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處理生活垃圾的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由2個以上的生物反應器單元和1個公用調節池組成。生物反應器單元由滲濾液導排管和回灌管、穿孔通風管、布水器、集氣罩、水封構成;由下向上為土工布A、級配礫石層、土工布B、垃圾層、陳腐垃圾覆蓋層。通風管和滲濾液導排管采用大管徑,與空氣連通。裝填垃圾時,進行好氧降解;裝填后,密封反應器進行厭氧降解,回灌滲濾液;隨后開啟反應器,使空氣由通風管和滲濾液導排管進入,形成好氧-缺氧-厭氧環境,促進垃圾腐熟。通過多個生物反應器單元交替運行,實現連續、循環處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操作便捷,能耗低、投資少、穩定化時間短、可回收甲烷等優點,尤其適合處理可降解生活垃圾。(*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處理生活垃圾的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尤其能夠高效處理經分類收集后的生活垃圾,實現生活垃圾的好氧-厭氧-兼氧連續、循環處理。
技術介紹
小城鎮及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因其產生量小,排放分散等特點,難以采用城市生活垃圾規模化的常規處理方法,故目前小城鎮和農村地區主要采用簡易的堆肥和填埋等方式進行處理。但是這些方式存在操作和運行粗放,衛生條件差,二次污染較大,不能回收生物質能等問題,不利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鑒于小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經濟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處理生活垃圾的設備匱乏,因此急需廉價、高效、便捷的中小型生活垃圾處理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處理生活垃圾的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具有操作便捷,能耗低、投資少、穩定化時間短、可回收甲烷等優點。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處理生活垃圾的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由多個生物反應器單元和I個公用調節池組成,其中生物反應器單元布置在四周,公用調節池布置在中間;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由滲濾液導排管、滲濾液回灌管、穿孔通風管、布水器、集氣罩、水封構成,每個生物反應器単元由下向上依次為土工布A、級配礫石層、土工布B、垃圾層、陳腐垃圾覆蓋層;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中,豎直通風管由反應器中部垂直插入,并與底部水平通風管連接,底部水平通風管兩端均與空氣連通,布水器放置在陳腐垃圾上并用軟管與滲濾液回灌管接ロ連接,滲濾液導排管連接到調節池且處于不滿流狀態,滲濾液導排管出水ロ高于調節池水面并與空氣連通。穿孔通風管和滲濾液導排管均采用大管徑管道,管徑> IlOmm ;布水器可拆卸。生活垃圾裝填吋,將所有管道閥門開啟,使生物反應器單元與空氣連通,生活垃圾進行好氧降解。裝填結束后,表層采用陳腐垃圾進行覆蓋,將布水器放置在陳腐垃圾上并用軟管與滲濾液回灌管接頭連接,安裝集氣罩,關閉通風管和滲濾液導排管閥門,使生活垃圾進行厭氧降解。每次回灌滲濾液前,先開啟滲濾液導排管閥門,將滲濾液導入調節池,滲濾液排放結束后關閉導排管閥門;隨后開啟滲濾液回灌管閥門和潛污泵,實施滲濾液回灌,回灌結束后關閉滲濾液回灌管閥門和潛污泵。生活垃圾厭氧降解效率明顯下降后,將通風管、滲濾液導排管閥門開啟,取下集氣罩,通過生物反應器單元內部生物降解的熱量形成內外溫差產生動力,促使空氣通過通風管和滲濾液導排管,以及上表層進入垃圾體內部,在底部、表層和通風管周圍形成好氧-缺氧-厭氧的環境,使生活垃圾在兼氧環境下進行降解,進ー步促進生活垃圾的穩定化。生活垃圾完全腐熟后出料,部分陳腐垃圾留作覆蓋層材料。將2個以上的生物反應器單元布置在四周,在中間布置I個公用調節池,不但方便滲濾液導排和回灌,同時也能達到不同降解階段的滲濾液相互稀釋、中和、接種的作用。多個生物反應器單元交替運行,實現生活垃圾的連續、循環處理。只在第一個周期,對第一個生物反應器單元實施第一階段回灌時,進行滲濾液pH調節和接種,此后不再實施此項操作。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平面布置圖。圖2是本技術圖I中生物反應器A的I-I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圖I中生物反應器A的II-II剖視圖。。圖中I.生物反應器A,2.生物反應器B,3.生物反應器C,4.生物反應器D,5.潛 污泵,6.滲濾液調節池,7. 土工布A,8.級配碌石層,9. 土工布B, 10.垃圾層,11.陳腐垃圾覆蓋層,12.水封槽,13.集氣罩,14.導氣管,15.布水器,16.豎直通風管,17.水平通風管,18.滲濾液導排管,19.滲濾液回灌管,20.軟管。具體實施方式循環式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①開啟生物反應器A(I)水平通風管(17)和滲濾液導排管(18),裝填生物反應器A(I),生活垃圾在裝填過程中進行好氧降解。