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非紡織造布技術領域,特指一種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在模具主體內從一側向另一側設置有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模具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帶有噴孔的熔融樹脂的擠出噴頭,擠出噴頭上的噴孔與模具主體上的輸送型腔連通,用模板拼接成的一條以上的空氣通道的出氣口設置在噴孔的出口處,所述的模板上設置有對空氣通道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在空氣通道的出口處設置有氣流調整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調整噴氣口的大小,進而調整氣流的出口壓力、速度及噴絲的寬度及單絲直徑,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非紡織造布的生產設備
,特指一種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
技術介紹
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及對環境保護的加強,熔噴法非紡織造布技術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幾年。熔噴法非紡織造布的擠出模具是將樹脂加熱到熔融狀態后通過噴頭的噴嘴及熱氣流的牽引將熔融狀態的樹脂以線絲的形式噴射到收集裝置上,利 用自身余熱互相粘和在一起,形成噴熔非織造布,但是,現有的熔噴法非紡織造布的擠出模具的噴射出形成的噴熔非織造布的形狀、大小基本是固定不變的,不能滿足各種產品寬度、噴絲直徑的要求,模具的利用率低,大大增加了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在模具主體內從一側向另一側設置有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模具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帶有噴孔的熔融樹脂的擠出噴頭,擠出噴頭上的噴孔與模具主體上的輸送型腔連通,用模板拼接成的一條以上的空氣通道的出氣口設置在噴孔的出口處,所述的模板上設置有對空氣通道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在空氣通道的出口處設置有氣流調整裝置。上述的模具主體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連接而成,上、下模板相對的面上對應橫向設置有型腔槽,上、下模板上的型腔槽結合形成從進口到出口依次有縮徑段的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輸送型腔的出口部設置有擴徑部。上述的空氣通道有若干塊開有槽孔的模板連接而成,若干塊模板上的槽孔連通成多次迂回而成的空氣通道,所述的加熱裝置至少設置在其中的一塊模板上,空氣通道的進口上連接有進氣管。上述的進氣管為三個直徑不同的導管依次且間隔套裝而成,內管的外徑小于外管的內徑。上述的氣流調整裝置是在空氣通道的出口處的空氣通道上螺接有氣流調節板,調整氣流調節板距離噴孔中心線的距離可調整空氣通道的出口大小。上述的擠出噴頭前端居中向前凸出一錐形體,錐形體中線上的噴孔與輸送型腔連通,所述的氣流調節板與錐形體的外表面形成與引導熔融樹脂的空氣通道連通的噴氣通道,氣流調節板的前表面與錐形體的錐頂的前端部齊平。上述的模具主體、擠出噴頭、模板及氣流調整裝置均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上述的空氣通道、加熱裝置及氣流調整裝置分別有兩套。上述的兩套空氣通道、加熱裝置及氣流調整裝置分設在擠出噴頭及模具主體的兩側。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I、本技術在空氣通道的出口處螺接有氣流調節板,調整氣流調節板距離噴孔中心線的距離可調整空氣通道的出口大小,可調整噴絲的噴射角度,從而改變了非紡織造布的噴射寬度及噴絲的直徑。2、本技術的加熱裝置設置在模具主體的兩側,減少了加熱裝置與噴頭之間的距離,使得熱量裝置產生的高速熱風氣流得到充分的利用。3、本技術的氣流調節板的前表面與錐形體的錐頂的前端部齊平,有利于調整噴射角度,以改變氣流的出口壓力及速度。4、本技術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I一2 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在模具主體內從一側向另一側設置有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10,模具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帶有噴孔的熔融樹脂16的擠出噴頭5,擠出噴頭5上的噴孔12與模具主體上的輸送型腔10連通,用模板13拼接成的一條以上的空氣通道7的出氣口 14設置在噴孔12的出口處,所述的模板13上設置有對空氣通道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2,在空氣通道7的出口 14處設置有氣流調整裝置。上述的模具主體有上模板I和下模板9扣合連接而成,上、下模板(1、9)相對的面上對應橫向設置有型腔槽,上、下模板(1、9)上的型腔槽結合形成從進口到出口依次有縮徑段的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10,輸送型腔10的出口部設置有擴徑部11。上述的空氣通道7有若干塊開有槽孔的模板13連接而成,若干塊模板13上的槽孔連通成多次迂回而成的空氣通道7,所述的加熱裝置2至少設置在其中的一塊模板13上,空氣通道7的進口上連接有進氣管3。上述的進氣管3為三個直徑不同的導管依次且間隔套裝而成,內管的外徑小于外管的內徑。上述的氣流調整裝置是在空氣通道7的出口 14處的空氣通道7上螺接有氣流調節板4,調整氣流調節板4距離噴孔12中心線15的距離可調整空氣通道7的出口 14的大小,進而改變氣流的噴射角度,也就改變了熔融樹脂16的噴出面積或噴絲17的直徑。上述的擠出噴頭5前端居中向前凸出一錐形體,錐形體中線上的噴孔12與輸送型腔10連通,所述的氣流調節板4與錐形體的外表面形成與引導熔融樹脂的空氣通道連通的噴氣通道20,氣流調節板4的前表面與錐形體的錐頂的前端部齊平。上述的模具主體、擠出噴頭5、模板13及氣流調整裝置均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上述的空氣通道7、加熱裝置2及氣流調整裝置分別有兩套。上述的兩套空氣通道7、加熱裝置2及氣流調整裝置分設在擠出噴頭5及模具主體的兩側。上述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技術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 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主體內從ー側向另ー側設置有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模具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帶有噴孔的熔融樹脂的擠出噴頭,擠出噴頭上的噴孔與模具主體上的輸送型腔連通,用模板拼接成的一條以上的空氣通道的出氣ロ設置在噴孔的出口處,所述的模板上設置有對空氣通道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在空氣通道的出ロ處設置有氣流調整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主體有上模板和下模板扣合連接而成,上、下模板相対的面上對應橫向設置有型腔槽,上、下模板上的型腔槽結合形成從進ロ到出口依次有縮徑段的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輸送型腔的出口部設置有擴徑部。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通道有若干塊開有槽孔的模板連接而成,若干塊模板上的槽孔連通成多次迂回而成的空氣通道,所述的加熱裝置至少設置在其中的一塊模板上,空氣通道的進口上連接有進氣管。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管為三個直徑不同的導管依次且間隔套裝而成,內管的外徑小于外管的內徑。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流調整裝置是在空氣通道的出口處的空氣通道上螺接有氣流調節板,調整氣流調節板距離噴孔中心線的距離可調整空氣通道的出ロ大小。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出噴頭前端居中向前凸出ー錐形體,錐形體中線上的噴孔與輸送型腔連通,所述的氣流調節板與錐形體的外表面形成與引導熔融樹脂的空氣通道連通的噴氣通道,氣流調節板的前表面與錐形體的錐頂的前端部齊平。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主體、擠出噴頭、模板及氣流調整裝置均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8.根據權利要求I一7任一項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通道、加熱裝置及氣流調整裝置分別有兩套。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熔噴法生產非紡織造布擠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主體內從一側向另一側設置有熔融樹脂的輸送型腔,模具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帶有噴孔的熔融樹脂的擠出噴頭,擠出噴頭上的噴孔與模具主體上的輸送型腔連通,用模板拼接成的一條以上的空氣通道的出氣口設置在噴孔的出口處,所述的模板上設置有對空氣通道內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在空氣通道的出口處設置有氣流調整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焦玉平,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黃巖萬聯擠出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