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艾灸裝置,包括灸筒和灸筒蓋,灸筒蓋以插裝或套裝方式封蓋在灸筒上,并且沿灸筒軸線方向與灸筒部分重疊,在所述重疊部位處設置有同時貫穿灸筒和灸筒蓋的出氣口,在所述灸筒側壁上靠近其下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進氣口,所述灸筒蓋內通過艾柱安裝座懸置有艾柱,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轉動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從而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調節艾柱與人體施灸部位的距離從而調節對人體的施灸溫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中醫針灸治療用具,具體涉及一種作用于人體穴位的艾灸裝置。
技術介紹
艾灸是針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艾灸作用途徑包括艾絨燃燒過程對穴位的溫熱刺激、 艾絨燃燒時揮發物的藥理作用等多個環節。傳統的艾灸主要分為兩類艾柱灸和艾條灸。但是,不論是艾柱灸還是艾條灸,施灸時釋放的煙霧非常大,為患者和醫生難以接受。同時,艾灸過程中由于艾柱或艾條沒有容器包覆,艾絨的火力大部分被浪費。針對上述問題,市場上出現了灸盒等容器形施灸裝置,將艾柱或艾條置于灸盒內燃燒,再作用的穴位處,有效避免了艾絨火力的散失,但是艾柱或艾條在盒內大都被固定,與穴位的距離以及施灸過程中的溫度不可調節,燃燒形成的高溫極易給患者造成燙傷或不適,仍然限制了該類型產品的使用。在中國技術專利ZL 200920177414. 6中記載了一種可調節施灸溫度的灸盒,該灸盒通過調節艾條與穴位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施灸時的溫度,但調節裝置利用了滑道和撥塊,結構較復雜,不方便操作,同時艾條燃燒端反向穴位,藥理作用沒有直接發揮,而且該技術方案實際上僅僅能夠調節艾條距穴位的高度,無法調節艾條的燃燒速度,對施灸溫度的調節不夠靈敏。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艾灸溫度可調,使用安全、方便的艾灸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一種艾灸裝置,包括灸筒和灸筒蓋,灸筒蓋以插裝或套裝方式封蓋在灸筒上,并且沿灸筒軸線方向與灸筒部分重疊,在所述重疊部位處設置有同時貫穿灸筒和灸筒蓋的出氣口,在所述灸筒側壁上靠近其下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進氣口,所述灸筒蓋內通過艾柱安裝座懸置有艾柱,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轉動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從而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調節艾柱與人體施灸部位的距離從而調節對人體的施灸溫度。進一步,所述艾柱安裝座以插裝或套裝形式固定艾柱。進一步,所述艾柱安裝座包括固定在灸筒蓋頂壁的固定套和固定在艾柱端部的活動套,所述固定套和活動套可插接在一起。進一步,所述灸筒和灸筒蓋均為圓柱型。進一步,所述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出氣口沿灸筒軸向的長度適配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距離。進一步,所述灸筒內還設置有阻隔下落灰燼的篩狀隔板,該篩狀隔板位于所述艾柱下方。進一步,所述灸筒、所述灸筒蓋、所述篩狀隔板的內表面上,均設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熱量反射膜。進一步,所述灸筒下端設置有徑向凸出灸筒外表面的環狀灸座,同時,灸筒上還套裝有一醫用膠帶,該醫用膠帶通過壓靠在環狀灸座上表面上,而將整個艾灸裝置固定在人體施灸部位處。進一步,所述隔板和灸座可制作成適配于人體施灸部位的曲面形狀。一種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灸筒和灸筒蓋,灸筒蓋以插裝或套裝方式封蓋在灸筒上,并且沿灸筒軸線方向與灸筒部分重疊,在所述重疊部位處設置有同時貫穿灸筒和灸筒蓋的出氣口,在所述灸筒側壁上靠近其下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進氣口,所述灸筒蓋內設置有用于懸置艾柱的艾柱安裝座,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轉動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從而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進一步,使用時,所述艾柱安裝座以插裝或套裝形式固定艾柱。進一步,所述艾柱安裝座包括固定在灸筒蓋頂壁的固定套;在艾柱端部固定有活動套,使用時,所述固定套和活動套可插接在一起。進一步,所述灸筒和灸筒蓋均為圓柱型。進一步,所述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出氣口沿灸筒軸向的長度適配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距離。進一步,位于灸筒蓋的出氣口軸向高度大于灸筒本體的出氣口,當灸筒蓋封蓋在灸筒本體上時,位于灸筒本體和灸筒蓋的出氣口上邊緣在同一高度,當提升灸筒蓋時,位于灸筒本體與灸筒蓋相互重疊部位處的出氣口仍可保持徑向開放或部分開放,此時艾柱底緣距離皮膚的高度因提高灸筒蓋而變遠,又由于灸筒蓋的出氣口軸向高度大于灸筒本體的出氣口,提升灸筒蓋時仍可以保持出氣口徑向開放或部分開放。 進一步,所述位于灸筒本體和灸筒蓋的出氣口周向寬度相等。進一步,所述灸筒內還設置有阻隔下落灰燼的篩狀隔板,該篩狀隔板位于所述艾柱下方。進一步,所述灸筒、所述灸筒蓋、所述篩狀隔板的內表面上,均設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熱量反射膜。