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包括前機殼、后機殼、頭殼、設置于后機殼內的喇叭和電池倉、4個腳輪及控制器,所述頭殼轉動定位于前機殼上方,前機殼與后機殼活動連接,所述頭殼內還設有連接控制器的單片機芯片,所述前機殼內設有進退點頭傳動機構,所述進退點頭傳動機構的第一輸出軸傳動連接前兩個腳輪,同時第一輸出軸通過連桿傳動連接頭殼,所述后機殼內設有轉向傳動機構,所述轉向傳動機構的第二輸出軸上固定套設一方形轉動套,方形轉動套兩端嵌設于進退點頭傳動機構上的兩個匹配的方形槽內。與現有技術相比,運用鼻端傳感開關向單片機發送轉向控制信號,使玩具具備了遇到障礙自動轉向的功能,所采用的垂直扭轉機構使機芯結構簡單,轉向靈活可靠。轉向操控既可語音控制亦可繩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玩具
,特別涉及一種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的動作類玩具品種非常多,基本上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嬰幼兒對玩具的需求,就現有的動作玩具而言,它們一般都是用裝在玩具肢體或某個部位的按鈕觸發啟動,然后,玩具自動把預設的程序執行到動作全部結束。這樣,玩具的動作、聲音就顯得千篇一律,玩家不久就會厭倦。就現有的滑行類動作玩具結構來看,其轉向機構往往是用轉向架等機構的調節來達到轉向的目的,這種結構存在動作生硬,機構比較復雜,因此它們顯示出來的效果比較單一,不生動,無法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以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本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包括前機殼、后機殼、頭殼、設置于后機殼內的喇機和電池倉、4個腳輪及控制器,所述頭殼轉動定位于前機殼上方,前機殼與后機殼活動連接,所述頭殼內還設有連接控制器的單片機芯片,所述前機殼內設有進退點頭傳動機構,所述進退點頭傳動機構的第一輸出軸傳動連接前兩個腳輪,同時第一輸出軸通過連桿傳動連接頭殼,所述后機殼內設有轉向傳動機構,所述轉向傳動機構的第二輸出軸上固定套設一方形轉動套,方形轉動套兩端嵌設于進退點頭傳動機構上的兩個匹配的方形槽內。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退點頭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箱體、第一電機、大皮帶輪、第一齒輪、第一雙層齒輪和第一方孔齒輪,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上的小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大皮帶輪,大皮帶輪與第一齒輪同軸且同步轉動,第一齒輪嚙合于第一雙層齒輪的大齒輪,第一雙層齒輪的小齒輪哨合于第一方孔齒輪,第一方孔齒輪的轉動軸為第一輸出軸。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向傳動機構包括第二齒輪箱體、第二電機、第二齒輪、第二雙層齒輪、第三雙層齒輪和第二方孔齒輪,所述第二電機上的電機齒輪嚙合于第二齒輪,第二齒輪同時哨合于第二雙層齒輪的大齒輪,第二雙層齒輪的小齒輪哨合于第三雙層齒輪的大齒輪,第三雙層齒輪的小齒輪嚙合于第二方孔齒輪,所述第二方孔齒輪的轉動軸為第二輸出軸。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方形槽設于第一齒輪箱體一側凸起的兩個半圓形凸塊上,第二輸出軸兩端的方形轉動套嵌設于兩個凸塊的方形槽內,且第一齒輪箱體位于方形轉動套一側設有觸發式的與單片機芯片連接的金屬彈片。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頭殼上設有一鼻子觸碰器,鼻子觸碰器連接頭殼內的葉片開關,葉片開關同時連接單片機芯片。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器通過耐拉伸纜線與單片機芯片連接,且控制器上設有分別控制玩具機芯前進、后退、左轉、右轉和開關電源5個控制按鈕。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為方軸。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是采用垂直扭轉機構改變玩具前部和后部軸線的夾角,實現玩具進、退方向的改變。并把頭動、進退等動作整合到一起,以更簡單有效的機構呈現仿真動作效果。其次,在玩具的鼻前端設置輕觸開關,讓玩具具備遇到障礙自動轉向的功能,其三,將玩具的多個手動控制鍵整合在一個手柄上,并用耐牽拉多芯電線與玩具連接進行控制,形成如同牽繩寵物的效果,并且有繩控制和語音控制可靈活切換,脫離繩控即可由語音控制;與現有技術相比,運用鼻端傳感開關向單片機發送轉向控制信號,使玩具具備了遇到障礙自動轉向的功能,所采用的垂直扭轉機構使機芯結構簡單,轉向靈活可靠。轉向操控既可語音控制亦可繩控。