所述扳把接頭與藥嘴連接;所述光電開關與電機連接,所述重量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天平連接,輸出端與電機連接。可選的,所述藥嘴包括出料端與進料端,進料端設置在藥鍋內,出料端設置在藥鍋夕卜,出料端的下側設置有出料ロ,所述出料ロ旁設置有吹絲ロ ;所述進料端下側設置有進料ロ ;所述增壓裝置還包括有分支氣路A與分支氣路B,分支氣路A的一端與輸氣管連接,另一端與吹絲ロ連接,分支氣路B的一端與輸氣管連接,另一端連接到進料口上方。可選的,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包括有工作臺,所述天平設置在工作臺上。可選的,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包括有外殼,所述藥鍋設置在外殼內。可選的,所述藥鍋加熱裝置為設置在藥鍋底部并與藥鍋一體設置的電加熱器。可選的,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設置有溫度控制系統,所述溫度控制系統包括藥鍋溫度控制系統和藥嘴溫度控制系統;所述藥鍋溫度控制系統包括藥鍋溫度控制器、藥鍋加熱裝置開關和藥鍋測溫探頭,所述藥鍋溫度控制器分別與藥鍋測溫探頭及藥鍋加熱裝置開關連接;所述藥嘴溫度控制系統包括藥鍋嘴溫度控制器、藥嘴加熱裝置開關和藥嘴測溫探頭,所述藥嘴溫度控制器分別與藥嘴測溫探頭及藥嘴加熱裝置開關連接。可選的,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設置有壓カ控制系統,所述壓カ控制系統包括氣壓表、壓カ調節閥和壓カ控制器;所述氣壓表的輸出端與壓カ控制器連接,所述壓カ控制器的輸出端與壓カ調節閥及氣泵的控制器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I)實現了對膏藥的自動灌裝,能夠自動控制重量,具有勞動強度低,姆貼膏藥灌裝的重量誤差小的優點。(2)能夠對溫度及壓カ進行自動控制,強度低,體積小,生產出的膏藥質量穩定。(3)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減小了占地面積。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膏藥灌裝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_電機;2_電機輸出軸;3_聯軸器;4_傳動軸;5_離合器;6-扳把接頭;7-藥嘴;8-出料ロ ;9_吹絲ロ ;10_分支氣路A ;11_天平;12-工作臺;13-進料ロ ;14-藥鍋;15_藥鍋加熱裝置;16_外殼;17_氣泵;18_輸氣管;19_藥鍋測溫探頭;20、22_安 全閥;21-鍋蓋;23_分支氣路B ;24-藥嘴加熱裝置。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ー種膏藥灌裝設備,包括藥鍋14、電動閥門、增壓裝置、加熱裝置和稱量裝置;所述藥鍋14的鍋蓋21上設置有安全閥20和安全閥22,藥鍋14側壁下部設置有藥嘴7,所述電動閥門設置在藥嘴7上;所述增壓裝置包括氣泵17和輸氣管18,所述氣泵17通過輸氣管18與藥鍋14上方連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藥鍋14內的藥鍋加熱裝置15和設置在藥嘴7外部的藥嘴加熱裝置24 ;所述稱量裝置包括天平11、光電開關(圖中未示出)和重量控制器(圖中未示出),所述天平11設置在藥嘴7下方,所述光電開關指向天平11的載物臺;所述光電開關還與電動閥門連接,所述重量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天平11連接,輸出端與電動閥門連接。所述電動閥門包括電機I、聯軸器3、傳動軸4、離合器5和扳把接頭6,所述聯軸器3的一端與電機輸出軸2連接,另一端與傳動軸4連接,離合器5的一端與傳動軸4連接,另一端與扳把接頭6連接,所述扳把接頭6與藥嘴7連接;所述光電開關與電機I連接,所述重量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天平11連接,輸出端與電機I連接。不工作時將離合器5上拉,使其與扳把接頭6手動斷開,作用一是便于維修,ニ是防止機器在非操作狀態時自動流藥。