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兼容式高集成LED燈管,包括鋁殼、燈罩、燈板和堵頭,所述鋁殼和燈罩配合安裝形成可容置所述燈板的燈管外殼,所述燈管外殼為T6規格;所述燈板上集成有LED燈珠和LED電源驅動,所述燈板安裝于所述鋁殼上且LED燈珠面向所述燈罩;所述堵頭上包括堵頭主體和固定于堵頭主體上用于外接市電的兩接線柱,所述堵頭主體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鋁殼兩端,所述接線柱與燈板電連接,兩接線柱間距為4.54mm或12.64mm。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LED燈管結構簡單,組裝方便,通過更換不同規格的堵頭,可兼容T5燈管和T8燈管,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LED照明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兼容式高集成LED燈管。
技術介紹
全球能源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每一個國家都在大力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全球照明能源消耗約占世界總能耗的20%,LED做為第四代綠色光源,節能、環保、壽命長、體積小等特點已成為取代白熾燈和熒光燈的一種趨勢。現階段LED日光燈T8、T10等大直徑燈管充斥市場;T5等小直徑LED日光燈管需要搭配外置電源或帶外置電源的燈管支架才能正常工作照明,從而造成T5LED日光管不能直接替換傳統的T5、T8熒光燈日光燈管,需要安裝外置電源或帶外置電源的燈管支架才能替換。現在的T5LED日光燈管結構,造成安裝耗時耗工耗成本,T5LED日光燈管結構的改革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較高兼容性的高集成LED燈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兼容式高集成LED燈管,包括鋁殼、燈罩、燈板和堵頭,所述鋁殼和燈罩配合安裝形成可容置所述燈板的燈管外殼,所述燈管外殼的直徑為19. Imm ;所述燈板上集成有LED燈珠和LED電源驅動,所述燈板安裝于所述鋁殼上且LED燈珠面向所述燈罩;所述堵頭上包括堵頭主體和固定于堵頭主體上用于外接市電的兩接線柱,所述堵頭主體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鋁殼兩端,所述接線柱與燈板電連接,所述兩接線柱的間距為4. 54mm或12. 64_。其中,所述鋁殼兩端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堵頭主體上設置有第二螺孔,所述堵頭主體與鋁殼螺接固定。其中,所述接線柱還連接有一金屬線,所述金屬線的自由端固定于所述燈板上。其中,所述金屬線焊接于燈板上。其中,所述LED電源驅動包括順序連接的全橋整流隔離電路、抗干擾濾波電路和燈珠恒流驅動芯片,所述全橋整流隔離電路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堵頭上的接線柱,所述燈珠恒流驅動芯片的輸出端電連接所述LED燈珠。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LED燈管中電源驅動集成于燈板上,無需安裝電源或有電源的燈架,省時省工省成本,安裝簡單;并且線路均集成于燈板上,安裝時,直接將燈板安裝在鋁殼上即可,無需在鋁殼內走線,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更重要的是,該LED燈管中,采用T6規格的燈管外殼,而堵頭上兩接線柱的間距可以設置為T5燈管規格或T8燈管規格,堵頭與鋁殼是可拆卸式安裝,可以通過采用不同的堵頭結構向下替換T5燈管,向上兼容T8燈管,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中鋁殼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中T5堵頭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中T8堵頭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高集成LED燈管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圖8是本技術聞集成LED燈管實施例的電路不意圖。圖中 I、鋁殼;11、第一螺孔;2、燈罩;3、燈板;31、燈珠;4、堵頭;41、堵頭主體;411、第二螺孔;42、接線柱;43、金屬線。