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培養皿,包括皿體和皿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皿體包括皿體底壁、主側壁和次側壁,三個部分一體成型;所述主側壁頂端高于所述次側壁頂端,垂直間距為3.0mm-5.0mm;所述次側壁頂端外緣距所述主側壁內面的水平間距為3.0mm-5.0mm;所述主側壁內面、所述次側壁外面與部分所述皿體底壁內面圍成環形槽;所述次側壁與所述皿體底壁形成的圓筒形空間構成培養空間;所述皿體底壁對應培養空間的外面能夠與加熱板面板緊密貼合。解決了普通培養皿在使用過程溢出的礦物油所引發的各類問題,皿體底壁與加熱板面板緊密貼合,利于熱傳導,溫度能及時補償而降低損傷配子及胚胎的風險。(*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細胞培養器皿領域,為一種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培養皿。
技術介紹
培養皿作為一種細胞培養器皿,廣泛應用于細菌、細胞培養等生物學領域。普通培養皿主要結構包括一個皿體和一個皿蓋,分別由一個底壁和一個側壁一體成型。現有的培養皿針對不同培養對象基本上都可以通用。通用的設計往往是以犧牲個性化需求為代價,當這類通用培養皿應用于一些特殊培養對象時,個性化需求就不能得到充分滿足,顯示出通用培養皿的不足。因此對一些特殊操作對象及培養對象,有必要針對其特殊性設計特殊的培養皿,以適應其個性化需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中配子和胚胎就是一類特殊的操作對象及培養對象。人類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使用液體培養基和液態礦物油。液體培養基微滴滴在培養皿體底壁內面,再用經過CO2培養箱中氣體充分平衡的礦物油覆蓋。配子及不同階段的胚胎需要適當的氣相培養環境,要求液體培養基內的氣相成份能夠與CO2培養箱內的氣相充分平衡,寬大的礦物油界面不妨礙培養基與CO2培養箱氣相之間的平衡。二,從培養盤的配制到配子操作、胚胎培養、胚胎移植、胚胎冷凍等多個步驟對培養盤進行轉移,不能完全避免因培養皿端持不平而導致礦物油溢出。礦物油溢出引發如下問題溢出的礦物油臟污培養皿皿體外面及放置培養皿的臺面,包括加熱臺、顯微鏡加熱板、鏡頭和CO2培養箱隔板,影響各項操作行的順利進行;溢出的礦物油在接觸到皿體側壁外面后有回流引起污染的風險;溢出的礦物油過多時,培養皿透氣縫隙被礦物油封閉,不利于培養基與CO2培養箱氣相之間的平衡。三,對配子及胚胎的操作需要在溫度適當的加熱板(臺)上進行,目的是避免溫度降低對配子及胚胎造成損傷。加熱板(臺)設定一個適合配子及胚胎的溫度,只有在培養皿皿底充分接觸到加熱板(臺)時,培養皿內培養基的溫度才會與設定的溫度接近。人類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特殊性要求對培養皿做出更恰當的設計以滿足其特殊需要。對人類配子和胚胎操作順利與否及CO2培養箱外操作時氣相和溫度適當與否關系到胚胎質量的好壞,進而直接影響到助孕治療的成敗。目前,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中最常用的培養皿的主要結構特征為一個皿體和一個皿蓋,分別由一個底壁和一個側壁一體成型;皿體的底壁和側壁構成的空間為培養空間,皿蓋起到遮蓋皿體培養空間的作用;皿蓋底壁內面呈等三角分布的三個一字凸棱,在皿蓋扣合到皿體上時,將皿蓋底壁內面和皿體側壁頂端隔開,形成透氣縫隙;皿體底壁外面外周有一支撐環,將皿體底壁托離載物臺面。在實踐中發現,此類設計的培養皿不能充分滿足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特殊性,存在以下兩方面的缺陷一,在礦物油溢出時,溢出的礦物油所引發的各類問題不能避免;二,支撐環使皿體底壁托離加熱板(臺)面板而不能緊密貼合,不利于熱傳導,存在因溫度不能及時補償而損傷配子及胚胎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目的本技術的目的是解決普通培養皿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應用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更適合人類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特殊需要的專用培養皿。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培養皿,包括皿體和皿蓋。其中皿體包括皿體底壁、主側壁和次側壁,三個部分一體成型。所述主側壁頂端高于所述次側壁頂端,垂直間距為;所述次側壁頂端外緣距所述主側壁內面的水平間距為;所述主側壁內面、所述次側壁外面與部分所述皿體底壁內面圍成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用于收納溢出的礦物油;所述次側壁與所述皿體底壁形成的圓筒形空間構成培養空間;構成所述培養空間的所述次側壁內 面、所述皿體底壁內面經TC處理;所述培養空間的所述皿體底壁外面能夠與加熱板(臺)面板緊密貼合。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體和所述皿蓋呈圓筒形。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培養皿采用有機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等。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培養皿無色透明。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構成所述培養空間的所述次側壁內面、所述皿體底壁內面經TC處理。