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感應佛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佛龕結構簡單,功能單一,操作非常繁瑣的問題,該感應佛龕包括:佛龕底座;佛龕屋,設置在所述佛龕底座上;佛像,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第一發光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置于所述佛像后;用于通電后播放音樂的播放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開啟或關閉的控制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分別與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連接;用于根據參拜者的動作為所述控制裝置提供啟動信息的跪拜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通信連接。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感應佛龕,使得不必與外部很多設備同時使用,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切通過控制裝置,避免了人工操作,使佛龕使用變得非常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宗教佛龕
,特別是指一種感應佛龕。
技術介紹
在幾千年中國傳統的宗教文化中,人們為了一種宗教信仰,將供奉神佛的各自稱為佛龕,并將其供奉在家中,寄托人們的信仰;現有的佛龕結構簡單,功能單一,需要與很多設備同時使用,才能達到聲音、燈光共同出現的效果,且需要人工介入,操作非常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感應佛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佛龕結構簡單,功能單一,操作非常繁瑣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感應佛龕,包括佛龕底座;佛龕屋,設置在所述佛龕底座上;佛像,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通電后發光以產生佛光的效果的第一發光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置于所述佛像后;用于通電后播放音樂的播放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開啟或關閉的控制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分別與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連接;用于根據參拜者的動作為所述控制裝置提供啟動信息的跪拜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通信連接。優選的,佛龕屋包括佛龕室,設置在佛龕底座上;佛龕頂,設置在佛龕室的上方。優選的,還包括用于增加佛龕室內亮度的第二發光裝置,設置在佛龕頂上,由控制裝置控制,并與控制裝置連接。優選的,還包括用于放置祭拜用物品的盛放裝置,設置在佛龕底座上。優選的,控制裝置包括光控裝置、聲控裝置和感應裝置。優選的,播放裝置具體為帶USB接口的存儲器。優選的,第一發光裝置具體為通電后能發光并旋轉的發光裝置。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在佛龕室內設置第一發光裝置,在佛龕室內設置播放裝置,通過控制裝置接收到跪拜裝置發來的信號,控制第一發光裝置和播放裝置,放出光和播放音樂,使得不必與外部很多設備同時使用,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且通過控制裝置,避免了人工操作,使佛龕使用變得非常簡單;另外通過第二發光裝置可以增加佛龕室內的亮度,使得參拜者可以更好的觀看到佛龕室中的佛像。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一種感應佛龕一個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感應佛龕另一個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所述一種感應佛龕,包括佛龕底座I ;佛龕屋,設置在所述佛龕底座I上;佛像,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通電后發光以產生佛光的效果的第一發光裝置2,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置于所述佛像后;用于通電后播放音樂的播放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發光裝置2和所述播放裝置3開啟或關閉的控制裝置4,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分別與所述第一發光裝置2和所述播放裝置3連接;用于根據參拜者的動作為所述控制裝置4提供啟動信息的跪拜裝置5,與所述控制裝置4通信連接。通過在佛龕屋內設置第一發光裝置2,在佛龕屋內設置播放裝置3,通過控制裝置4接收到跪拜裝置5發來的信號,控制第一發光裝置2和播放裝置3,放出光和播放音樂,使得不必與外部很多設備同時使用,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且通過控制裝置4,避免了人工操作,使佛龕使用變得非常簡單。