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環保節能燃煤爐,具體講是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屬于燃煤爐結構技術領域。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點是由主爐和副爐通過煙道串聯組成,主爐包括設置在鍋爐外圍的外膽、外膽包裹的內膽、設置在爐膛側面的進煤口、爐膛底部的下爐排和儲灰室、與爐膛相連通的混合加熱攔火管群及煙道,爐膛由水冷爐排分隔為上燃燒室和下燃燒室,上燃燒室的上部設有與上燃燒室相通的上攔火管群,爐膛與混合加熱攔火管群之間設有水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體式設計,結構簡單,易于維護保養;能耗低、熱效高;無粉塵排放,符合環保要求;體積小且操作環境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環保節能燃煤爐,具體講是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屬于燃煤爐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海產品養殖中所用鍋爐以直燒方式為主,煤在爐膛內燃燒的同時,不斷排放大量的煙氣和粉塵,粉塵的排放不僅對大氣產生污染,同時也挾帶了大量可燃的微小煤粒,煙氣的排放又帶走部分熱能,造成浪費。而采用順燒法的燃煤爐耗煤多,熱效低且嚴重污染環境。雖然對此問題曾有采取不同的改進措施,比如在排煙裝置上安裝各種形式的除塵裝置,但無法從根本上克服順燒法燃煤爐的缺點。隨著沿海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一種節能環保鍋爐已成為養殖業的迫切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耗低、熱效高、無粉塵排放的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別之處在于由主爐和副爐通過煙道串聯組成,主爐包括設置在鍋爐外圍的外膽16、外膽包裹的內膽17、設置在爐膛側面的進煤口 8、爐膛底部的下爐排2和儲灰室I、與爐膛相連通的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及煙道10,爐膛由水冷爐排4分隔為上燃燒室5和下燃燒室3,上燃燒室5的上部設有與上燃燒室相通的上攔火管群6,爐膛與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之間設有增加受熱面積的水套7。所說的副爐內部設有副攔火管群11、底部設有渦風除塵室12、渦風除塵室與排煙口 13相通。所說上攔火管群6、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副攔火管群11均采用能提高熱傳導效率的螺紋管材料制成。本技術的工作過程由易燃物如細木材等引火后點燃上燃燒室5內的燃料,燃料在自然充氧中擴大火焰,內膽內溫度不斷提高,火焰向下沖向排列較疏的水冷爐排4,進入下燃燒室,一部分灰塵和火炭落入下燃燒室3繼續燃燒,與下爐排2上的燃料形成雙層燃燒,上下燃燒反復振蕩,直至將細小粉粒燒完,上下雙層熾熱的火焰使燃料燃燒徹底而充分,在大幅度升溫的同時,煙氣中所夾帶的粉狀煙塵沉降至儲灰室I底層,在儲灰室被截留,定期清除;煙塵不直接對外排放,高溫煙氣穿過水套7,通過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被其吸收部分熱量,再經煙道10進入副爐,經副攔火管群11再次吸收熱量,然后進入底部的渦風除塵室12,通過排煙口 13由引風機14將煙灰引入煙囪15排出,完成燃燒過程。海水先進入副爐,經過副爐內部的副攔火管群11,一次受熱后進入主爐,經過攔火管群6、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和水套7被加熱后經主爐頂部的出水口排出。本技術煙塵少、熱效高的原因在于燃燒中的煤粒下沖至下燃燒室內,在下燃燒室與下爐排形成混合振蕩燃燒,燃燒徹底,直至燒完,煙塵不會排向空氣,燃燒產生的熱量依次被上攔火管群、混合加熱攔火管群及副爐中副攔火管群內的海水吸收,熱量損失少;燃燒的全過程近乎在隔熱密封中進行,環保節能優于傳統燃煤爐,燃燒室內采用高效螺紋管群6可加大傳熱面積,延緩火焰上升速度,提高熱傳導效率。本技術燃煤爐可設計成常壓或承壓燃煤爐,可同時供熱,及提供飲用水。本技術優點I、一體式設計,結構簡單。本技術將普通鍋爐的燃燒器改為反燒式燃燒器直接加熱海水,且燃燒器的工作方式與普通鍋爐有所不同,該燃燒器的結構更加簡單,而且易于維護。2、能耗低、熱效高。由于采用反燒式充氧燃燒,加上燃煤在上燃燒室和下燃燒室內反復燃燒,使燃煤的熱能近乎在封閉隔熱狀態下進行充分釋放,主爐內部的上攔火管群和混合加熱攔火管群吸收大量熱量,又經副爐內副攔火管群再次吸收熱量,其熱傳遞效率 高于傳統燃煤爐,經測試熱效率可達85. 85%,節能率可達27%,節時率可達12%以上。3、無粉塵排放,符合環保要求。本技術燃煤爐,燃料近乎在封閉隔熱狀態下進行充分燃燒,燃煤產生的煙塵大部分落入主爐儲灰室內,煙氣進入副爐后在渦風除塵室被全部截留,進行定時處理,正常燃燒時排出的廢氣中無煙塵等污染顆粒,符合環保要求。4、體積小且操作環境好。由于本技術燃煤爐取消傳統的外加除塵排煙裝置,體積明顯減小,鍋爐房的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操作環境好。