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慣性推動裝置,包括傾斜容器、轉動軸、重力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種慣性推動裝置設置在傾斜容器內,慣性推動裝置內端與傾斜容器中部活動連接,慣性推動裝置上重力部延伸到外端傾斜容器側壁,慣性推動裝置被食物帶動旋轉爬升到高位時,慣性推動裝置上重力部通過重力慣性向前進方向滑行,推動慣性推動裝置外端前段食物加速下滑變向移位,慣性推動裝置與傾斜容器同向轉動。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食物受熱均勻、烹飪效果好、易裝拆、易清潔、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慣性推動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電烤鍋一般包括可提供加熱的底座和底座上可盛放食物的鍋盤。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單一的烘烤功能很難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針對這種狀況,有些廠商作了些改進,如中國專利文獻號CN 2379075Y于2000年5月24日公開了一種電炒烤鍋,特別是一種家用小型電炒烤鍋,在電爐上安一只U型炒鍋,炒鍋內設有一把可旋轉的轉鏟。這種電炒烤鍋利用電爐提供的熱量可方便的制作炒烤食品,其缺點是轉鏟為固定安裝結構,清洗不方便,而且整機復雜,功能單一,生產成本較高。中國專利文獻號CN2894560Y于2007年5月2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無油煙炒菜機,它包括殼體和上蓋活動連接,提手裝置在上蓋上部一側,電機連接在殼體內側底部,控制盤和進氣孔連接在殼體底部,排氣窗裝置在上蓋上部一側,炒鍋活動連接在加熱器上面及殼體中部,攪拌器活動連接電機軸上端和炒鍋內側底部,加熱器固定連接在保溫內筒內側底部,且和控制盤連接。這種炒菜機由于將攪拌器活動連接電機軸上端和炒鍋內側底部,造成取食和清洗都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烹飪效果好、易裝拆、易清潔、適用范圍廣的磁力震動多角度旋轉炒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慣性推動裝置,包括傾斜容器、轉動軸、重力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種慣性推動裝置設置在傾斜容器內,慣性推動裝置內端與傾斜容器中部活動連接,慣性推動裝置上重力部延伸到外端傾斜容器側壁,慣性推動裝置被食物帶動旋轉爬升到高位時,慣性推動裝置上重力部通過重力慣性向前進方向滑行,推動慣性推動裝置外端前段食物加速下滑變向移位,慣性推動裝置與傾斜容器同向轉動。所述慣性推動裝置內端設置有與傾斜容器活動連接位,外端設置有重力部和推動桿。所述容器為傾斜設置,傾斜容器中部設有凸臺,凸臺設置成插孔或轉軸,插孔或轉軸底部內側與驅動電機軸活動連接轉動。所述傾斜容器內壁設置推動塊,推動塊推動食物,食物帶動慣性推動裝置同向轉動到傾斜容器的轉動最高位。所述傾斜容器上的推動塊推動食物,食物帶動慣性推動裝置一起同向轉動到高位,通過慣性推動裝置上的重力部產生慣性下降推力和撞擊力,快速下滑推動前段的食物松散變向。所述慣性推動裝置上的重力部重量大于單一食物的重量,致使食物被撞擊變向滾動松散,重力部重量大于60克。所述慣性推動裝置設置成n型,慣性推動裝置兩端為插腳,重力部設置在中部橫梁上,慣性推動裝置內端插腳與傾斜容器凸臺上設置的插孔或轉軸轉動連接,慣性推動裝置外端插腳插入食物碎塊之間。所述慣性推動裝置的中部橫梁位于傾斜容器上部高過食物。所述慣性推動裝置的中部橫梁位于傾斜容器上部高過食物,外端插腳插入食物碎塊之間,與食物接觸面積小、阻力小、加大局部下滑慣性力,推動局部食物碎塊快速下滑移位,達到食物帶動食物運動的作用。所述慣性推動裝置內端插腳與分流裝置活動連接,分流裝置與傾斜容器中部凸臺活動連接,或者分流裝置與傾斜容器中部凸臺為一體設置;所述分流裝置設置成紡錘型、或S型、或條型。本專利技術采用重力慣性原理產生動力推動傾斜容器內食物加速下滑移位,慣性推動裝置與傾斜容器為同向轉動,慣性推動裝置被動上升主動下滑撞擊食物,傾斜容器的開口 向上,盆內還設置有阻擋件,使食物受熱更均勻,在熱流風道的風作用下能夠獲得外硬內軟的烹飪效果,進一步提升了烹飪風味。本專利技術在烤鍋膽內還設置有用于擱置食物或者食物托盤的支架,在加熱器設置在鍋蓋上時,可以縮短食物與加熱器之間的距離,提高溫升,滿足燒烤類食物的烹飪需求。