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制作成本低、運輸方便并能快速組裝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包括若干標準模塊和一對端部模塊并安裝在兩堵建筑墻體之間。標準模塊為橫截面呈T形的中空塊,每個標準模塊的側面與相鄰的標準模塊的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中部擋水墻;端部模塊為橫截面呈L形的中空塊,并且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的形狀及尺寸分別與標準模塊的側面的形狀及尺寸相同;一對端部模塊的平側面與建筑墻體的內側面連接,一對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分別與中部擋水墻兩頭的曲直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整段擋水墻;每個標準模塊的前后端面的上下部和每個端部模塊的前后端面的上下部分別開設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汛墻,具體涉及一種模塊式活動防汛墻。
技術介紹
我國沿海地區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梅雨季節和7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臺風季節易發生洪水災害。在汛期來臨時,許多設施如地下車庫、商場、小區等地勢比較低的單位不僅要保證排水系統良好,還要在門口堆積一些沙包,以杜絕地面積水流入而造成車輛或其它財產損壞。雖然堆積沙包能起到較好的防水效果,但是由于沙包重量大,在堆積過程中耗費體力和時間較多,再說沙包內的填充物較多,加上堆積過程中所需的體力和時間,因此成本較高。同時一旦沙包堆積不夠緊密的話還會造成漏水現象,另外,汛期過后,用過的沙包處理也很麻煩。現有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臨時防汛閘門,但大多在安裝前需要做大量的土建工作,所以造成閘門的安裝周期增長,并且成本的提高,造成了效率低下等問題,而且現 有的防汛閘門密封條大多需要單獨的安裝,造成閘門打開的時間較長。還有一種移動式的組合防汛墻,在汛期來臨時要運到原堤壩上進行組合安裝,在汛期過去后拆除運走,因此要增加運輸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它無需提前做大量的土建工作,在汛期來臨時可以快速地進行組合安裝并且重量輕,運輸及制作成本低,能有效的進行汛期防汛。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安裝在兩堵建筑墻體之間,所述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包括若干標準模塊和一對端部模塊,其中,所述標準模塊為橫截面呈T形的中空塊,每個標準模塊的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相鄰的標準模塊的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中部擋水墻;所述端部模塊為橫截面呈L形的中空塊,并且所述端部模塊的厚度、曲直側面的形狀及尺寸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標準模塊的厚度、側面的形狀及尺寸相同;一對所述端部模塊的平側面通過緊固機構與所述建筑墻體的內側面連接,一對所述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所述中部擋水墻兩頭的曲直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整段擋水墻;每個所述標準模塊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和每個所述端部模塊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分別開設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防汛墻還包括第二對所述端部模塊及一通過緊固機構連接在第二對所述端部模塊之間的調整模塊,該調整模塊為四棱柱中空塊,該調整模塊的厚度及側面的尺寸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端部模塊的厚度及平側面的尺寸相同,該調整模塊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分別開設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所述整段擋水墻拆分為左側擋水墻和右側擋水墻,第二對所述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所述左側擋水墻右端的曲直側面及所述右側擋水墻左端的曲直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防汛墻還包括一調整模塊,該調整模塊為一正四棱柱中空塊,該調整模塊的厚度及側面的尺寸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端部模塊的厚度及平側面的尺寸相同,該調整模塊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分別設有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所述調整模塊通過緊固機構連接在所述整體擋水墻的一頭與對應一側的所述建筑墻體之間。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標準模塊和所述端部模塊均由聚氯乙烯板材制作;每個所述標準模塊和每個所述端部模塊的兩側面及上下端面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密封帶,該密封帶的寬度為標準模塊或端部模塊的厚度的二分之一,該密封帶的厚度為2 5mm ο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調整模塊由聚氯乙烯板材制作;所述調整模 塊的兩側面及上下端面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密封帶,該密封帶的寬度為調整模塊的厚度的二分之一,該密封帶的厚度為2 5mm。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連接機構為設在所述標準模塊的一側面上和一個所述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上的若干凸緣條和對應地開設在所述標準模塊的另一側面上和另一個所述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上的若干條與凸緣條適配的嵌槽。