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和加濕器以及呼吸輔助設備。所述輸氣管內設置有擋水隔膜,所述擋水隔膜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時能夠使從所述輸氣管的進氣口進入的氣體從所述輸氣管的排氣口排出;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時能夠阻擋從所述排氣口進入的水從所述進氣口排出。該輸氣管通過設置具有兩個工作狀態的擋水隔膜,一方面在需要傳輸氣體時能夠使氣體由進氣口進入,并從排氣口排出;另一方面在不需要傳輸氣體時能夠防止從排氣口進入的水從進氣口排出,以避免水倒流而損壞設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加濕器以及呼吸輔助設備。
技術介紹
例如連續正壓通氣(CPAP)設備或非介入性正壓通氣(NIPPV)設備等呼吸輔助設備通常是利用主機內的風機將氣體引入,并將正壓力的氣體輸送至患者接口(如呼吸面罩)。但這種直接引入患者接口的氣體較為干燥。為了使患者感到更舒適,該呼吸輔助設備通常還包括加濕器。加濕器設置在主機的氣體輸出口和患者接口之間,以利用加濕器把來自主機的氣體加濕后再輸送至患者接口。 典型呼吸輔助設備中主機的氣體輸出口和加濕器經由輸氣管連接。如此設置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在呼吸輔助設備不使用(不提供氣體)時,如果在呼吸輔助設備的加濕器內裝有水時,由于搬運該呼吸輔助設備或加濕器相對于該呼吸輔助設備進行裝卸而導致加濕器相對于其正常方位傾斜,那么液體很可能會自加濕器通過輸送管流入主機,其不僅會損壞主機電路,還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加濕器以及呼吸輔助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在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所述輸氣管內設置有擋水隔膜,所述擋水隔膜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時能夠使從所述輸氣管的進氣口進入的氣體從所述輸氣管的排氣口排出;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時能夠阻擋從所述排氣口進入的水從所述進氣口排出。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為彈性隔膜,所述擋水隔膜的底部連接至所述輸氣管的底部,所述擋水隔膜能夠向所述排氣口側彎曲,以使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在自由狀態下處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優選地,所述輸氣管的內壁上還設置有阻擋件,所述阻擋件在所述進氣口側靠近所述擋水隔膜設置,用于限制所述擋水隔膜向所述進氣口側彎曲。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通過連接裝置連接至所述輸氣管的底部,所述連接裝置包括連接件和連接托,所述連接件的第一端連接至所述擋水隔膜的底部,且第二端穿過所述輸氣管的底部,所述連接托在所述輸氣管的外部連接至所述連接件的第二端,以將所述擋水隔膜連接至所述輸氣管的底部。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包括剛性的片體部和彈性部,所述彈性部設置在所述片體部的底部并與所述輸氣管的底部連接,用于帶動所述片體部移動,以使所述擋水隔膜具有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時所述片體部能夠阻擋從所述排氣口進入的水從所述進氣口排出。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在所述彈性部的自由狀態下處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優選地,所述輸氣管的內壁上還設置有阻擋件,所述阻擋件在所述進氣口側靠近所述擋水隔膜設置,用于限制所述片體部向所述進氣口側移動。優選地,所述輸氣管上還設置有導液件,所述導液件的入口與所述排氣口和所述擋水隔膜之間的所述輸氣管的底部連通,用于排出進入所述排氣口的水。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的面向所述排氣口的側面設置有凸出件,當所述擋水隔膜 處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時所述凸出件能夠封堵所述導液件的所述入口。優選地,所述擋水隔膜的面積為所述輸氣管的內腔的橫截面面積的1-0. 5倍。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加濕器,所述加濕器上設置有如上所述的輸氣管,所述輸氣管的所述排氣口與所述加濕器連通。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呼吸輔助設備,所述呼吸輔助設備包括主機、加濕器和如上所述輸氣管,所述主機用于提供正壓力的氣體,所述輸氣管的所述進氣口連通所述主機,所述排氣口連通所述加濕器,以將所述氣體輸送至所述加濕器,所述加濕器用于對所述氣體進行加濕。綜上所述,根據本技術的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通過設置具有兩個工作狀態的擋水隔膜,一方面在需要傳輸氣體時能夠使氣體由進氣口進入,并從排氣口排出 ’另一方面在不需要傳輸氣體時能夠防止從排氣口進入的水從進氣口排出,以避免水倒流而損壞設備。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技術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術。附圖中示出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技術的原理。在附圖中,圖IA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的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處于第二工作位置;圖IB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的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處于第一工作位置;圖IC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沿圖IA中A-A線截取的截面圖;圖2A為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的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處于第二工作位置;圖2B為根據本技術另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的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處于第一工作位置;圖3A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加濕器的立體圖;圖3B為圖3A中的加濕器沿B-B線剖切的局部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處于第一工作位置;圖3C為圖3A中的加濕器沿B-B線剖切的局部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處于第二工作位置;以及圖4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呼吸輔助設備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技術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技術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技術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為了徹底了解本技術,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結構。顯然,本技術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習的特殊細節。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技術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以下簡稱輸氣管)。圖IA和圖IB分別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的剖視圖,其中擋水隔膜分別處于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一工作位置,圖IC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輸送管沿圖IA中A-A線截取的截面圖。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如圖1A-1C所不,輸氣管100主要用于傳輸氣體,其兩端分別為進氣口 101和排氣口 102。輸氣管100截面形狀可以為圓形、矩形等等,且輸氣管100本身可以由柔性材料或剛性材料制成,輸氣管100的形狀和結構可以任意選擇,只要能實現其功能即可。在輸氣管100內設置有擋水隔膜110。該擋水隔膜110應當構造為一方面,在需要傳輸氣體時能夠使氣體由進氣口 101進入,并從排氣口 102排出;另一方面,在不需要傳輸氣體時能夠防止從排氣口 102進入的水從進氣口 101排出,即通過擋水隔膜110來阻擋水流,以防止水倒流。考慮到擋水隔膜110應當具有上述兩方面的功能,本技術將擋水隔膜110設置為具有兩個工作位置,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擋水隔膜110處于第一工作位置時能夠使從輸氣管110的進氣口 101進入的氣體從輸氣管110的排氣口 102排出。擋水隔膜Iio處于第二工作位置時能夠阻擋從排氣口 102進入的水從進氣口 101排出。擋水隔膜110可以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呼吸輔助設備的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氣管內設置有擋水隔膜,所述擋水隔膜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時能夠使從所述輸氣管的進氣口進入的氣體從所述輸氣管的排氣口排出;所述擋水隔膜處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時能夠阻擋從所述排氣口進入的水從所述進氣口排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莊志,高樹民,鄭振華,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