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食物受熱均勻、烹飪效果好、易裝拆、易清潔、適用范圍廣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為慣性推動裝置傾斜旋轉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慣性推動裝置與傾斜容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為傾斜容器與支架組裝后的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為傾斜容器水平旋轉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鍋體,I. I為外部進氣口,I. 2為排氣口,2為鍋蓋,3為烤鍋膽,3. I為傳動底板,3. 2為傳動底板轉軸,3. 3為掛鉤,3. 4為掛鉤位,4為加熱器,4. I為熱流風道,4. 2為熱流出風口,4. 3為內部進風口,5為風扇電機,6為加熱風葉,6. I為散熱風葉,6. 2為風扇電機支架,6. 3為隔熱板,7為加熱底蓋,8為電機,9為傳動軸,10為A角,11為慣性推動裝置,11. I為重力部,11. 2為內插腳,12為傾斜容器,12. 3為凸臺,12. 4為轉動位,12.5為分流裝置,13為轉動環,14為滾輪,15為阻擋翻滾塊,16為支架,17為把手。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I-圖4,本慣性推動裝置包括包括傾斜容器、轉動軸、重力部,設置在鍋體I內,鍋體I上設置鍋蓋2和加熱器4,鍋體I內傾斜容器12開口傾斜向上,傾斜容器12中部設置凸臺12. 3,凸臺12. 3上部設置轉動位12. 4,轉動位12. 4設置在凸臺12. 3內部或設置在凸臺12. 3的外側,或者凸臺12. 3與分流裝置12. 5 一體設置,分流裝置12. 5設置成紡錘型、或S型、或條型將食物分成至少兩個區域,方便食物分區域流動松散,傾斜容器12內側壁或底內壁設置阻擋翻滾塊15,阻擋翻滾塊15與傾斜容器12 —體傾斜旋轉帶動食物一起旋轉,阻擋翻滾塊15推動食物前進,食物帶動慣性推動裝置11外端旋轉,慣性推動裝置11內插腳11. 2與凸臺12. 3上部設置轉動位12. 4轉動連接,慣性推動裝置11設置成n形,慣性推動裝置11兩端設置成插腳,中部設置橫梁,橫梁上設置重力部11. 1,重力部11. I偏心設置在橫梁外端,慣性推動裝置11外端插腳懸空設置插入食物碎塊之間,慣性推動裝置11橫梁向上拱起,傾斜容器12下部為可以調節轉動角度的傳動底板3. 1,傳動底板3. I上有轉動機構和傳動機構,傳動底板3. I可調節水平運動或傾斜運動,傳動底板3. I上設有轉動機構,轉動機構為轉動軸或鉸鏈3. 2,轉動機構設在傳動底板3. I 一端或中部,與鍋體I內烤鍋膽3連接轉動,調節傳動底板3. I與鍋體I底部工作角度;鍋體I內烤鍋膽3安裝有傳動底板3. 1,中部設有轉動電機8,電機軸上設有傳動耦合連接頭9連接傾斜容器底部傳動,傳動底板3. I上的傳動電機8為水平或傾斜轉動時,帶動傾斜容器12不同角度運動旋轉,傾斜容器傾斜旋轉產生落差,落差產生旋轉慣性,慣性推動裝置被動上升主動下滑,慣性推動裝置通過落差重力產生慣性、產生動力、產生推力推動食物加速下滑變向松散,對一部分食物進行松散自動涂覆油脂,在傾斜容器內放置一小勺油到食物內,食物通過傾斜容器傾斜旋轉下滑變向松散自動涂覆油脂,所述容器為傾斜設置,傾斜設置形成油脂或配料落差, 落差致使一部分油脂或配料下滑到傾斜容器低位與食物底部混合,另一部分被帶到高位下滑移位松散混合,構成食物與油脂或配料立體混合的方法,傾斜容器中部設有凸臺,凸臺設置成插孔或轉軸,插孔或轉軸底部內側與驅動電機軸活動連接轉動,慣性推動裝置加速食物與油脂混合均勻。傾斜容器12迫使食物移動、松散,傾斜容器12內部設置有帶動食物的阻擋件15;食物被帶到高位時慣性向前進方向滑行松散;鍋體I與鍋蓋2共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慣性推動裝置,包括傾斜容器、轉動軸、重力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種慣性推動裝置設置在傾斜容器內,慣性推動裝置內端與傾斜容器中部活動連接,慣性推動裝置上重力部延伸到外端傾斜容器側壁,慣性推動裝置被食物帶動旋轉爬升到高位時,慣性推動裝置上重力部通過重力慣性向前進方向滑行,推動慣性推動裝置外端前段食物加速下滑變向移位,慣性推動裝置與傾斜容器同向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林斌,
申請(專利權)人:周林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