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視角互動電視的影音串流方法,是一種依使用者需要,傳遞不同角度影音的串流傳輸方法;主要利用影像切割的方法,將多部攝影機同時同步于不同角度所拍攝的影像,根據每組連續的畫面切割成一個個的小影片,最后視客戶端收看及切換角度的需要,通過串流的網絡傳輸方式將特定角度的連續小影片傳送至客戶端,客戶端再經由硬件播放器來接收影像以及選擇收看視角;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在不增加額外網絡負載的情況下,提供客戶端與電視互動及選擇收看視角的自主權,以提升用戶的收看質量及豐富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根據用戶不同的切換角度需求,實時換算出正確的角度及時間點,根據換算后的角度及時間點,將對應到的一連串小影片組合成一條用戶專屬的頻道,通過串流的網絡傳輸方式傳送到客戶端收看。
技術介紹
在本案之前并無確切的技術可達到此效果,目前的網絡電視(IPTV)所提供的頻道,皆是由先前錄制或者是通過專業人士的操作下(例如實時球賽轉播、演唱會等)所拍制而成的影片,用戶僅能使用頻道切換的功能,從中選擇較適合自己的頻道收看,而無法改變頻道的內容。隨著科技的進步,互動時代的來臨,單靠頻道的切換將不能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 為了滿足使用者求新求變的需求,因此,提供與用戶互動的功能將會帶給用戶不同的感受,要達到多視角互動電視的效果,傳統作法是將每個角度視為不同的頻道,供用戶做切換,但如此一來,視頻服務器需同時傳送各個角度的頻道內容供用戶選擇,造成網絡負載倍增以及用戶將難以收看到同一時間不同角度的畫面,而且實質上還是提供頻道切換的功能,而非真正與使用者做互動。由此可見,上述傳統方式仍有諸多不足,不是一個良善的設計,而亟待加以改良。鑒于上述傳統方式所衍生的各項缺點,加以改良創新,研發完成一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即在不額外增加網絡負載下,提供用戶收看到不同視角的影像,達到與用戶互動的效果。可達成上述專利技術目的的,是指一種依使用者收視喜好,傳遞不同角度影音的串流傳輸方法;主要是采用影像切割的技術,將多臺攝影機所同時同步在不同角度所拍下的影像,壓縮成MPEG-2/H. 264傳輸流(Transport Stream),再依每組的連續畫面(Group of Pictures,GOP)切割成一個個的小影片,其中,每個小影片皆記錄著時間及空間的信息,儲存于串流媒體服務器(Streaming Server)中,當用戶通過硬件播放器(STB或PC)收看視訊節目時,想要切換到其他視角觀賞,即可利用STB的遙控器或個人計算機的播放接口向串流媒體服務器發出切換角度信息,串流媒體服務器接收到信息后,會計算出相對應的時間及空間信息,找出相對應的一連串小影片,通過網絡串流的傳輸方式傳送到客戶端。由于在收看多視角互動電視時,每個用戶所要看的角度皆不盡相同,所以在此我們提出了一個虛擬頻道的概念,目的就是要提供使用者一個量身訂作的頻道,當用戶收看時,只建立一條用戶專屬的頻道,任何切換視角的操作皆利用同一條頻道進行,而頻道傳輸的視訊內容是由一連串的小影片所組成,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影像切割及串流傳輸的技術,目的就是將原本拍攝的影片切割成ー個個獨立的小影片,用戶可以通過硬件播放器(STB或PC)來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Streaming Server會根據使用者的選擇實時安排出所對應到的ー連串小影片,再通過串流技術實時將影片傳到客戶端,訂作出ー個用戶專屬的頻道。因此通過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串流影音技術下,Streaming Server只需耗費單ー頻道的帶寬,即可讓使用者觀賞到不同角度的畫面,故不會增加額外的網絡負載,另外,用戶在收看多視角互動電視時,除了可以通過硬件播放器(STB或PC)享有原本的服務技術(例如播放、暫停、停止、快轉、倒轉)タト,還可以享有更進一歩的互動模式(例如切換視角(ViewSwitching)、環場預覽(View Sweeping)及時間凍結的環場預覽(Frozen Sweeping)等),以達到與使用者真正的互動,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與其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更具備下列優點I.本專利技術可在不增加額外網絡負載下,讓用戶在同一頻道觀賞到不同角度的影片,井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實時傳送相對應的ー連串影片,重組出用戶專屬的頻道,提供與用戶互動的服務。 2.本專利技術的,除了可以通過硬件播放器(STB或PC)享有原有的服務技術(例如播放、暫停、停止、快轉、倒轉)タト,還可以享有更進一歩的互動模式(例如切換視角(View Switching)、環場預覽(View Sweeping)及時間凍結的環場預覽(Frozen Sweeping)等),以達到與使用者真正的互動,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附圖說明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及其附圖,將可進ー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關所述實施例的附圖為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系統架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切換視角概念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切換視角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環場預覽概念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凍結環場預覽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環場預覽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多視角視訊內容提供単元2串流媒體服務器21影片壓縮處理單元22MPEG-2/H. 