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堤防過堤通道,通過合理設計上踏步、下踏步和平臺踏步這些過堤通道的形式,來保證防浪墻連續性,并使其在不降低堤防防護標準的條件下實現堤防內外的交通暢通,而且該過堤通道不影響堤頂道路的通行寬度,能保證道路的使用率,又能夠保證耐久性和便于人員通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堤防過堤通道形式,適用于堤防及其他類似工程。
技術介紹
為減小堤防斷面尺寸,降低工程投資,一般在堤頂的迎水一側設置防浪墻。防浪墻是斜坡式海堤、堤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控制越浪,以降低堤頂高程,增加堤防穩定性,并可節省大量投資。根據規范要求,后方堤頂道路路堤面高程與防浪墻頂凈高一般I.20m左右。而為保證堤防的正常運行,堤防管理人員常需要翻越防浪墻到堤防外側進行檢查,因此每隔一定距離就需要設置過堤通道,過堤通道如直接采取開缺設閘門方式則比較復雜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目前常采用過堤爬梯,但由于其坡度陡,使用不便,長期使用銹蝕嚴重,因此也存在一定缺陷,其他一些形式的過堤通道還存在占用堤頂道路,影響堤頂道 路通行寬度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堤防過堤通道,其既能夠滿足堤防防洪標準,又在不影響堤頂道路的通行寬度情況下保證道路的使用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堤防過堤通道,過堤通道設在防浪墻處,所述防浪墻的內側為堤頂道路,所述防浪墻的外側為堤防外側護面,所述堤防外側護面為沿著堤頂道路傾斜向下的斜坡,所述斜坡的底部連接一外側平臺,所述過堤通道包括預留在防浪墻上的進口通道、上踏步、下踏步和平臺踏步,所述上踏步、下踏步和平臺踏步均設在堤防外側護面上方,所述上踏步和下踏步之間設有駝峰,所述駝峰高度和防浪墻的高度相同,所述上踏步為從進口通道處上到駝峰頂的樓梯,所述下踏步為從駝峰頂下來的樓梯,所述平臺踏步為連接到外側平臺上的樓梯,從堤頂道路上依次從進口通道進入、通過上踏步上到駝峰頂,從駝峰頂依次通過下踏步、平臺踏步便可下到外側平臺上。優選地,所述平臺踏步的兩側均設有護欄,所述護欄為傾斜向下的斜坡。優選地,正對進口通道處設有一段入口防浪墻,所述入口防浪墻設在堤防外側護面上方、平行于靠近堤頂道路的防浪墻并通過駝峰連接靠近堤頂道路的防浪墻。優選地,所述上踏步、下踏步和平臺踏步均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澆筑。本技術的堤防過堤通道,在不降低堤防防護標準的條件下實現堤防內外的交通暢通,而且該通道不影響堤頂道路的通行寬度,能保證道路的使用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過堤通道結構平面圖。圖2為圖I中A-A處的剖視圖。圖3為圖I中B-B處的剖視圖。圖4為圖I中C-C處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方案進一步說明。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的堤防過堤通道,過堤通道設在防浪墻I處,防浪墻I的內側為堤頂道路2,防浪墻I的外側為堤防外側護面3,堤防外側護面3為沿著堤頂道路傾斜向下的斜坡,斜坡的底部連接一外側平臺9,過堤通道包括預留在防浪墻上的進口通道4、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均設在堤防外側護面3上方,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均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澆筑,上踏步5和下踏步6之間設有駝峰8,駝峰8高度和防浪墻I的高度相同,如圖3所示,上踏步5為從進口通道4處上到駝峰8頂的樓梯,下踏步6為從駝峰8頂下來的樓梯,如圖4所示,平臺踏步7為連接到外側平臺9上的樓梯,從堤頂道路2上依次從進口通道4進入、通過上踏步5上到駝峰8頂,從駝峰8頂依次通過下踏步6、平臺踏步7便可下到外側平臺9上。如圖I所示,平臺踏步7的兩側均設有護欄10,護欄10為傾斜向下的斜坡。如圖I所示,正對進口通道4處設有一段入口防浪墻11,入口防浪墻11設在堤防外側護面3上方、平行于靠近堤頂道路2的防浪墻I并通過駝峰8連接靠近堤頂道路的防浪墻1,駝峰8還保證了防浪墻的連續性。