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包括支撐件、回轉軸;所述回轉軸通過支撐組件安裝在支撐件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分為三組,三組支撐組件分別為尾部支撐構件、中部支撐構件以及端部支撐組件,所述中部支撐構件與端部支撐組件之間回轉軸上設有環形凸臺,每組支撐構件分別與支撐件設有的階梯內孔匹配;而且采用油潤滑結構,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實現最終裝配之前把所有軸承的游隙調整為零,從而提高了回轉軸的旋轉精度。此外將傳統的脂潤滑改為油潤滑方式,使軸承潤滑充分大大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而且定期換油無需拆卸極大減少保養時間和操作難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回轉軸安裝支撐
,特別是涉及一種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臥式重型機床的工件支撐結構采用;卡盤與頂尖、頂尖與頂尖、卡盤與卡盤等,頂尖分為活頂尖和死頂尖,而活頂尖又分為內置和外置,內置活頂尖在車床尾座上使用又稱活套筒。近年來由于軸承精度的提高及操作方便,在重型磨床支撐結構中采用外置活頂尖替代死頂尖和托架,但外置活頂尖有剛度低、承重輕的不足;內置活頂尖的傳統技術要求制造精度高、造價高,安裝、調試、維修難度大,潤滑多采用脂質潤滑物,定期更換潤滑脂操作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使用壽命長,裝配前實現調隙的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包括支撐件、回轉軸;所述支撐件設有階梯內孔,所述回轉軸通過支撐組件安裝在階梯內孔內,回轉軸的外斷面設有外連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分為三組,三組支撐組件分別為尾部支撐構件、中部支撐構件以及端部支撐組件,所述中部支撐構件與端部支撐組件之間的回轉軸上設有環形凸臺,每組支撐構件分別與支撐件內設有的階梯內孔匹配;其中所述尾部支撐構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尾部的向心推力球軸承、擋環、雙列圓柱滾子軸承以及用于調整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尾端部;所述中部支撐構件包括依次安裝回轉軸中部的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以及同于調整兩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所述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中間部位;所述端部支撐組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端部的雙列圓柱滾子軸承,端蓋以及間套,端蓋通過緊固件與支撐件外端面相連,所述端蓋外側設有用于調整端部支撐組件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所述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端部。本技術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措施在所述回轉軸的端部支撐件上設有潤滑油路,所述潤滑油路連通設置在端蓋上的加油口、排油口和油位觀察孔;所述端蓋內側設有密封構件。所述回轉軸的端面上向設有用于拆卸中部支撐組件的軸承的工藝孔。本技術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本技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即在裝配前可以將軸承游隙消除,消除后整體安裝,無需調整,且拆卸維修方便,不需要專用工具。本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在原有主軸(套筒)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提高頂尖的承重與剛性。能夠實現最終裝配之前把所有軸承的游隙調整為零,從而提高了回轉軸的旋轉精度。此外將傳統的脂潤滑改為油潤滑方式,使軸承潤滑充分大大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而且定期換油無需拆卸極大減少保養時間和操作難度。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側視圖。圖中1、支撐件;1-1、階梯內孔;1-2、潤滑油路;1-3、工藝孔;2、回轉軸;3_1、尾部支撐構件;3-1_1、向心推力球軸承;3-1-2、擋環;3-1-3、雙列圓柱滾子軸承;3_1_4、調整螺母;3_2、中部支撐構件;3-2-1、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3-2-2、向心推力球軸承;3-2_3、調整螺母;3_3、端部支撐組件;3_3_1、雙列圓柱滾子軸承;3_3_2、端蓋;3_3_3、間套;3-3-4、調整螺母;3-4、環形凸臺;4、加油口 ;5、排油口 ;6、油位觀察孔;7、密封構件;8、頂尖。