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和電子測試裝置;加載裝置包括立桿、加力桿、重力塊、加力帽;承載裝置包括貫入桿、圓環塊、力傳感器;貫入量測量裝置包括杠桿式測量臂、L形測量桿件、位移傳感器;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分別與電子測試裝置電連接。具有使用方便、檢測快速、數據自動采集、結果可靠、不需要大型反力裝置、能夠自動存儲并打印試驗結果等優點,適用于鐵路、公路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及狹窄地段填土壓實質量檢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檢測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壓實質量用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
技術介紹
由于路基強度、剛度、變形與橋涵等橫向結構物的差異大,使列車或車輛從橋臺上下來時,對路基產生較大沖擊,這種沖擊カ易使過渡段路基產生道砟翻漿冒泥、路基下沉變形、線路部件損壞等病害。另外,路基與橋梁、涵洞等橫向結構物過渡段是施工過程的ー個薄弱環節;施工時,橋臺、涵背附近的部位大型壓路機碾壓不到,小型振動碾壓設備難以使橋臺、涵背后的填料達到最佳壓實狀態;受橋臺、涵背填土部位狹窄的限制,在靠近橋臺、涵背部位進行壓實質量檢測存在困難。目前,對過渡段壓實質量力學指標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地基系數K30試驗、二次變形模量Ev2試驗及動態變形模量Evd試驗,均屬于平板載荷試驗范疇,試驗時需要反力裝置或動態加載裝置,難以在靠近橋臺、涵背部位進行檢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使用方便、檢測快速、數據自動采集、結果可靠的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的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和電子測試裝置;所述加載裝置包括立桿、加カ桿,所述立桿的下端連接重力塊,所述立桿的上端與所述加力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加力桿上設有加力帽;所述承載裝置包括貫入桿,所述貫入桿的下端設有圓環塊,所述貫入桿的上端設有力傳感器,所述加カ帽置于所述カ傳感器上;所述貫入量測量裝置包括測橋,所述測橋為杠桿式測量臂,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前端設有L形測量桿件,L形測量桿件的端部設有貫入量測量觸點,所述貫入量測量觸點連接到所述貫入桿的中心,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中段設有橫梁和支撐座,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后端設有位移傳感器;所述カ傳感器和所述位移傳感器分別與所述電子測試裝置電連接。由上述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提供的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由于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和電子測試裝置;加載裝置包括立桿、加カ桿;所述承載裝置包括貫入桿、力傳感器;貫入量測量裝置包括杠桿式測量臂、L形測量桿件、位移傳感器等;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分別與電子測試裝置電連接。具有使用方便、檢測快速、數據自動采集、結果可靠、不需要大型反力裝置、能夠自動存儲并打印試驗結果等優點,適用于鐵路、公路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及狹窄地段填土壓實質量檢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杠桿式承載比測試儀的結構示意圖。I—位移傳感器,2—電子測試裝置,3—測橋,4一加カ帽,5—力傳感器,6—貫入桿,7一圓環塊,8一加カ桿,9一立桿,10一重力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本技術實施例作進ー步地詳細描述。本技術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和電子測試裝置;所述加載裝置包括立桿、加カ桿,所述立桿的下端連接重力塊,所述立桿的上端與 所述加力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加力桿上設有加力帽;所述承載裝置包括貫入桿,所述貫入桿的下端設有圓環塊,所述貫入桿的上端設有力傳感器,所述加カ帽置于所述カ傳感器上;所述貫入量測量裝置包括測橋,所述測橋為杠桿式測量臂,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前端設有L形測量桿件,L形測量桿件的端部設有貫入量測量觸點,所述貫入量測量觸點連接到所述貫入桿的中心,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中段設有橫梁和支撐座,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后端設有位移傳感器;所述カ傳感器和所述位移傳感器分別與所述電子測試裝置電連接。