進一步,所述灸筒下端設置有徑向凸出灸筒外表面的環狀灸座,同時,灸筒上還套裝有一醫用膠帶,該醫用膠帶通過壓靠在環狀灸座上表面上,而將整個艾灸裝置固定在人體施灸部位處。進一步,所述隔板和灸座可制作成適配于人體施灸部位的曲面形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①該艾灸裝置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調節艾柱與施灸穴位的距離,從而調節對人體的施灸溫度,操作更加方便。②由于設置有艾柱安裝座,艾柱以可拆卸形式安裝在艾柱安裝座內,施灸時可以多次更換艾柱,多次使用該艾灸裝置。③使用該艾灸裝置時,艾柱燃燒后的散落灰燼被篩狀隔板阻隔,不會給患者造成燙傷,也消除了引燃其他物品的安全隱患。④該艾灸裝置所附帶的醫用膠帶,在患者皮膚上粘接牢固,使用方便,可以在患者身體的不同部位處同時固定艾灸裝置,同時施灸,不受人身穴位布局影響,同時可根據穴位處的身體結構選擇帶有曲面底座的艾灸裝置,與人體貼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防止艾絨火力的散失。⑤該艾灸裝置的灸筒通過設置進氣口和出氣口調節氣流,并保證灸筒其他部位具有較好的密封度,能夠使同樣規格的艾柱燃燒時間更長,灸療效果更佳,同時實現了對艾柱燃燒速度的調節,使得對施灸溫度的調節更靈敏。⑥該艾灸裝置結構簡易,安裝方便,灸筒本身以及內部構件均具有阻燃功能,使用安全,患者經過醫生教導,于家中即可自行施灸,當患者出行不便時,或進行保健治療時,均可自行施灸。本技術一種艾灸裝置采用傳統艾絨施灸,與傳統艾灸從本質上保持了一致性。使用該艾灸裝置進行艾灸時,可通過調節出氣孔的大小來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以達 到對艾灸溫度、艾灸時間的調節。另外,本技術艾灸裝置使用方便,通風良好,艾柱燃燒充分,產生的煙霧少,進行艾灸時,艾柱和皮膚之間保持安全隔離,不會對患者造成燙傷、起泡、感染等不良后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組裝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灸筒蓋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的灸筒剖視圖;圖7為本技術米用弧形底座的灸筒劑視圖;圖8為本技術采用弧形底座結構的立體視圖。圖中1.灸筒蓋、1-1.側壁、1-2.基座、1-3.固定套、1_4·活動套、1_5·出氣口、2.灸筒、2-1.側壁、2-2.隔板、2-3.灸座、2-4.進氣口、2-5.出氣口、3.醫用膠帶、4.艾柱。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到預定專利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和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結構、特征以及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實施例I如圖I、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I,該實施例中的艾灸裝置包括灸筒2、灸筒蓋1,灸筒蓋I插裝在灸筒2上端,并且沿灸筒2的軸線方向與灸筒2部分重疊,灸筒蓋I內通過艾柱安裝座懸置有艾柱4,灸筒蓋I通過與灸筒2的相對插拔調節艾柱4與人體施灸部位的距離,從而調節對人體的施灸溫度。在該實施例中灸筒2、灸筒蓋I均采用圓柱型,適用于插拔還可以采用橢圓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灸筒和灸筒蓋,灸筒蓋以插裝或套裝方式封蓋在灸筒上,并且沿灸筒軸線方向與灸筒部分重疊,在所述重疊部位處設置有同時貫穿灸筒和灸筒蓋的出氣口,在所述灸筒側壁上靠近其下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進氣口,所述灸筒蓋內通過艾柱安裝座懸置有艾柱,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轉動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從而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調節艾柱與人體施灸部位的距離從而調節對人體的施灸溫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灸筒和灸筒蓋,灸筒蓋以插裝或套裝方式封蓋在灸筒上,并且沿灸筒軸線方向與灸筒部分重疊,在所述重疊部位處設置有同時貫穿灸筒和灸筒蓋的出氣口,在所述灸筒側壁上靠近其下端設置有若干個周向均布的進氣口,所述灸筒蓋內通過艾柱安裝座懸置有艾柱,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轉動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從而調節艾柱的燃燒速度,通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調節艾柱與人體施灸部位的距離從而調節對人體的施灸溫度。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安裝座以插裝或套裝形式固定艾柱。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柱安裝座包括固定在灸筒蓋頂壁的固定套和固定在艾柱端部的活動套,所述固定套和活動套可插接在一起。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筒和灸筒蓋均為圓柱型。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可對出氣口開口大小進行調節,出氣口沿灸筒軸向的長度適配于灸筒蓋與灸筒的相對插拔距離。6.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百孝,趙煒華,劉月儀,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百笑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