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I至圖6,本技術提供一種兼容性高集成LED燈管,包括鋁殼I、燈罩2、燈板3和堵頭4,所述鋁殼I和燈罩2配合安裝形成可容置所述燈板3的燈管外殼,燈管外殼直徑19. Imm,即業界所稱的T6燈管規格,所述燈板3上集成有LED燈珠31和LED電源驅動(未標示),所述燈板3安裝于所述鋁殼I上且LED燈珠31面向所述燈罩2 ;所述堵頭4包括堵頭主體41和固定于堵頭主體41上用于外接市電的兩接線柱42,所述堵頭主體41通過螺接或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鋁殼I兩端,所述接線柱42與燈板3電連接。堵頭4與鋁殼I可拆卸,在實際使用時可根據需要采用不同規格的堵頭,在本技術中,堵頭4上兩接線柱之間的間距為4. 54mm(即T5燈管中接線柱的間距)或12. 64mm(即T8燈管中接線柱的間距),參閱圖5和圖6,分別示出了上述兩種規格的堵頭結構,該兩個堵頭具有相同的外形,且堵頭外形與燈管外殼相適配,區別僅在于兩個接線柱的間距,對T5燈管堵頭,間距為4. 54mm,對于T8燈管堵頭,間距為12. 64mm。該LED燈管中電源驅動集成于燈板上,無需安裝電源或有電源的燈架,省時省工省成本,安裝簡單;并且線路均集成于燈板上,安裝時,直接將燈板安裝在鋁殼上即可,無需在鋁殼內走線,結構簡單,組裝方便。更重要的是,該LED燈管中,采用T6規格的燈管外殼,而堵頭上兩接線柱的間距可以設置為T5燈管規格或T8燈管規格,堵頭與鋁殼是可拆卸式安裝,可以通過采用不同的堵頭結構向下替換T5燈管,向上兼容T8燈管,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優選地,堵頭4與鋁殼I為螺接,可以在多次更換堵頭后仍然可以牢固連接。具體地,參閱圖4至圖6,在鋁殼I兩端的側壁上設置第一螺孔11,堵頭主體41上設置第二螺孔411,安裝時,使第一螺孔11與第二螺孔411對齊,再通過螺釘固定即可。不同于卡接固定會有卡扣斷裂的情況,本實施例通過螺接的方式連接牢靠,實現自由變換。由于燈板3需要與接線柱42電連接,而燈板3上用于連接接線柱42的連接點之間的間距往往是固定的,為了實現燈板3與不同規格的堵頭4之間的電連接,可以采用各種靈活的方式,例如在接線柱42上設置一金屬線43,在燈板3上設計焊盤或接插端子,將金屬線43焊接至相應焊盤或固定至接插端子中,由于金屬線43是柔性的可以彎折,從而實現了接線柱42與燈板3的電連接。此外,還可以在燈板上引出連接線,通過連接線與金屬引線的緊密接觸實現電連接。參閱圖7和圖8,本技術的高集成LED日光燈中,LED電源驅動包括順序連接的全橋整流隔離電路、抗干擾濾波電路和燈珠恒流驅動芯片,全橋整流隔離電路的輸入端電連接堵頭上的接線柱,燈珠恒流驅動芯片的輸出端電連接所述LED燈珠。市電由堵頭的接線柱引入LED電源驅動中,經整流濾波后送入到燈珠恒流驅動芯片中,燈珠恒流驅動芯片控制燈珠的電流,使燈珠恒流發光。本實施例相對于市面上的阻容降壓控制,具有集成度高、控制精準的優點。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 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兼容式高集成LED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鋁殼、燈罩、燈板和堵頭,所述鋁殼和燈罩配合安裝形成可容置所述燈板的燈管外殼,所述燈管外殼的直徑為19. Imm;所述燈板上集成有LED燈珠和LED電源驅動,所述燈板安裝于所述鋁殼上且LED燈珠面向所述燈罩;所述堵頭上包括堵頭主體和固定于堵頭主體上用于外接市電的兩接線柱,所述堵頭主體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鋁殼兩端,所述接線柱與燈板電連接,所述兩接線柱的間距為4. 54mm或12. 64mm。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兼容式高集成LED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鋁殼兩端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螺孔,所述堵頭主體上設置有第二螺孔,所述堵頭主體與鋁殼螺接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兼容式高集成LED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鋁殼、燈罩、燈板和堵頭,所述鋁殼和燈罩配合安裝形成可容置所述燈板的燈管外殼,所述燈管外殼的直徑為19.1mm;所述燈板上集成有LED燈珠和LED電源驅動,所述燈板安裝于所述鋁殼上且LED燈珠面向所述燈罩;所述堵頭上包括堵頭主體和固定于堵頭主體上用于外接市電的兩接線柱,所述堵頭主體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鋁殼兩端,所述接線柱與燈板電連接,所述兩接線柱的間距為4.54mm或12.64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超,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豐田合成照明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