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織稀薄織物采用的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其包括一電子送經系統,雙搖桿機構和重錘;所述雙搖桿機構包括一擺動桿,擺動桿可繞設置在T形臂上的第二支撐點擺動,擺動桿的一端與一連桿的上端鉸接,連桿的下端與一懸重桿接觸,接觸點為彈性約束點,在懸重桿上位于彈性約束點的位置通過一彈簧連接地面,懸重桿一端可繞設置在送經機架上的第一支撐點擺動,另一端連接有重錘。擺動桿的另一端通過擺動臂連接活動后梁,張力傳感器設置在連桿上。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降低后梁的高度和上機經紗總張力,減小周期性出現的經紗張力擺動幅值,達到織物的均勻整齊,減少稀密檔和云織等織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噴氣織機領域,涉及一種送經裝置,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織稀薄織物的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
技術介紹
織機采用經紗、緯紗的交織形成織物,緯紗可以有二色或多色,但經紗往往是單一張力,參見圖I所示,為現有織機使用的單經軸噴氣織機經位置線示意圖,該單經軸噴氣織機的送經裝置由單經軸和雙后梁組成。進一步的,圖I所示的噴氣織機廣泛使用電子送經裝置,但在織較稀薄和緯密較 小的織物時,仍會出現稀密檔和云織等織疵。張力傳感器和伺服電機組成的電子送經裝置,可以根據在停車期間停車時間長度和紗的參數設定補正量,因為經紗張力、后梁位置隨停車時間長短而變化。大多數紡織紗線因材料的粘彈性產生張馳過程,經紗伸長了,后梁位置變了,并引起織口的位置變化,電子送經裝置按照補正量,伺服電機反轉一定量,補正織機起動時因停車時間產生的張力差,把后梁和織口拉到與停車前張力相符的位置。但,對于緯密較低的平紋組織,導致交替出現或稀或密的緯距,尤其對停機前的最后幾緯紗的織入產生影響,因為打緯沒有徹底完成。用現有的電子送經裝置無法完全解決這種交替出現或稀或密的緯距,由于交織緯紗的完全固定在織物內,只是在離織口幾緯的距離后完成的,而在停機前引入的最后幾根緯紗還沒有打入織物,緯紗并未完全固定,所以當織機重新起動時使交織點位置發生變化。織稀薄織物時極易生成稀密檔和云織,織口幾何形狀變化和棕框升降在緯密上形成周期性的不均勻性產生云織。就開車檔來說,改進的難點是織機起動狀態與停車狀態的一致,而且對所有的織物都保持一致。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為噴氣織機提供一種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該裝置在織稀薄織物時不會出現稀密檔和云織等織疵。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包括一電子送經系統,所述電子送經系統主要由張力傳感器、信號放大器、送經控制板、伺服電機、減速器和齒輪副組成,還包括雙搖桿機構和重錘;所述雙搖桿機構包括一擺動桿,所述擺動桿可繞設置在T形臂上的第二支撐點擺動,所述擺動桿的一端與一連桿的上端鉸接,所述連桿的下端與一懸重桿接觸,接觸點為彈性約束點,在所述懸重桿上位于所述彈性約束點的位置通過一彈簧連接地面,所述懸重桿一端可繞設置在送經機架上的第一支撐點擺動,另一端連接有所述重錘。所述擺動桿的另一端通過擺動臂連接活動后梁。優選的,所述張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連桿上。優選的,所述張力傳感器一端連接在所述T形臂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擺動臂上。進一步的,所述重錘由若干塊配重塊組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的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通過降低活動后梁的高度和上機經紗總張力,減小周期性出現的經紗張力擺動幅值,達到織物的均勻整齊,減少稀密檔和云織等織疵,以彌補電子送經裝置的不足,具體來說通過以下過程實現 (I)張力用力傳感器、伺服電機等控制織口位置、起動力補正和停車時間的張力補正 坐寸O(2)用重錘調節上機經紗總張力,在織機再起動階段經紗張力達到停車時刻的經紗張力,降低活動后梁高度,防止出現云織等織疵;活動后粱位置適當調低,求得最優織造均勻,減少起動時刻因活動后粱位置的過高產生經紗張力的波動,防止產生稀疏檔的織物段采用降低經紗總張力,在織機再起動階段經紗張力達到停車時刻的經紗張力和標準的活動后梁位置,就不會出現織疵;活動后粱位置適當調低,求得稀薄織物的最優織造。