②生物反應器A(I)中生活垃圾裝填結束后,覆蓋層(11)采用陳腐垃圾進行覆蓋,將布水器(15)放置在陳腐垃圾上并用軟管(20)與滲濾液回灌管(19)接頭連接,同時安裝集氣罩(13),關閉水平通風管(17)、滲濾液導排管(18)和滲濾液回灌管(19),使生活垃圾進行厭氧降解。厭氧降解過程中,采用低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A(I)進行滲濾液回灌。每次回灌滲濾液前,先開啟滲濾液導排管(18),將滲濾液導入調節池¢),滲濾液排放結束后立即關閉滲濾液導排管(18),對調節池(6)中滲濾液pH值進行調節,并接種產甲烷菌;隨后開啟滲濾液回灌管(19)和潛污泵(5),實施滲濾液回灌,回灌結束后關閉滲濾液回灌管(19)和潛污泵(5)。 按照生物反應器A(I)所描述,開啟生物反應器B (2),裝填生物反應器B (2),生活垃圾在裝填過程中進行好氧降解。③采用高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A(I)進行滲濾液回灌,回灌過程與采用低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A(I)進行回灌相同,只是此后所有回灌過程均不再對調節池(6)中滲濾液PH值進行調節和接種產甲烷菌。生物反應器B(2)裝填結束后,按生物反應器A(I)所述密閉生物反應器B(2),生活垃圾進行厭氧降解,采用低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B (2)進行滲濾液回灌。按照生物反應器A(I)所描述,開啟生物反應器C (3),裝填生物反應器C (3),生活垃圾在裝填過程中進行好氧降解。④開啟生物反應器A(I)的水平通風管(17)和滲濾液導排管(18),在底部、表層和通風管周圍形成好氧-缺氧-厭氧的環境,使生活垃圾在兼氧環境下進行降解,采用更低的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A(I)進行滲濾液回灌。首先開啟滲濾液回灌管(19)和潛污泵(5),實施滲濾液回灌,回灌結束后關閉滲濾液回灌管(19)。垃圾腐熟后生物反應器A(I)出料,部分陳腐垃圾留作覆蓋層(11)的覆蓋材料。按照生物反應器A(I)所描述,采用高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B (2)進行滲濾液回灌。生物反應器C(3)裝填結束后,按生物反應器A(I)所述密閉生物反應器C(3),生活垃圾進行厭氧降解,采用低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C(3)進行滲濾液回灌。按照生物反應器A(I)所描述,開啟生物反應器D (4),裝填生物反應器D (4),生活垃圾在裝填過程中進行好氧降解。⑤按照生物反應器A(I)所描述,開放生物反應器B (2),生活垃圾在兼氧環境中進行降解,采用更低的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B(2)進行滲濾液回灌,垃圾腐熟后生物反應器B (2)出料,并留取部分陳腐垃圾作為覆蓋材料。按照生物反應器A(I)所描述,采用高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C(3)進行滲濾液回灌。生物反應器D(4)裝填結束后,按生物反應器A(I)所述密閉生物反應器D(4),生活垃圾進行厭氧降解,采用低回灌頻率對生物反應器D (4)進行滲濾液回灌。 開放并裝填生物反應器A(I),生活垃圾在裝填過程中進行好氧降解。如此連續、循環操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處理生活垃圾的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由多個生物反應器單元和1個公用調節池組成,其中生物反應器單元布置在四周,公用調節池布置在中間;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由滲濾液導排管、滲濾液回灌管、穿孔通風管、布水器、集氣罩、水封構成,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由下向上依次為土工布A、級配礫石層、土工布B、垃圾層、陳腐垃圾覆蓋層;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中,豎直通風管由反應器中部垂直插入,并與底部水平通風管連接,底部水平通風管兩端均與空氣連通,布水器放置在陳腐垃圾上并用軟管與滲濾液回灌管接口連接,滲濾液導排管連接到調節池且處于不滿流狀態,滲濾液導排管出水口高于調節池水面并與空氣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處理生活垃圾的厭氧-準好氧生物反應器由多個生物反應器單元和I個公用調節池組成,其中生物反應器單元布置在四周,公用調節池布置在中間;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由滲濾液導排管、滲濾液回灌管、穿孔通風管、布水器、集氣罩、水封構成,每個生物反應器単元由下向上依次為土工布A、級配礫石層、土工布B、垃圾層、陳腐垃圾覆蓋層;每個生物反應器單元中,豎直通風管由反應器中部垂直插入,并與底部水平通風管連接,底部水平通風管兩端均與空氣連通,布水器放置在陳腐垃圾上并用軟管與滲濾液回灌管接ロ連接,滲濾液導排管連接到調節池且處于不滿流狀態,滲濾液導排管出水ロ高于調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智勇,梅自力,羅濤,
申請(專利權)人: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