所述藥嘴7包括出料端與進料端,進料端設置在藥鍋14內,出料端設置在藥鍋14夕卜,出料端的下側設置有出料ロ 8,所述出料ロ 8旁設置有吹絲ロ 9 ;所述進料端下側設置有進料ロ 13 ;所述增壓裝置還包括有分支氣路AlO與分支氣路B23,分支氣路AlO的一端與輸氣管18連接,另一端與吹絲ロ 9連接,分支氣路B23的一端與輸氣管18連接,另一端連接到進料ロ 13上方。設置吹絲ロ 9的目的是,膏藥比較粘稠,關閉出料ロ 8后會有粘連的藥絲,需要吹絲ロ 9將粘連的藥絲吹斷。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包括有工作臺12,所述天平11設置在工作臺12上。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包括有外殼16,所述藥鍋14設置在外殼16內。所述藥鍋加熱裝置為設置在藥鍋14底部并與藥鍋14 一體設置的電加熱器。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設置有溫度控制系統,所述溫度控制系統包括藥鍋溫度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和藥嘴溫度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所述藥鍋溫度控制系統包括藥鍋溫度控制器、藥鍋加熱裝置開關和藥鍋測溫探頭19,所述藥鍋溫度控制器分別與19藥鍋測溫探頭及藥鍋加熱裝置開關連接;所述藥嘴溫度控制系統包括藥鍋嘴溫度控制器、藥嘴加熱裝置開關和藥嘴測溫探頭,所述藥嘴溫度控制器分別與藥嘴測溫探頭及藥嘴加熱裝置開關連接。所述膏藥灌裝設備還設置有壓カ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所述壓カ控制系統包括氣壓表、壓カ調節閥和壓カ控制器;所述氣壓表的輸出端與壓カ控制器連接,所述壓カ控制器的輸出端與壓カ調節閥及氣泵17的控制器連接。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打開藥鍋鍋蓋,將準備好的膏藥倒入藥鍋中,藥鍋和鍋蓋固定好,打開氣泵開關,將氣壓表調整到O. IMP,打開嘴溫開關,把嘴溫控制器調整到80度左右,打開鍋溫開關,將鍋溫控制器調整到80度左右。將藥皮放在天平上,此時天平下 的光電開關閉合,電源經過光電開關,使電機正向轉動,打開藥嘴,膏藥達到預設重量后,電機反向轉動,關閉藥嘴,吹絲ロ自動吹絲,這樣就完成了膏藥灌裝的過程。遇到膏藥雜質堵住出料ロ,按動吹堵開關,完成出料ロ的清理。權利要求1.一種膏藥灌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藥鍋、電動閥門、增壓裝置、加熱裝置和稱量裝置;所述藥鍋的鍋蓋上設置有安全閥,藥鍋側壁下部設置有藥嘴,所述電動閥門設置在藥嘴上;所述增壓裝置包括氣泵和輸氣管,所述氣泵通過輸氣管與藥鍋上方連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藥鍋內的藥鍋加熱裝置和設置在藥嘴外部的藥嘴加熱裝置;所述稱量裝置包括天平、光電開關和重量控制器,所述天平設置在藥嘴下方,所述光電開關指向天平的載物臺;所述光電開關還與電動閥門連接,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膏藥灌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藥鍋、電動閥門、增壓裝置、加熱裝置和稱量裝置;所述藥鍋的鍋蓋上設置有安全閥,藥鍋側壁下部設置有藥嘴,所述電動閥門設置在藥嘴上;所述增壓裝置包括氣泵和輸氣管,所述氣泵通過輸氣管與藥鍋上方連接;所述加熱裝置包括設置在藥鍋內的藥鍋加熱裝置和設置在藥嘴外部的藥嘴加熱裝置;所述稱量裝置包括天平、光電開關和重量控制器,所述天平設置在藥嘴下方,所述光電開關指向天平的載物臺;所述光電開關還與電動閥門連接,所述重量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天平連接,輸出端與電動閥門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彥玲,
申請(專利權)人:高彥玲,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