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撈渣機的懸臂輪安裝結構,所述撈渣機包括具有殼體(50)的上槽體,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導輪(10)、安裝軸(20)和軸承(30),所述安裝軸(20)穿過所述殼體(50)而延伸到所述上槽體中,所述導輪(10)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軸(20)的位于所述上槽體中的部分上,所述安裝軸(20)的位于所述上槽體外的部分通過所述軸承(30)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殼體(50)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撈渣機。將軸承設置在撈渣機的上槽體外部能夠有效地防止上槽體中的灰水腐蝕軸承,確保撈渣機的運行,提高撈渣機的使用壽命。并且,軸承位于撈渣機的上槽體的外部也便于對其進行檢修和維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鍋爐設備,具體地,涉及一種撈渣機的懸臂輪安裝結構和包括該懸臂輪安裝結構的撈渣機。
技術介紹
我國目前火力發電機組大多采用刮板式撈渣機作為陸地排渣設備。撈渣機同時又兼作爐底密封設備,爐膛爐渣落入撈渣機上槽體內的水中后粒化,經鏈條刮板拉出后上倉或進碎渣機處理。刮板式撈渣機的比較重要的一個部件為懸臂輪(前后共四個),該懸臂輪起到引導鏈條刮板從張緊處進入上槽體水面下刮渣,從斜升段將渣拖出水面的關鍵作用,確保鏈條刮板在上槽體水下的刮渣運動。圖I中所示的是一種傳統的懸臂輪組件,該懸臂輪組件包括導輪10、安裝軸20、軸承30和密封組件40,安裝軸20固定在撈渣機的上槽體的殼體50上,以使安裝軸20的一端位于撈渣機上槽體的內部,另一端位于上槽體的外部,軸承30套裝在安裝軸20位于上槽體內部的一端,導輪10通過軸承30安裝在安裝軸20上,密封組件40分別設置在導輪10的兩個端面上,以防止撈渣機上槽體中的灰水進入軸承室。但是,由于軸承30浸泡在上槽體中的灰水內,灰水還是會沿轉動的導輪10和安裝軸20之間的間隙會滲入軸承內,卡澀軸承30,使導輪10無法轉動,從而使鏈條和導輪10之間產生滑動摩擦,導致鏈條磨損。因此,如何防止灰水進入撈渣機的懸臂輪組件的軸承室中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撈渣機的懸臂輪安裝結構和一種包括該懸臂輪安裝結構的撈渣機,撈渣機的上槽體中的灰水不易進入懸臂輪安裝結構的軸承中。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作為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撈渣機的懸臂輪安裝結構,所述撈渣機包括具有殼體的上槽體,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導輪、安裝軸和軸承,所述安裝軸穿過所述殼體而延伸到所述上槽體中,其中,所述導輪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軸的位于所述上槽體中的部分上,所述安裝軸的位于所述上槽體外的部分通過所述軸承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殼體上。優選地,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第一密封組件,該第一密封組件設置在所述安裝軸的外表面上,并位于所述導輪和所述軸承之間,以將所述通孔的壁和所述安裝軸之間的縫隙密封。優選地,所述第一密封組件包括第一密封套、第二密封套和盤根,所述第一密封套和所述第二密封套套在所述安裝軸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二密封套和所述安裝軸的外表面共同圍成封閉空間,所述盤根填充在所述封閉空間內。優選地,該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第二密封組件,該第二密封組件包括密封圈,該密封圈設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套的內表面和所述安裝軸外表面之間。 優選地,所述殼體上形成有套筒,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套筒內。優選地,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上設置有肋板,該肋板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肋板為一對,該一對肋板沿所述套筒的徑向對稱地設置在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上。優選地,該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導輪朝向所述軸承的端面上的第三密封組件。作為本技術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撈渣機,該撈渣機包括懸臂輪安裝結構,其中,該懸臂輪安裝結構為本技術所提供的上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將軸承設置在撈渣機的上槽體外部能夠有效地防止上槽體中的灰水腐蝕軸承,確保撈渣機的運行,提高撈渣機的使用壽命。