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I和圖2,一種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包括支撐件I、回轉軸2 ;所述支撐件I設有階梯內孔1-1,所述回轉軸2通過支撐組件安裝在階梯內孔1-1內,回轉軸2的外斷面設有外連接孔,通過該連接孔連接外部的功能構件,例如將本結構用于重型機床尾座上,該蓋功能構件為頂尖8,所述支撐組件分為三組,三組支撐組件分別為尾部支撐構件3-1、中部支撐構件3-2以及端部支撐組件3-3,所述中部支撐構件3-2與端部支撐組件3-3之間的回轉軸上設有環形凸臺3-4,該環形凸臺3-4的作用主要是便于拆卸式,每組支撐構件分別與支撐件I內設有的階梯內孔匹配;其中所述尾部支撐構件3-1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2尾部的向心推力球軸承3-1-1、擋環3-1-2、雙列圓柱滾子軸承3-1-3以及用于調整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3-1-4,調整螺母3-1-4螺裝在回轉軸2的尾端部;所述中部支撐構件3-2包括依次安裝回轉軸中部的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3-2-1、向心推力球軸承3-2-2以及同于調整兩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3-2-3,所述調整螺母3-2-3螺裝在回轉軸2的中間部位;所述端部支撐組件3-3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端部的雙列圓柱滾子軸承3-3-1,端蓋3-3-2以及間套3-3-3,端蓋3_3_2通過緊固件與支撐件I外端面相連,所述端蓋3-3-2外側設有用于調整端部支撐組件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3-3-4,所述調整螺母3-3-4螺裝在回轉軸2的端部。上述結構中,在所述回轉軸2的端部支撐件I上設有潤滑油路1-2,所述潤滑油路連通設置在端蓋上的加油口 4、排油口 5和油位觀察孔6 ;所述端蓋內側設有密封構件7。本結構的改進主要是針對傳統的脂潤滑,由脂潤滑改為油潤滑后使軸承潤滑充分大大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而且定期換油無需拆卸極大減少保養時間和操作難度。另外為了便于拆卸中部軸承,在所述回轉軸的端面上向設有用于拆卸中部支撐組件的軸承的工藝孔1-3。本技術裝配方法首先裝配中部支撐組件,即依次安裝將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調整螺母安裝在回轉軸上,并通過調整螺母消除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和向心推力球軸承的游隙;然后裝配尾部支撐組件,即在回轉軸尾部依次安裝向心推力球軸承、擋環、雙列圓柱滾子軸承以及用于調整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安裝后通過調整螺母消除游隙;接著裝配端部支撐組件,即在回轉軸的端部依次安裝雙列圓柱滾子軸承,端蓋、間套以及密封組件 ,所述端蓋通過緊固件與支撐件外端面相連,通過端蓋外側的調整螺母消除軸承游隙;裝配完成后將裝配組件一體安裝在支撐件的階梯內孔,水平放置后添加潤滑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包括支撐件、回轉軸;所述支撐件設有階梯內孔,所述回轉軸通過支撐組件安裝在階梯內孔內,回轉軸的外斷面設有外連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分為三組,三組支撐組件分別為尾部支撐構件、中部支撐構件以及端部支撐組件,所述中部支撐構件與端部支撐組件之間的回轉軸上設有環形凸臺,每組支撐構件分別與支撐件內設有的階梯內孔匹配;其中所述尾部支撐構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尾部的向心推力球軸承、擋環、雙列圓柱滾子軸承以及用于調整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尾端部;所述中部支撐構件包括依次安裝回轉軸中部的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以及同于調整兩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所述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中間部位;所述端部支撐組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端部的雙列圓柱滾子軸承,端蓋以及間套,端蓋通過緊固件與支撐件外端面相連,所述端蓋外側設有用于調整端部支撐組件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所述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端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置預調隙式回轉軸的安裝結構,包括支撐件、回轉軸;所述支撐件設有階梯內孔,所述回轉軸通過支撐組件安裝在階梯內孔內,回轉軸的外斷面設有外連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組件分為三組,三組支撐組件分別為尾部支撐構件、中部支撐構件以及端部支撐組件,所述中部支撐構件與端部支撐組件之間的回轉軸上設有環形凸臺,每組支撐構件分別與支撐件內設有的階梯內孔匹配;其中所述尾部支撐構件包括依次安裝在回轉軸尾部的向心推力球軸承、擋環、雙列圓柱滾子軸承以及用于調整軸承游隙的調整螺母,調整螺母螺裝在回轉軸的尾端部;所述中部支撐構件包括依次安裝回轉軸中部的向心推力圓柱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以及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春男,梁學科,
申請(專利權)人:蔡春男,梁學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