佛龕層設置在佛龕底座I上,佛像設置在佛龕屋內,第一發光裝置2設置在佛龕屋內,并置于佛像后,播放裝置3也設置在佛龕屋內,控制裝置4同樣設置在佛龕屋內,通過控制裝置4檢測參拜者距佛像的距離,當參拜者距佛像距離在5米內時,控制裝置4啟動,與外部電源接通;跪拜裝置5設置在佛像正前方,當參拜者跪在跪拜裝置5上進行磕頭禮拜3個后,跪拜裝置5將磕頭禮拜的信號傳送到控制裝置4,控制裝置4獲得信號后,啟動第一發光裝置2和播放裝置3,第一發光裝置2發光后,在佛像后呈現出佛光;播放裝置3與此同時啟動,播放佛教音樂;當參拜者參拜結束后,控制裝置4檢測參拜者距佛像的距離,當參拜者距佛像大于5米時,控制裝置4控制第一發光裝置2熄滅燈光,并停止播放音樂,而后斷開與外部電源的連接。優選的,佛龕屋包括佛龕室6,設置在佛龕底座I上;佛龕頂7,設置在佛龕室6的上方。優選的,還包括用于增加佛龕室6內亮度的第二發光裝置8,由控制裝置4控制,設置在佛龕頂7上,并與控制裝置4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佛龕屋包括佛龕室6和佛龕頂7,且為了增加佛龕室6內的亮度,在佛龕頂7上設置第二發光裝置8,第二發光裝置8的個數根據佛龕頂7的大小等進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9盞第二發光裝置8,通過控制裝置4控制第二發光裝置8發光或熄滅,控制裝置4在獲得跪拜裝置5傳送過來的信號后,啟動第二發光裝置8,進行發光,照亮佛龕室6。優選的,還包括用于放置祭拜用物品的盛放裝置9,設置在佛龕底座I上。為方便參拜者可以容易取香或貢品等物品,所以在佛龕底座I上設置盛放裝置9,盛放裝置9可以是抽屜,也可以單開或對開的柜子,在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單開的柜子,將香或貢品等物品放入到單開柜子中,當參拜者參拜時,可以自盛放裝置9中取出香或貢品,不必再因忘記帶或帶錯東西而往返取物浪費時間。優選的,控制裝置4包括光控裝置、聲控裝置和感應裝置。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裝置4包括光控裝置,用于單獨控制第一發光裝置2或第二發光裝置8,或同時控制第一發光裝置2和第二發光裝置8發光或熄滅;聲控裝置,用于控制播放裝置3的啟動或停止;感應裝置,用于感應當參拜者磕頭禮拜3個后,啟動第一發光裝置2或同時啟動第一發光裝置2和第二發光裝置8,啟動播放裝置3 ;還感應當參拜者距佛像5米以內時,與外部電源接通,當參拜者距佛像5米以外時,熄滅第一發光裝置2或同時熄滅第一發光裝置2和第二發光裝置8,是播放裝置3停止播放,并隨后與外部電源斷開連接。優選的,播放裝置3具體為帶USB接口的存儲器。播放裝置3播放出的音樂是預先存儲在播放裝置3中的,在本技術中播放裝置3優選為帶USB接口的存儲裝器,這樣可以方便的將準備播放的音樂放到波放置在中,并通過播放裝置3可以設置即將播放出的音樂的曲目和順序,當然也可以將即將播放的音樂設置成隨機播放。優選的,第一發光裝置2具體為通電后能發光并旋轉的發光裝置。第一發光裝置2通電后發光,發出的光可以呈現為蓮花狀,也可以呈現為佛光狀,在本實施例中優選呈現出佛光狀,且在本實施例中呈現出的佛光在啟動后還在不停的旋轉,給參拜者更加真實的感覺。以上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感應佛龕,其特征在于,包括:佛龕底座;佛龕屋,設置在所述佛龕底座上;佛像,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通電后發光以產生佛光的效果的第一發光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置于所述佛像后;用于通電后播放音樂的播放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開啟或關閉的控制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分別與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連接;用于根據參拜者的動作為所述控制裝置提供啟動信息的跪拜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通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感應佛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佛龕底座; 佛龕屋,設置在所述佛龕底座上; 佛像,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 用于通電后發光以產生佛光的效果的第一發光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置于所述佛像后; 用于通電后播放音樂的播放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開啟或關閉的控制裝置,設置在所述佛龕屋內,并分別與所述第一發光裝置和所述播放裝置連接; 用于根據參拜者的動作為所述控制裝置提供啟動信息的跪拜裝置,與所述控制裝置通信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感應佛龕,其特征在于,所述佛龕屋包括 佛龕室,設置在所述佛龕底座上; 佛龕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端倪,李康倪,
申請(專利權)人:李端倪,李康倪,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