上述說明僅是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I為現有技術中單經軸噴氣織機經位置線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3為圖2中揭示的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I : 參見圖2所示,一種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包括一電子送經系統,所述電子送經系統主要由張力傳感器I、信號放大器、送經控制板、伺服電機、減速器和齒輪副組成,還包括雙搖桿機構和重錘2 ;所述雙搖桿機構包括一擺動桿301,所述擺動桿301可繞設置在T形臂4上的第二支撐點B擺動,所述擺動桿301的一端與一連桿302的上端鉸接,所述連桿302的下端與一懸重桿303接觸,接觸點為彈性約束點C,在所述懸重桿303上位于所述彈性約束點C的位置通過一彈簧7連接地面,所述懸重桿303 —端可繞設置在送經機架上的第一支撐點A擺動,另一端連接有所述重錘2。所述擺動桿301的另一端通過擺動臂5連接活動后梁6。進一步的,所述重錘2由若干塊配重塊201組成。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參見圖3所示,表示重錘2對活動后梁6的力作用傳遞,重錘2通過雙搖桿機構對活動后梁6施加作用力。如圖3,懸重桿303的延伸點D加上重錘2,重錘2對第一支撐點A的力矩為WXLai^W為重錘2的重量,Laf表示延伸點F到第一支撐點A的距離。懸重桿303加重后壓縮彈簧7,彈簧7產生作用力F,作用力F對第一支撐點A點的力矩為FX Lac, Lac表示彈性約束點C到第一支撐點A的距離,WXLAF 乂 FX LAC0連桿302帶動擺動桿301擺動,擺動桿301連結在擺動臂5上,擺動桿301擺動通過擺動臂5調低活動后粱6位置。根據織物的要求,加上不同塊數的重錘2,調節活動后梁6的位置。加了重錘2后,等于對活動后梁6施加了力矩,力矩作用方向與經紗張力的方向相反,降低了上機經紗總張力。若在織機再起動前經紗張力繼續升高,將導致織物段過密。 又在停機前最后引入的幾根緯紗還沒有打入織物,緯紗未完全固定,將導致織物段過稀。降低經紗總張力,在織機再起動階段經紗張力達到停車時刻的經紗張力和標準的活動后梁6位置,就不會出現織疵。活動后粱6位置適當調低,求得稀薄織物的最優織造。實施例2 一種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包括一電子送經系統,所述電子送經系統主要由張力傳感器I、信號放大器、送經控制板、伺服電機、減速器和齒輪副組成,還包括雙搖桿機構和重錘2 ;所述雙搖桿機構包括一擺動桿301,所述擺動桿301可繞設置在T形臂4上的第二支撐點B擺動,所述擺動桿301的一端與一連桿302的上端鉸接,所述連桿302的下端與一懸重桿303接觸,接觸點為彈性約束點C,在所述懸重桿303上位于所述彈性約束點C的位置通過一彈簧7連接地面,所述懸重桿303 —端可繞設置在送經機架上的第一支撐點A擺動,另一端連接有所述重錘2。所述擺動桿301的另一端通過擺動臂5連接活動后梁6。優選的,所述張力傳感器I 一端連接在所述T形臂4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擺動臂5上。進一步的,所述重錘2由若干塊配重塊201組成。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與實施例I的工作原理相同,此處不再重復介紹。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重塊的電子送經裝置,包括一電子送經系統,所述電子送經系統主要由張力傳感器(1)、信號放大器、送經控制板、伺服電機、減速器和齒輪副組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雙搖桿機構和重錘(2);所述雙搖桿機構包括一擺動桿(301),所述擺動桿(301)可繞設置在T形臂(4)上的第二支撐點(B)擺動,所述擺動桿(301)的一端與一連桿(302)的上端鉸接,所述連桿(302)的下端與一懸重桿(303)接觸,接觸點為彈性約束點(C),在所述懸重桿(303)上位于所述彈性約束點(C)的位置通過一彈簧(7)連接地面,所述懸重桿(303)一端可繞設置在送經機架上的第一支撐點(A)擺動,另一端連接有所述重錘(2);所述擺動桿(301)的另一端通過擺動臂(5)連接活動后梁(6);所述張力傳感器(1)設置在所述連桿(302)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平,祝章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萬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