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體底壁、所述主側壁和所述次側壁厚度約為1mm。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主側壁為自所述皿體底壁外周以所述皿體底壁圓心為中心向上外展延伸形成的圓筒狀結構。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主側壁向上外展角度為O度-5度。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主側壁的垂直高度為8_-18_。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次側壁為自所述皿體底壁內面以所述皿體底壁圓心為中心向上外展延伸形成的圓筒狀結構。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次側壁向上外展角度為O度-5度。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次側壁的垂直高度為5_-15_。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包括皿蓋底壁和皿蓋側壁,兩個部分一體成型。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底壁和所述皿蓋側壁厚度約為Imm0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底壁內面直徑大于所述皿體主側壁上緣外直徑,直徑差約為I. Omm-1. 5mm。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底壁內面三條呈等三角輻射狀排列的一字凸棱,高度約為O. 4mm,寬度約為Imm,長度約為2mm,其離心端止于所述皿蓋側壁內面。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一字凸棱在所述皿蓋扣合到所述皿體后架在所述皿體主側壁上緣,致所述皿蓋底壁內面與所述皿體主側壁上緣之間形成透氣縫隙。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底壁外面以所述皿蓋底壁圓心為中心以所述皿體底壁外面直徑為直徑向下凹陷形成圓筒形堆疊槽。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堆疊槽的深度約為O. 5mm。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側壁為自所述皿蓋底壁外周以所述皿蓋底壁圓心為中心向下外展延伸形成的圓筒狀結構。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側壁向下外展角度為O度-5度。本技術的培養皿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皿蓋側壁的垂直高度為所述皿體主側壁垂直高度的50%-75%。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技術用作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在礦物油因培養皿端持不平而溢出時,溢出物收納在環形槽內,避免了溢出的礦物油所引發的各類問題;二,皿體底壁對應培養空間的外面能夠與加熱板(臺)面板緊密貼合,利于熱傳導,溫度能及時補償而降低損傷配子及胚胎的風險。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培養皿皿蓋皿體立體透視圖;圖2是本技術培養皿皿蓋皿體縱向剖視圖;圖示說明1.皿體11.皿體底壁12.主側壁13.次側壁14.環形槽15.培養空間2.皿蓋21.皿蓋底壁22.皿蓋側壁23.堆疊槽24. —字凸棱。具體實施方式參閱說明書附圖I和附圖2所示,本技術為一種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培養皿,由皿體I和皿蓋2兩部分組成。所述培養皿采用有機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等,無色透明;所述皿體I和所述皿蓋2呈圓筒形。所述皿體I包括皿體底壁11、主側壁12和次側壁13,三個部分一體成型;所述皿體底壁11、所述主側壁12和所述次側壁13厚度約為Imm ;所述培養空間15的所述皿體底壁11外面能夠與加熱板(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培養皿,包括皿體和皿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皿體包括皿體底壁、主側壁和次側壁,三個部分一體成型;所述次側壁與所述皿體底壁形成的圓筒形空間構成培養空間;所述培養空間的所述皿體底壁外面能夠與加熱板面板緊密貼合。
【技術特征摘要】
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和胚胎操作及培養的培養皿,包括皿體和皿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皿體包括皿體底壁、主側壁和次側壁,三個部分一體成型;所述次側壁與所述皿體底壁形成的圓筒形空間構成培養空間;所述培養空間的所述皿體底壁外面能夠與加熱板面板緊密貼合。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培養皿,其特征為所述主側壁向上外展角度為O度-5度。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培養皿,其特征為所述次側壁為自所述皿體底壁內面以所述皿體底壁圓心為中心向上外展延伸形成的圓筒狀結構。4.如權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彭建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