附圖說明圖I :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圖;圖中1、儲灰室,2、下爐排,3、下燃燒室,4、水冷爐排,5、上燃燒室,6、上攔火管群,7、水套,8、進煤口,9、混合加熱攔火管群,10、煙道,11、副攔火管群,12、渦風除塵室,13、排煙口,14、引風機,15、煙囪,16、外膽,17、內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給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技術的構成進行進一步說明。實施例本實施例的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由主爐和副爐通過煙道串聯組成,主爐包括設置在鍋爐外圍的外膽16、外膽包裹的內膽17、設置在爐膛側面的進煤口 8、爐膛底部的下爐排2和儲灰室I、與爐膛相連通的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及煙道10,爐膛由水冷爐排4分隔為上燃燒室5和下燃燒室3,上燃燒室5的上部設有與上燃燒室相通的上攔火管群6,爐膛與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之間設有增加受熱面積的水套7。副爐內部設有副攔火管群11、底部設有渦風除塵室12、渦風除塵室與排煙口 13相通。上攔火管群6、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副攔火管群11均采用能提高熱傳導效率的螺紋管材料制成。本實施例的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工作過程由易燃物如細木材等引火后點燃上燃燒室5內的燃料,燃料在自然充氧中擴大火焰,內膽內溫度不斷提高,火焰向下沖向排列較疏的水冷爐排4,進入下燃燒室,一部分灰塵和火炭落入下燃燒室3繼續燃燒,與下爐排2上的燃料形成雙層燃燒,上下燃燒反復振蕩,直至將細小粉粒燒完,上下雙層熾熱的火焰使燃料燃燒徹底而充分,在大幅度升溫的同時,煙氣中所夾帶的粉狀煙塵沉降至儲灰室I底層,在儲灰室被截留,定期清除;煙塵不直接對外排放,高溫煙氣穿過水套7,通過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被其吸收部分熱量,再經煙道10進入副爐,經副攔火管群11再次吸收熱量,然后進入底部的渦風除塵室12,通過排煙口 13由引風機14將煙灰引入煙囪15排出,完成燃燒過程。 海水先進入副爐,經過副爐內部的副攔火管群11,一次受熱后進入主爐,經過攔火管群6、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和水套7被加熱后經主爐頂部的出水口排出,完成加熱過程。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征在于由主爐和副爐通過煙道串聯組成,主爐包括設置在鍋爐外圍的外膽(16)、外膽包裹的內膽(17)、設置在爐膛側面的進煤口(8)、爐膛底部的下爐排(2)和儲灰室(I)、與爐膛相連通的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及煙道(10),爐膛由水冷爐排(4)分隔為上燃燒室(5)和下燃燒室(3),上燃燒室(5)的上部設有與上燃燒室相通的上攔火管群(6),爐膛與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之間設有水套(7)。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爐內部設有副攔火管群(11 )、底部設有渦風除塵室(12)、渦風除塵室與排煙口( 13)相通。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攔火管群(6)、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 )、副攔火管群(11)均采用螺紋管材料制成。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環保節能燃煤爐,具體講是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屬于燃煤爐結構
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點是由主爐和副爐通過煙道串聯組成,主爐包括設置在鍋爐外圍的外膽、外膽包裹的內膽、設置在爐膛側面的進煤口、爐膛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臥式海水專用燃煤爐,其特征在于由主爐和副爐通過煙道串聯組成,主爐包括設置在鍋爐外圍的外膽(16)、外膽包裹的內膽(17)、設置在爐膛側面的進煤口(8)、爐膛底部的下爐排(2)和儲灰室(1)、與爐膛相連通的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及煙道(10),爐膛由水冷爐排(4)分隔為上燃燒室(5)和下燃燒室(3),上燃燒室(5)的上部設有與上燃燒室相通的上攔火管群(6),爐膛與混合加熱攔火管群(9)之間設有水套(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修豐禮,
申請(專利權)人:海陽豐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