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平開雙向翻轉門窗,特點為:具有推拉平開雙向翻轉的功能,當門窗閉合時,扇體處于框體的一側或當扇體在框體上推拉時,與普通推拉門窗相同,達到了密封的要求,可像普通門窗一樣加裝門窗鎖,達到安全的要求;當扇體平開時,將扇體上的旋轉軸推入旋轉圓環內,此時扇體上的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上兩連接桿形成的空洞處,用手拉扇體另一側,即可實現扇體的水平開啟。當扇體上下翻轉時,以向上翻轉為例,將扇體推至扇體上方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上方的連接桿與凸塊形成的空腔時,扇體下方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下方兩掛接桿形成的缺口,所以扇體可向上翻轉。若向下翻轉,只要將扇體向一側推動兩個凸塊的距離即可向下翻轉。本門窗扇體處于任何位置都不會脫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門窗,特別是提供一種推拉平開雙向翻轉門窗,以實現扇體的推拉平開及雙向翻轉的功能。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門窗包括框體、扇體,且扇體只能實現一種開啟方式,S卩推拉門窗的扇體只能推拉,翻轉門窗的扇體只能翻轉??梢?,現有同一門窗中的扇體無法實現推拉開啟、翻轉開啟,換言之,現有門窗不具有同時實現多種開啟方式的功能,這給使用帶來諸多不便。后來本人做出了推拉平開門窗、推拉翻轉門窗、推拉雙向翻轉門窗、推拉平開翻轉門窗,但其功能及結構尚不完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推拉、平開、雙向翻轉功能的推拉平開雙向翻轉門窗。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推拉平開雙向翻轉門窗,它由框體和扇體組成。其中框體由框架、連接桿、凸塊、旋轉圓環、導軌組成,框架軸對稱,因此只對前方部件做詳細介紹,后方部件與前方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贅述??蚣軆扔行D圓環、凸塊、掛接桿、導軌,旋轉圓環位于框架的一側,旋轉圓環遠離框架的一側開口,旋轉圓環上有兩個缺口,兩個缺口的大小相同;凸塊從旋轉圓環所在的一側開始等間距均勻分布,上下凸塊對稱;凸塊上有掛接桿,掛接桿與兩個旋轉圓環所在的一側開始等間距均勻分布,上下凸塊對稱;凸塊上有掛接桿,掛接桿與兩個凸塊形成一個空腔,相鄰的兩個掛接桿之間有一個空洞,上下掛接桿分布不對稱,需保證上方掛接桿與凸塊形成的空腔對應下方兩掛接桿之間形成的空洞,同樣,下方掛接桿與凸塊形成的空腔對應上方兩掛接桿之間形成的空洞。凸塊的后方為導軌。扇體由旋轉軸、連接桿、開口圓環組成。旋轉軸邊緣為圓弧,使之可在框架上的旋轉圓環內旋轉,旋轉軸的厚度與框體上的旋轉圓環的開口大小相同,使之可通過旋轉圓環的開口進入旋轉圓環內部,連接桿在扇體上的位置應保證其與框體上旋轉圓環兩個缺口的位置相對應,連接桿厚度與框體上旋轉圓環上的缺口間距相同,使連接桿可在框體的旋轉圓環的缺口內自由運動;開口圓環在扇體上的位置與框體上連接桿、凸塊位置相對應,從旋轉軸所在的一側等間距均勻分布,使開口圓環在旋轉軸進入旋轉圓環內部時恰好處于框體上兩掛接桿形成的空洞處,上下開口圓環錯開一個開口圓環的厚度,開口圓環上的開口大小與凸塊的厚度相同,使凸塊不影響開口圓環沿著掛接桿的運動。