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連接機構為螺栓和螺母。上述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其中,所述緊固機構為螺栓和螺母。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的技術方案,采用重量較輕的聚氯乙烯板材制作各個模塊,運輸及制作成本低,安裝方便,并且在汛期來臨時可以快速地進行組合安裝,然后靠注水來增加重量以阻擋暴雨形成的地面積水。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無需提前做大量的土建工作,能有效的進行汛期防汛。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的第一種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中的一種標準模塊的透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中的另一種標準模塊的透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中的端部模塊的透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的第二種實施例的透視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中的調整模塊的透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活動防汛墻的第三種實施例的正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
的技術人員能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其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I至圖3,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安裝在兩堵建筑墻體100、200之間。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包括若干標準模塊I、一對端部模塊2、2’、若干緊固機構5及若干連接機構,其中標準模塊I由聚氯乙烯板材制作并為橫截面呈T形的中空塊,每個標準模塊I的兩側面及上下端面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密封帶10,該密封帶10的寬度為標準模塊I的厚度的二分之一,該密封帶10的厚度為2 5mm ;標準模塊I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分別開設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11、12 ;每個標準模塊I的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相鄰的標準模塊I的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中部擋水墻;密封帶10則用于標準模塊I之間及與地面之間的密封;連接機構為設在標準模塊I的一側面上的若干凸緣條51和對應地開設在標準模塊I的另一側面上的若干條與凸緣條適配的嵌槽52 (見圖4);連接機構還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端部模塊2由聚氯乙烯板材制作并為橫截面呈L形的中空塊,每個端部模塊2的兩側面及上下端面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密封帶20,該密封帶20的寬度為端部模塊2的厚度的二分之一,該密封帶20的厚度為2 5mm ;端部模塊2的高度和厚度分別與標準模塊I的厚度和高度相同,并且端部模塊2的曲直側面的形狀及尺寸分別與標準模塊I的側面的形狀及尺寸相同;每個端部模塊2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分別開設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21、22 ; 一對端部模塊2、2’的平側面通過緊固機構4與建筑墻體100、200的內側面連接;緊固機構4為螺栓和螺母;一對端部模塊2、2’的曲直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中部擋水墻兩頭的曲直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整段擋水墻;密封帶20則用于端部模塊2與標準模塊I之間、與地面之間及與建筑墻100、200的內側面之間的密封;一對端部模塊2、2’中的一個端部模塊2的曲直側面上開設若干條與標準模塊I的側面上的嵌槽52適配的凸緣條51,另一個端部模塊2’的曲直側面上開設若干與標準模塊I的側面上的凸緣條51適配的嵌槽52,端部模塊2上的凸緣條51與標準模塊I上的嵌槽52形成連接機構,或端部模塊2上的嵌槽52與標準模塊I上的凸緣條51形成連接機構。由于標準模塊I和端部模塊2都是事先按照設定的尺寸制作,并且組裝后形成的整段擋水墻具有一定的長度,若兩堵建筑墻體100、200之間的距離與整段擋水墻的尺寸不匹配,因此還需要通過一調整模塊3來調整整段擋水墻的長度。再請參閱圖5和圖6,本專利技術的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安裝在兩堵建筑墻體之間,所述模塊式活動防汛墻包括若干標準模塊和一對端部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標準模塊為橫截面呈T形的中空塊,每個標準模塊的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相鄰的標準模塊的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中部擋水墻;所述端部模塊為橫截面呈L形的中空塊,并且所述端部模塊的厚度、曲直側面的形狀及尺寸分別一一對應地與所述標準模塊的厚度、側面的形狀及尺寸相同;一對所述端部模塊的平側面通過緊固機構與所述建筑墻體的內側面連接,一對所述端部模塊的曲直側面分別通過連接機構與所述中部擋水墻兩頭的曲直側面以一正一倒的拼接方式連接而形成整段擋水墻;每個所述標準模塊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和每個所述端部模塊的前端面的上下部分別開設一帶有堵頭的注水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克,陳巖,朱樺,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華滋奔騰防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