而將玩具的多個手動控制鍵整合在一個手柄上進行有繩控制,形成如同繩牽寵物溜達的有趣逼真、活潑可愛的仿真效果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拆解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進退點頭傳動機構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轉向傳動機構拆解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加深對本技術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圖I出示了本技術一種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的實施方式包括前機殼I、后機殼2、頭殼3、設置于后機殼2內的喇機4和電池倉5、4個腳輪6及控制器7,所述頭殼3轉動定位于前機殼I上方,前機殼I與后機殼2活動連接,所述頭殼3內還設有連接控制器7的單片機芯片,所述前機殼I內設有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所述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的第一輸出軸11傳動連接前兩個腳輪6,同時第一輸出軸11通過連桿10傳動連接頭殼3,所述后機殼2內設有轉向傳動機構9,所述轉向傳動機構9的第二輸出軸12上固定套設一方形轉動套13,方形轉動套13兩端嵌設于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上的兩個匹配的方形槽14內;所述方形槽14設于第一齒輪箱體81 —側凸起的兩個半圓形凸塊上,第二輸出軸12兩端的方形轉動套13嵌設于兩個凸塊的方形槽14內,且第一齒輪箱體位于方形轉動套13 —側設有觸發式的與單片機芯片連接的金屬彈片17 ;所述頭殼3上設有一鼻子觸碰器15,鼻子觸碰器15連接頭殼3內的葉片開關16,葉片開關16同時連接單片機芯片,所述控制器7通過耐拉伸纜線與單片機芯片連接,且控制器7上設有分別控制玩具機芯前進、后退、左轉、右轉和開關電源5個控制按鈕,當玩具前進中鼻子觸碰器15碰到障礙物時會壓到葉片開關16,使其閉合,信號傳遞到單片機芯片,觸發程序做轉向動作,機芯附接的外拖控制器以耐拉伸纜線與機芯控制芯片連接,用于控制玩具的各種功能的轉換、控制以及作為玩具寵物的牽拉繩,所述第一輸出軸11和第二輸出軸12為方軸。如圖2所示,所述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包括第一齒輪箱體81、第一電機82、大皮帶輪83、第一齒輪84、第一雙層齒輪85和第一方孔齒輪86,所述第一電機82輸出軸上的小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大皮帶輪83,大皮帶輪83與第一齒輪84同軸且同步轉動,第一齒輪84卩齒合于第一雙層齒輪85的大齒輪,第一雙層齒輪85的小齒輪卩齒合于第一方孔齒輪86,第一方孔齒輪86的轉動軸為第一輸出軸11,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的第一輸出軸11旋轉帶動前兩個腳輪轉動,并通過帶動連桿轉動,從而實現玩具進、退以及點頭動作。如圖3所示,所述轉向傳動機構9包括第二齒輪箱體91、第二電機92、第二齒輪93、第二雙層齒輪94、第三雙層齒輪95和第二方孔齒輪96,所述第二電機92上的電機齒輪B齒合于第二齒輪93,第二齒輪93同時哨合于第二雙層齒輪94的大齒輪,第二雙層齒輪94的小齒輪哨合于第三雙層齒輪95的大齒輪,第三雙層齒輪95的小齒輪哨合于第二方孔齒輪96,所述第二方孔齒輪96的轉動軸為第二輸出軸12,所述第二齒輪箱體91用螺絲固定在后機殼2內,第二輸出軸12旋轉帶動方形轉動套轉動,并通過金屬彈片17的觸點閉合觸發芯片控制轉向,形成玩具身體后部橫向擺動,從而實現玩具進退時轉向的動作要求。·權利要求1.一種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包括前機殼(I)、后機殼(2)、頭殼(3)、設置于后機殼(2)內的喇叭(4)和電池倉(5)、4個腳輪(6)及控制器(7),所述頭殼(3)轉動定位于前機殼(I)上方,前機殼(I)與后機殼(2)活動連接,所述頭殼(3)內還設有連接控制器(7)的單片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機殼(I)內設有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語音或繩控自動轉向的滑行點頭玩具機芯,包括前機殼(1)、后機殼(2)、頭殼(3)、設置于后機殼(2)內的喇叭(4)和電池倉(5)、4個腳輪(6)及控制器(7),所述頭殼(3)轉動定位于前機殼(1)上方,前機殼(1)與后機殼(2)活動連接,所述頭殼(3)內還設有連接控制器(7)的單片機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機殼(1)內設有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所述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的第一輸出軸(11)傳動連接前兩個腳輪(6),同時第一輸出軸(11)通過連桿(10)傳動連接頭殼(3),所述后機殼(2)內設有轉向傳動機構(9),所述轉向傳動機構(9)的第二輸出軸(12)上固定套設一方形轉動套(13),方形轉動套(13)兩端嵌設于進退點頭傳動機構(8)上的兩個匹配的方形槽(14)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光榮,鳳建民,汪華,竇修兵,楊白平,胡國良,
申請(專利權)人:華芯電子科技泗洪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