扇體的后面有兩個對稱的直角導槽,導槽的大小與框體上導軌對應,使導軌恰好與導槽吻合,導槽與導軌接觸部分有磁體相吸引,從而達到弓I導扇體在框體內運動的功能。當門窗閉合時,扇體處于框體的一側,即旋轉軸遠離旋轉圓環的一側,此時,扇體上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上的凸塊,無法上下翻轉,前后扇體部分重合,扇體只能向框體旋轉圓環所在的一側運動,與普通推拉門窗相同,達到了密封的要求,可像普通門窗一樣加裝門窗鎖,達到安全的要求。當扇體在框體上推拉時,框體上導軌與扇體上缺口吻合,保證直線性,扇體上開口圓環在框體的掛接桿上運動,保證扇體不脫落,凸塊從開口圓環的開口處通過,不影響運動。當扇體平開時,將扇體上的旋轉軸推入旋轉圓環內,此時扇體上的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上兩連接桿形成的空洞處,用手拉扇體另一側,即可實現扇體的水平開啟。當扇體上下翻轉時,以向上翻轉為例,將扇體推至扇體上方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上方的連接桿與凸塊形成的空腔時,扇體下方開口圓環正對框體下方兩掛接桿形成的缺口,所以扇體可向上翻轉。若向下翻轉,只要將扇體向一側推動兩個凸塊的距離即可向下翻轉。綜合以上開啟方式可以發現,無論扇體處于框體的哪一個位置,都有一種運動方式,平開或翻轉或只能推拉,即扇體處于任何位置都不會脫落。 本專利技術借助各部分的協調配合,實現了門窗的推拉平開雙向翻轉的功能,同時兼備密封性、安全性,可靠性,正常使用時,扇體與框體不會脫落,可靠實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門窗框體正等軸側2是本門窗框體主視圖及A-A、B-B、C-C方向的剖視3是本門窗扇體的正等軸側4是本門窗扇體的主視圖及A-A、B-B方向的剖視5是本門窗完全閉合時正等軸側6是本門窗完全閉合時主視圖及A-A剖視7是本門窗平開時正等軸側8是本門窗平開時主視圖及A-A剖視圖、I局部放大9是本門窗上下翻轉時正等軸側10是本門窗上下翻轉時主視圖及A-A方向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I、圖2,本門窗的框體部分,框體由框架I、連接桿2、凸塊3、旋轉圓環4、導軌5組成,框架I軸對稱,因此只對前方部件做詳細介紹,后方部件與前方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贅述。框架I內有旋轉圓環4、凸塊3、掛接桿2、導軌5,旋轉圓環4位于框架I的一側,旋轉圓環4遠離框架I的一側開口(參見圖2B-B方向剖視圖),旋轉圓環4上有兩個缺口12,兩個缺口 12的大小相同;凸塊3從旋轉圓環4所在的一側開始等間距均勻分布,上下凸塊3對稱;凸塊3上有掛接桿2,掛接桿2與兩個旋轉圓環4所在的一側開始等間距均勻分布,上下凸塊3對稱;凸塊3上有掛接桿,掛接桿2與兩個凸塊3形成一個空腔10,相鄰的兩個掛接桿2之間有一個空洞11,上下掛接桿2分布不對稱,需保證上方掛接桿2與凸塊3形成的空腔10對應下方兩掛接桿2之間形成的空洞11 (參見圖2C-C方向剖視圖),同樣,下方掛接桿2與凸塊3形成的空腔10對應上方兩掛接桿2之間形成的空洞11 (參見圖2A-A方向剖視圖)。凸塊3的后方為導軌5。參見圖3、圖4,本門窗的扇體部分,扇體由旋轉軸8、連接桿9、開口圓環7組成。