本專利技術設計過堤通道,通過合理設計踏步型式,保證防浪墻連續性,使其在不降低堤防防護標準的條件下實現堤防內外的交通暢通,而且該通道不影響堤頂道路的通行寬度,能保證道路的使用率,又能夠保證耐久性和便于人員通過。在實施上述過堤通道時,首先確定好過堤通道的位置,砌筑或者澆筑過堤通道基礎(上踏步、下踏步和平臺踏步的基礎),結合堤防防護高程實施上部結構,通過設置上踏步和下踏步翻越駝峰(防浪墻防洪高程),再通過平臺踏步聯系堤防外側平臺或馬道。權利要求1.一種堤防過堤通道,所述過堤通道設在防浪墻(I)處,所述防浪墻(I)的內側為堤頂道路(2),所述防浪墻(I)的外側為堤防外側護面(3),所述堤防外側護面(3)為沿著堤頂道路傾斜向下的斜坡,所述斜坡的底部連接一外側平臺(9),其特征是所述過堤通道包括預留在防浪墻上的進口通道(4)、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所述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均設在堤防外側護面(3)上方,所述上踏步(5)和下踏步(6)之間設有駝峰(8),所述駝峰(8)高度和防浪墻(I)的高度相同,所述上踏步(5)為從進口通道⑷處上到駝峰⑶頂的樓梯,所述下踏步(6)為從駝峰⑶頂下來的樓梯,所述平臺踏步(7)為連接到外側平臺(9)上的樓梯,從堤頂道路⑵上依次從進口通道⑷進入、通過上踏步(5)上到駝峰(8)頂,從駝峰(8)頂依次通過下踏步¢)、平臺踏步(7)便可下到外側平臺(9)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防過堤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平臺踏步(7)的兩側均設有護欄(10),所述護欄(10)為傾斜向下的斜坡。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防過堤通道,其特征是正對進口通道(4)處設有一段入口防浪墻(11),所述入口防浪墻(11)設在堤防外側護面(3)上方、平行于靠近堤頂道路(2)的防浪墻(I)并通過駝峰(8)連接靠近堤頂道路的防浪墻(I)。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堤防過堤通道,其特征是所述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均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澆筑。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堤防過堤通道,通過合理設計上踏步、下踏步和平臺踏步這些過堤通道的形式,來保證防浪墻連續性,并使其在不降低堤防防護標準的條件下實現堤防內外的交通暢通,而且該過堤通道不影響堤頂道路的通行寬度,能保證道路的使用率,又能夠保證耐久性和便于人員通過。文檔編號E02B3/06GK202610761SQ201220152930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1日專利技術者吳彩娥, 高占學, 劉漢中 申請人: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堤防過堤通道,所述過堤通道設在防浪墻(1)處,所述防浪墻(1)的內側為堤頂道路(2),所述防浪墻(1)的外側為堤防外側護面(3),所述堤防外側護面(3)為沿著堤頂道路傾斜向下的斜坡,所述斜坡的底部連接一外側平臺(9),其特征是:所述過堤通道包括預留在防浪墻上的進口通道(4)、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所述上踏步(5)、下踏步(6)和平臺踏步(7)均設在堤防外側護面(3)上方,所述上踏步(5)和下踏步(6)之間設有駝峰(8),所述駝峰(8)高度和防浪墻(1)的高度相同,所述上踏步(5)為從進口通道(4)處上到駝峰(8)頂的樓梯,所述下踏步(6)為從駝峰(8)頂下來的樓梯,所述平臺踏步(7)為連接到外側平臺(9)上的樓梯,從堤頂道路(2)上依次從進口通道(4)進入、通過上踏步(5)上到駝峰(8)頂,從駝峰(8)頂依次通過下踏步(6)、平臺踏步(7)便可下到外側平臺(9)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彩娥,高占學,劉漢中,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