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鑄鋼件局部焊后熱處理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大型鑄鋼件缺陷焊補后局部焊后熱處理的方法,該方法為缺陷焊補后首先進行焊接區硬度檢測,硬度最高不要超過標準要求的40~60HB,采用感應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為升降溫速度10~20℃/min,保溫時間1~4h,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40℃,加熱深度30~100mm,感應熱處理后,對所處理缺陷的焊肉、焊縫、母材這三區進行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后,則局部焊后熱處理完畢;本發明專利技術工藝方法獨特、操作簡便、適用于大型鑄鋼件的能提高局部焊后熱處理效果、保證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鑄鋼件局部焊后熱處理的方法,尤其是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大型鑄鋼件缺陷的焊補,比如蒸汽輪機、燃氣輪機、水電、核電的鑄鋼件產品,大部分顧客都要求最終焊后熱處理后不得再進行焊補,否則需要進爐再進行整體焊后熱處理,尤其是對于焊補量較大或缺陷較嚴重的件。但對于NDT已全檢符合,最終焊后熱處理后,又發現的個別少量的小缺陷的焊補,如果再進爐進行整體焊后熱處理,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例如對于一些已粗加工或精加工完畢且易變形的鑄件,再進爐進行焊后熱處理,會導致鑄件不可控制的變形;對于一些原本不超標的小缺陷或已經焊補合格的缺陷,再進爐焊后熱處理,出爐后有時也會導致缺陷又超標或缺陷又不合格。 目前對少量小缺陷在焊補后進行局部焊后熱處理的方法有燃氣烤槍加熱法和紅外電阻加熱毯加熱法。I)采用燃氣烤槍對缺陷實施加熱處理,需要兩人配合實施,對操作人員技能要求高,最大缺點是加熱的溫度不好控制,人為影響因素大,處理效果差。這種傳統的做法早已淘汰。2)采用紅外電阻加熱毯對缺陷實施加熱,使用控溫儀表進行溫度等工藝參數控制,相對來說,人為影響因素減少,局部熱處理工藝試驗成熟規范后,可運用在局部的焊后熱處理方面。但其應用范圍局限,通過電阻加熱絲通電加熱,再將熱量傳遞給鑄件,電發熱損耗很大,因此熱效率也較低、功率因數低,升溫速度慢,加熱處理時間較長;為使小的焊接缺陷部位的溫度達到工藝要求,鋪設的電熱毯面積較大,鑄件受熱面積大,尤其是壁厚的鑄件,電力浪費;另外,片狀電阻加熱毯形狀規格有限,不能較大幅度的折彎,電阻絲易壞,易連電,不安全。目前還沒有克服上述缺陷的辦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工藝方法獨特、操作簡便、適用于大型鑄鋼件的能提高局部焊后熱處理效果、保證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為了實現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如下方式實現 ,其特征是該方法為缺陷焊補后首先進行焊接區硬度檢測,硬度最高不要超過標準要求的40 60HB,采用感應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為升降溫速度10 20 0C /min,保溫時間I 4h,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 40°C,加熱深度30 100mm,感應熱處理后,對所處理缺陷的焊肉、焊縫、母材這三區進行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后,則局部焊后熱處理完畢;所述感應加熱電源為全空冷IGBT式,感應線圈為蚊香式。本專利技術有如下效果 I)工藝方法獨特、操作簡便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為該方法為首先進行焊接區硬度檢測,硬度最高不要超過標準要求的40 100HB符合要求的可以進行局部焊后熱處理,然后進行感應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升降溫速度10 20°C /min,保溫時間I 4h,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 40°C,加熱深度30 100mm,保溫時間的選擇主要根據缺陷深度即2min/mm和所處壁厚綜合考慮,保溫溫度主要根據焊材材質和焊接三區檢測的硬度確定。保溫時間和保溫溫度的選擇最終確保所要求深度內硬度均符合要求范圍;感應熱處理后,對所處理缺陷的焊肉、焊縫、母材這三區進行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后,則局部焊后熱處理完畢。2)適用于大型鑄鋼件的能提高局部焊后熱處理效果、保證產品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感應加熱當感應器中流過強大的中高頻即12-25KHZ電流,在導體內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因此導體迅速被加熱。感應加熱電源已被廣泛應用于金屬熱處理、淬火、透熱、熔煉、焊接、熱套、電真空器件去氣加熱、半導體材料煉制、塑料熱合、烘烤和提純等場合。感應加熱與氣體燃燒加熱或者通電加熱相比,具有顯著節能、非接觸、速度快、效率高、工序簡單、容易實現自動化等顯著優點。