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包括:底板、頸托和兩個側板;所述頸托設置于所述底板上,頸托突出于底板6-15cm,且所述頸托的托頸部的外表面為凸弧狀;兩個側板均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頸托的兩側,所述側板靠近所述頸托側的面為斜面,且該斜面與底板的夾角為125°-160°。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在放置在仰臥位的被檢查者的頸部下方時,被檢查者的頭頸部的位置會受到頸托和側板的限制,從而使被檢查者可以快速方便的作出符合檢查要求的姿勢,避免了被檢查者的不符合要求的仰臥位姿勢對超聲檢查的效率和準確性的影響,最終提高了超聲檢查的準確性以及重復檢查的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頸動脈斑塊超聲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
技術介紹
臨床上通常會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來對頸動脈進行檢 查,如通過檢查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MT),來確定被檢查者的頸部是否已經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被檢查者在進行超聲檢查時,通常取仰臥位,且被檢查者頭偏向檢查人員的對側,以充分暴露前頸部,方便檢查人員對其進行檢查。專利技術人在實現本技術過程中發現現有的檢查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幫助被檢查者盡快地作出符合要求的仰臥位姿勢,并使被檢查者長時間的保持這一姿勢,這不但會影響到超聲檢查的準確性,而且還會影響到超聲檢查的可重復性。有鑒于上述現有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方式存在的問題,專利技術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能夠克服現有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方式存在的問題,使其更具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方式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避免被檢查者的不符合要求的仰臥位姿勢影響超聲檢查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本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依據本技術提出的一種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主要包括底板;頸托,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頸托突出于底板6-15cm,且所述頸托的托頸部的外表面為凸弧狀;兩個側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頸托的兩側,所述側板靠近所述頸托側的面為斜面,且該斜面與底板的夾角為125° -160°。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底板為長方體,且底板的長為35_60cm,底板的寬為6_20cm,底板的高為l_6cm。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所述頸托在底板長度方向上的寬度為 6_15cm。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側板的高為8-20cm,所述側板的厚為2-6cm,所述側板在底板長度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10-25cm。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側板呈三角柱,該三角柱呈山形突出于所述底板,所述三角柱的至少一個角為導圓角,且所述山形的最高處的角為導圓角。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所述頸托的表面設置有海綿層、皮層和/或者棉布層。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所述底板的表面設置有海綿層、皮層和/或者棉布層。較佳的,前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中所述側板的表面設置有海綿層、皮層和/或者棉布層。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至少具有下列優點及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在底板上設置一頸托,在頸托的兩側分別設置一側板,并將兩個側板靠近頸托側的斜面與底板的夾角均設計為1 25° -160°,這樣,該頸架在放置在仰臥的被檢查者的頸部下方時,被檢查者的頭頸部的位置會受到頸托和側板的限制,從而使被檢查者可以方便快速的作出符合檢查要求的姿勢,避免了被檢查者的不符合要求的仰臥位姿勢對超聲檢查的效率和準確性的影響,最終提高了超聲檢查的準確性以及重復檢查的可靠性,非常適于實用。綜上所述,本技術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顯的積極技術效果,成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圖I中,本技術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主要包括底板I、頸托2和兩個側板3。底板I可以為一薄板。一個具體的例子,底板I為一長方形薄板(即長方體),該長方形薄板的長為35_60cm,寬為6_20cm,且高為l_6cm。為了增加該頸架的使用舒適程度,該底板I的外表面可以包覆一層軟體,如底板I的表面設置有海綿層、皮層和棉布層中的至少一層。頸托2設置于底板I上。頸托2也可以稱為托頸凸塊,即頸托2呈塊狀且突出于底板I并可以托住被檢查者的頸部。頸托2突出于底板I的高度可以為6-15cm。該頸托2的托頸部的外表面為凸弧狀,以使仰臥位的被檢查者的頭頸部呈符合檢查要求的拱起狀。頸托2可以具體為不完整的圓柱體。該頸托2在底板長度方向上的寬度為6_15cm,如果頸托2為不完整的圓柱體的話,則圓柱體的高可以為6-15cm。為了增加該頸架的使用舒適程度,該頸托2的外表面可以包覆一層軟體,如頸托2的表面設置有海綿層、皮層和棉布層中的至少一層。兩個側板3設置于底板I上,且側板3分別位于頸托2的兩側,即頸托2位于兩個側板3之間。側板3靠近頸托2的一側的面為斜面,即側板3的至少一側為傾斜的面。上述斜面與底板的夾角為125° -160°,且該斜面是向其所在的側板3的所在側傾斜。另外,頸托2和兩個側板3可以設置于不同平面上,即頸托2和兩個側板3呈“品”字形分布,也就是說,兩個側板3在頸托2的后方的兩側,從而兩個側板3和頸托2的主視投影和后視投影均不存在重合。側板3的高可以為8_20cm,側板3的厚可 以為2_6cm,側板3在底板I長度方向上的最大寬度可以為10-25cm。一個具體的例子,側板3呈三角柱狀,該 三角柱在底板I上呈山形之狀。該三角柱的至少一個角為導圓角,且最高處的角一定是導圓角,即山形的頂部為導圓角。為了增加該頸架的使用舒適程度,該側板3的外表面可以包覆一層軟體,如側板3的表面設置有海綿層、皮層和棉布層中的至少一層。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頸托,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頸托突出于所述底板6?15cm,且所述頸托的托頸部的外表面為凸弧狀;兩個側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頸托的兩側,所述側板靠近所述頸托側的面為斜面,且該斜面與底板的夾角為125°?16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頸托,設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頸托突出于所述底板6-15cm,且所述頸托的托頸部的外表面為凸弧狀; 兩個側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頸托的兩側,所述側板靠近所述頸托側的面為斜面,且該斜面與底板的夾角為125° -160°。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為長方體,且底板的長為35-60cm,底板的寬為6-20cm,底板的高為l_6c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特征在干,所述頸托在底板長度方向上的寬度為6-15cm。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頸動脈斑塊超聲檢查頸架,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郎鴻志,
申請(專利權)人:洛陽康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