264 傳輸流23左箭頭鍵24右箭頭鍵31影像切割單元32小單位影片33 時間4Internet41影片推播單元42使用者43遙控器44硬件播放器45用戶收看需求信息46小單位影片的播放路徑47專屬的播放影片48客戶端播放設備 49環場預覽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考圖1,為本專利技術多視角互動電視的系統架構圖,由圖中可知,由多視角視訊內容提供単元11,在不同角度環繞架設攝影機,同時同步對同一物品進行取像的作業,所拍攝的影片會經影片壓縮處理單元21,輸出成MPEG-2/H. 264傳輸流(Transport Stream) 22,存至串流媒體服務器2,再通過影像切割単元31,根據GOP切成小単位影片32,供后續影片推播單元41用;當用戶42通過硬件播放器44 (數字機頂盒STB或計算機PC)所搭配的遙控器43或個人計算機的播放接ロ選擇要觀賞的模式,除了原有的播放、暫停、停止、快轉、倒轉等基本功能外,還提供進ー步的互動模式,例如視角切換(View Switching)、環場預覽(View Swee ping)、凍結環場預覽(Frozen Sweeping)等,一旦用戶按下按鈕后,硬件播放器44就會將用戶收看需求信息45,通過Internet 4的方式傳送到串流媒體服務器2(Streaming Server)中,串流媒體服務器2收到用戶收看需求信息45后,會針對使用者所選擇的角度,找出小単位影片的播放路徑46,組合出專屬的播放影片47,稱之為虛擬頻道,再通過串流的方式將這些小単位影片32傳輸到客戶端播放設備48,供使用者收看。本專利技術通過虛擬頻道的概念以及影像切割、重組的技術,使得推播影片吋,串流媒體服務器2可在不增加額外的網絡負載下,根據用戶的需求,使用單ー頻道的帶寬,讓用戶在同一頻道觀賞到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參考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視角切換(ViewSwitching)概念圖,使用者可以操作遙控器的左箭頭鍵23、右箭頭鍵24來切換視角,按下后會立即觀賞到鄰近攝影機在不同角度所拍下的畫面,讓使用者可以自己選擇所喜好的視角收看。若使用者在第j秒時間點觀賞第i角度的多媒體檔案Vi,j時按下了時間凍結鍵,并且按下了向右的箭頭鍵,則當串流媒體服務器接收時,由于時間是靜止的,因此只會將第1+1角度的第j秒的多媒體檔案v(i+l),j傳送給使用者,直到使用者再按下播放鍵,串流媒體服務器才會繼續送后續的連續多媒體檔案給用戶。請參考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視角切換示意圖,其運作模式為在時間33仍持續在進行的狀態下,切換到鄰近攝影機所拍到的畫面。若目前使用者在第j秒時間點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視角互動電視的影音串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a.由多視角視訊內容提供單元產生影片;b.將所述影片通過影片壓縮處理單元編碼成MPEG?2/H.264傳輸流,再經影像切割單元切割所述影片的連續畫面成小單位影片,并將所述小單位影片儲存在串流媒體服務器中;c.客戶端通過硬件播放器傳送選擇信息至所述串流媒體服務器;以及d.所述串流媒體服務器根據所述選擇信息將對應的小單位影片通過網絡串流方式傳至所述客戶端。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5.22 TW 1011181281.一種多視角互動電視的影音串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a.由多視角視訊內容提供單元產生影片; b.將所述影片通過影片壓縮處理單元編碼成MPEG-2/H.264傳輸流,再經影像切割單元切割所述影片的連續畫面成小単位影片,并將所述小單位影片儲存在串流媒體服務器中; c.客戶端通過硬件播放器傳送選擇信息至所述串流媒體服務器;以及 d.所述串流媒體服務器根據所述選擇信息將對應的小単位影片通過網絡串流方式傳至所述客戶端。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視角互動電視的影音串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件播放器為數字機頂盒或計算機。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視角互動電視的影音串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流媒體服務器采用切換鄰近視角的方法或環場預覽的方法將對應的小単位影片傳至所述客戶端。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視角互動電視的影音串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換鄰近視角的方法,包括當觀賞時進行切換步驟 a.客戶端在第j秒時間點觀賞第i角度的影片檔案Vi,j時進行切換視角的選擇;以及 b.所述串流媒體服務器接收到所述選擇信號后,則將第i土 I角度的第j+Ι秒后的連續影片檔案 V(i±l),(j+l),V(i±l),(j+2),·,να±1),(j+m),傳送到所述客戶端。5.如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念珍,張鶴薰,陳偉修,
申請(專利權)人: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