尤其是現在感應加熱電源中的逆變器件,將工頻交流電能變換成為幾千至幾百千赫茲的高頻電能決定了裝置的形式,它經歷了從電子管、晶閘管到目前普遍采用IGBT的發展歷程,從而使設備大為簡化,變小,效率更高。在生產現場,直接利用在中高頻磁場作用下產生的感應電流引起鑄件導體自身發熱而進行加熱,通過控制相關的加熱工藝參數實現焊補缺陷處的局部焊后熱處理。通過大量試驗和現場運用,采用中高頻感應加熱進行大型鑄鋼件局部焊后熱處理后,焊接區硬度一次性符合率在90%以上,NDT符合率100%。比電阻紅外加熱毯式局部熱處理生產周期縮短3 4倍,能耗降低93%,有著顯著的經濟使用價值。所述感應加熱電源為全空冷IGBT式,感應線圈為蚊香式。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對低碳鋼材質,最終熱處理后焊接三區硬度要求達到160 200HB。則缺陷焊補后,硬度控制在180 240HB,符合這個要求的可以進行局部感應焊后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升降溫速度10 20 V /min,保溫時間I 4h,保溫溫度為580 630°C,熱處理后最終硬度為160 190HB,三區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實施例二 對CrMo(V)低合金鋼材質,最終熱處理后焊接三區硬度要求達到(240HB。則缺陷焊補后,硬度控制在280 340HB,符合這個要求的可以進行局部感應焊后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升降溫速度10 20°C /min,保溫時間I 4h,保溫溫度為660 720°C,熱處理后最終硬度為150 220HB。三區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實施例三對CrNi (Mo)馬氏體不銹鋼材質,最終熱處理后焊接三區硬度要求達到220 320HB。則缺陷焊補后,硬度控制在240 360HB,符合這個要求的可以進行局部感應焊后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升降溫速度10 20°C /min,保溫時間I 4h,保溫溫度為580 630°C,熱處理后最終硬度為240 310HB。三區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上述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 40°C,加熱深度30 100mm,保溫時間的選擇主要根據缺陷深度即2min/mm和所處壁厚綜合考慮,保溫溫度主要根據焊材材質和焊接三區檢測的硬度確定。保溫時間和保溫溫度的選擇最終確保所要求深度內硬度均符合要求范圍。上述述感應加熱電源為全空冷IGBT式,感應線圈為蚊香式。 ·權利要求1.,其特征是該方法為缺陷焊補后首先進行焊接區硬度檢測,硬度最高不要超過標準要求的40 60HB,采用感應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為升降溫速度10 20 0C /min,保溫時間I 4h,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 40°C,加熱深度30 100mm,感應熱處理后,對所處理缺陷的焊肉、焊縫、母材這三區進行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后,則局部焊后熱處理完畢。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感應加熱電源為全空冷IGBT式,感應線圈為蚊香式。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鑄鋼件局部焊后熱處理的方法,尤其是涉及,該方法為缺陷焊補后首先進行焊接區硬度檢測,硬度最高不要超過標準要求的40~60HB,采用感應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為升降溫速度10~20℃/min,保溫時間1~4h,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40℃,加熱深度30~100mm,感應熱處理后,對所處理缺陷的焊肉、焊縫、母材這三區進行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后,則局部焊后熱處理完畢;本專利技術工藝方法獨特、操作簡便、適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型鑄鋼件缺陷焊補后局部焊后熱處理的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為缺陷焊補后首先進行焊接區硬度檢測,硬度最高不要超過標準要求的40~60HB,采用感應熱處理,感應熱處理的具體工藝參數為升降溫速度10~20?℃/min?,保溫時間1~4h,保溫溫度為正常焊后熱處理溫度+20~40℃,加熱深度30~100mm,感應熱處理后,對所處理缺陷的焊肉、焊縫、母材這三區進行硬度和NDT檢測,全部符合要求后,則局部焊后熱處理完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進,何建民,張俊勇,李文輝,李永新,李成志,張宏凱,羅永建,姚加利,楊翔,
申請(專利權)人:寧夏共享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寧夏共享鑄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