并且,軸承位于撈渣機的上槽體的外部也便于對其進行檢修和維護。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技術中的懸臂輪結構;圖2是本技術所述的懸臂輪結構。附圖標記說明10 導輪20 安裝軸30 軸承40 密封件50 殼體61 盤根62 第一密封套63 第二密封套64 密封圈 70 套筒80 肋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作為本技術的一個方面,如圖2所示,提供一種撈渣機的懸臂輪安裝結構,所述撈渣機包括具有殼體50的上槽體,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導輪10、安裝軸20和軸承30,安裝軸20穿過殼體50而延伸到上槽體中,導輪10固定安裝在安裝軸20的位于所述上槽體中的部分上,安裝軸20的位于所述上槽體外的部分通過軸承30可轉動地安裝在殼體50上。在本技術中,可以直接將軸承30安裝在殼體50上的孔內。可以通過例如鍵連接或螺栓連接等方式將導輪固定安裝在安裝軸20上。由于軸承30位于上槽體的外部,所有灰水不會隨著導輪10在上槽體內的轉動而進入軸承30中,從而能夠確保軸承30不會被灰水腐蝕,從而確保撈渣機的運行,提高撈渣機的使用壽命。為了進一步防止上槽體內的灰水進入軸承30內部,優選地,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還可以包括第一密封組件,該第一密封組件設置在安裝軸20的外表面上,并位于導輪10和軸承30之間,以將所述通孔的壁和所述安裝軸20之間的縫隙密封。第一密封組件將通孔與安裝軸20之間的縫隙密封,防止上槽體內的灰水沿安裝軸的外表面進入軸承30內部。通常,所述第一密封組件可以是普通的密封圈。為了提高密封性能,優選地,第一密封組件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套62、第二密封套63和盤根61,所述第一密封套62和所述第二密封套63套在所述安裝軸20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套62、所述第二密封套63和所述安裝軸20的外表面共同圍成封閉空間,盤根61填充在所述封閉空間內。 為了便于所述第一密封組件的維修,優選地,第一密封套62與第二密封套63可拆卸地連接。當第一密封套62、第二密封套63或盤根61中的任意一個或幾個發生損壞時,可將第一密封組件拆開,并對損壞的部分進行更換。為了便于所述第一密封組件的安裝和拆卸,優選地,可將第一密封套62或第二密封套63可拆卸地固定在殼體50上。例如,如圖2中所示,第一密封套62與殼體50可拆卸地連接,在第一密封套62朝向第二密封套63的一端的內表面上開設有密封槽,并且在第二密封套63朝向第一密封套62的一端的內表面上也開設有密封槽。第一密封套62和第二密封套63通過螺釘可拆地連接。第一密封套62、第二密封套63的密封槽相通,并且被安裝軸20的外表面封閉,形成封閉空間,盤根61設置在該封閉空間中。為了進一步加強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的密封性能,優選地,該懸臂輪安裝結構還可以包括第二密封組件,該第二密封組件包括密封圈64,該密封圈64設置在第一密封套62的內表面和所述安裝軸20外表面之間。例如,可以在安裝軸20的外表面或第一密封套62的內表面上加工密封槽,將密封圈64設置在所述密封槽內,從而達到密封的作用。為了便于安裝軸承30,優選地,殼體50上可以形成有套筒70,所述通孔形成在套筒70內。為了使導輪10轉動更平穩,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可以包括多個軸承30(例如,圖2中所示的,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一對圓錐輥子軸承和一個圓柱輥子軸承)。為了滿足安裝多個軸承30,如圖2中所示,可以適當地延長套筒70的長度。并且,第一密封組件的第一密封套62也可以可拆卸第安裝在套筒70的一端。套筒70既可以通過鑄造的方式與殼體50形成為一體,也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殼體50上。為了使套筒70牢固地固定在殼體50上,優選地,套筒70的外表面上設置可以有肋板80,該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撈渣機的懸臂輪安裝結構,所述撈渣機包括具有殼體(50)的上槽體,所述懸臂輪安裝結構包括導輪(10)、安裝軸(20)和軸承(30),所述安裝軸(20)穿過所述殼體(50)而延伸到所述上槽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輪(10)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軸(20)的位于所述上槽體中的部分上,所述安裝軸(20)的位于所述上槽體外的部分通過所述軸承(30)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殼體(50)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紹偉,婁廣森,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國華浙能發電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