所述的電子測試裝置包括面板、側板,所述面板上設有液晶顯示屏、開關按鍵、選擇按鍵及確認按鍵,所述側板上設有輸入輸出接ロ、打印機接ロ及充電插ロ。本技術的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具有使用方便、檢測快速、數據自動采集、結果可靠、不需要大型反力裝置、能夠自動存儲并打印試驗結果等優點,適用于鉄路、公路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及狹窄地段填土壓實質量檢測。該測試儀可檢測路基填筑壓實質量,特別適用于鐵路、公路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及狹窄地段填土壓實質量檢測。能夠控制過渡段填土壓實質量,完善鐵路路基壓實質量檢測技術,減少運營后過渡段病害。具體實施例如圖I所示,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及電子測試裝置四個部分。通過加載裝置及承載裝置對路基逐級施加荷載,每級加載的荷載值由安裝在貫入桿上部的カ傳感器測得,每級加載產生的貫入量通過安裝在測量臂后端的位移傳感器測得。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信號通過電纜傳遞給電子測試裝置,經電子測試裝置對數據進行采集、處理、計算,將結果現場顯示并打印。具有使用方便、檢測快速、數據自動采集、結果可靠、不需要大型反力裝置、能夠自動存儲并打印試驗結果等優點,特別適用于鐵路、公路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及狹窄地段填土壓實質量檢測。所述加載裝置包括重力塊、立桿、加カ桿、加カ帽,用于提供載荷。立桿和加カ桿采用杠桿原理,放大重力塊荷載。加カ帽用于連接接受作用力的承載裝置。所述承載裝置包括圓環塊,貫入桿,力傳感器。所述圓環塊用于模擬路基土上覆壓力;所述貫入桿的中心與貫入量測量裝置的L形測量桿件接觸,貫入桿的上部與力傳感器相連;所述カ傳感器通過電纜線連接到電子測試裝置。所述貫入量測量裝置的測橋為杠桿式測量臂,杠桿式測量臂的前端設有連接到所述貫入桿中心的L形測量桿件、其端部設有測量貫入桿貫入量的觸點,杠桿式測量臂的中段設有橫梁和支撐座,杠桿式測量臂后端的測橋架上設有位移傳感器。所述位移傳感器通過電纜線連接到電子測試裝置。所述的電子測試裝置包括面板、側板,面板上設有液晶顯示屏、開關按鍵、選擇按鍵及確認按鍵,側板上設有輸入輸出接ロ、打印機接ロ及充電插ロ。所述的電子測試裝置與位移傳感器和カ傳感器連接,可顯示貫入量、載荷值、承載比CBR值、根據相關關系計算得出的地基系數K30值,連接打印機時,可打印測試結果、載荷及貫入量關系曲線。具體實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試驗人員通過加カ桿8向對承載裝置施加壓力,從而對路基進行逐級加載,每級施加的載荷值由安裝在貫入桿6上部的力傳感器5測得,貫入桿的貫入量通過安裝在測橋3后端的位移傳感器I測得。力傳感器5和位移傳感器I通過電纜將采集到的信號傳遞給電子測試裝置2,經電子測試裝置2對數據進行采集、處理、計算,將結果現場顯示并打印。具體實施例的優點是采用杠桿加載方式,不需要大型反力裝置,試驗設備占地面積小;通過安裝在貫入桿中心位置的位移傳感器,可精確測得每級荷載作用后的貫入量及總貫入量;通過安裝在貫入桿上部的カ傳感器,可精確測得對被測點施加的荷載值;電子測試裝置自動采集試驗數據、計算檢測結果,可顯示每一級荷載作用下的貫入深度、貫入深度與荷載關系曲線、承載比CBR值,根據相關關系換算的地基系數K30值。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和電子測試裝置;所述加載裝置包括立桿、加力桿,所述立桿的下端連接重力塊,所述立桿的上端與所述加力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加力桿上設有加力帽;所述承載裝置包括貫入桿,所述貫入桿的下端設有圓環塊,所述貫入桿的上端設有力傳感器,所述加力帽置于所述力傳感器上;所述貫入量測量裝置包括測橋,所述測橋為杠桿式測量臂,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前端設有L形測量桿件,L形測量桿件的端部設有貫入量測量觸點,所述貫入量測量觸點連接到所述貫入桿的中心,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中段設有橫梁和支撐座,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后端設有位移傳感器;所述力傳感器和所述位移傳感器分別與所述電子測試裝置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杠桿式承載比自動測試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載裝置、承載裝置、貫入量測量裝置和電子測試裝置; 所述加載裝置包括立桿、加力桿,所述立桿的下端連接重力塊,所述立桿的上端與所述加力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加力桿上設有加力帽; 所述承載裝置包括貫入桿,所述貫入桿的下端設有圓環塊,所述貫入桿的上端設有力傳感器,所述加力帽置于所述力傳感器上; 所述貫入量測量裝置包括測橋,所述測橋為杠桿式測量臂,所述杠桿式測量臂的前端設有L形測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金鳳,邢亮,孫嘉良,東愛明,蔡泓,徐惠純,楊永強,程慧林,李樹峰,王心順,羅九林,朱勇戰,顏離園,李璐,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