旋轉軸8邊緣為圓弧,使之可在框架I上的旋轉圓環4內旋轉,旋轉軸8的厚度與框架I上的旋轉圓環4的開口大小相同,使之可通過旋轉圓環4的開口進入旋轉圓環4內部,連接桿9在扇體上的位置應保證其與框架I上旋轉圓環4兩個缺口 12的位置相對應,連接桿9厚度與框架I上旋轉圓環4上的缺口 12間距相同,使連接桿9可在框架I的旋轉圓環4的缺口12內自由運動;開口圓環7在扇體上的位置與框架I上掛接桿2、凸塊3位置相對應,從旋轉軸8所在的一側等間距均勻分布,使開口圓環7在旋轉軸8進入旋轉圓環4內部時恰好處于框架I上兩掛接桿2形成的空洞11處,上下開口圓環7錯開一個開口圓環7的厚度,開口圓環7上的開口大小與凸塊3的厚度相同,使凸塊3不影響開口圓環7沿著掛接桿2的運動。扇體的后面有兩個對稱的直角導槽,導槽的大小與框體上導軌5對應,使導軌5恰好與導槽吻合,導槽與導軌接觸部分有磁體相吸引,從而達到引導扇體在框體內運動的功能。參見圖5、圖6,本門窗完全閉合時,扇體處于框體的一側,即旋轉軸8遠離旋轉圓環4的一側,此時,扇體上開口圓環7正對框架I上的凸塊3,無法上下翻轉,前后扇體部分重合,扇體只能向框體旋轉圓環4所在的一側運動,與普通推拉門窗相同,達到了密封的要求,可像普通門窗一樣加裝門窗鎖,達到安全的要求。參見圖7、圖8,本門窗平開時,將扇體上的旋轉軸8推入旋轉圓環4內,此時扇體上的開口圓環7正對框架I上兩連接桿2形成的空洞11處,用手拉扇體另一側,即可實現扇體的水平開啟。參見圖9、圖10,本門窗上下翻轉時,以向上翻轉為例,將扇體推至上方開口圓環7正對框架I上方的連接桿2與凸塊3形成的空腔10時,扇體下方開口圓環7正對框架I下方兩掛接桿形成的空洞11,所以扇體可向上翻轉。若向下翻轉,只要將扇體向一側推動兩個凸塊3的距離即可向下翻轉。當扇體在框體上推拉時,框架I上導軌5與扇體上缺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推拉平開雙向翻轉門窗,它由框體和扇體組成。其中框體由框架、連接桿、凸塊、旋轉圓環、導軌組成,框架內有旋轉圓環、凸塊、掛接桿、導軌,旋轉圓環位于框架的一側,旋轉圓環遠離框架的一側開口,旋轉圓環上有兩個缺口,兩個缺口的大小相同;凸塊從旋轉圓環所在的一側開始等間距均勻分布,上下凸塊對稱;凸塊上有掛接桿,掛接桿與兩個旋轉圓環所在的一側開始等間距均勻分布,上下凸塊對稱;凸塊上有掛接桿,掛接桿與兩個凸塊形成一個空腔,相鄰的兩個掛接桿之間有一個空洞,上下掛接桿分布不對稱,需保證上方掛接桿與凸塊形成的空腔對應下方兩掛接桿之間形成的空洞,同樣,下方掛接桿與凸塊形成的空腔對應上方兩掛接桿之間形成的空洞。凸塊的后方為導軌。扇體由旋轉軸、連接桿、開口圓環組成。旋轉軸邊緣為圓弧,使之可在框架上的旋轉圓環內旋轉,旋轉軸的厚度與框體上的旋轉圓環的開口大小相同,使之可通過旋轉圓環的開口進入旋轉圓環內部,連接桿在扇體上的位置應保證其與框體上旋轉圓環兩個缺口的位置相對應,連接桿厚度與框體上旋轉圓環上的缺口間距相同,使連接桿可在框體的旋轉圓環的缺口內自由運動;開口圓環在扇體上的位置與框體上連接桿、凸塊位置相對應,從旋轉軸所在的一側等間距均勻分布,使開口圓環在旋轉軸進入旋轉圓環內部時恰好處于框體上兩掛接桿形成的空洞處,上下開口圓環錯開一個開口圓環的厚度,開口圓環上的開口大小與凸塊的厚度相同,使凸塊不影響開口圓環沿著掛接桿的運動。扇體的后面有兩個對稱的直角導槽,導槽的大小與框體上導軌對應,使導軌恰好與導槽吻合,導槽與導軌接觸部分有磁體相吸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云廣,
申請(專利權)人:丁云廣,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