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框架結構、門結構和窗結構。
技術介紹
在建筑物的門窗類框架結構中,可樞轉開關的可動扇在關閉時需要與固定框的相對側密封接合以起到防塵防水等效果。不過,在現有的門窗類框架結構中,可動扇與固定框在以邊框相互接合時,之間僅有防水密封條作為密封結構,密封方式單調,保溫效果較差,隔音效果也不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各實施例提供框架結構、門結構和窗結構,能夠提供更好的保溫效果O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框架結構,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邊框密封接合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隔離結構,其安裝到所述第一框架,并具有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的邊長的方向延伸的多個隔離通道,且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密封接合時處于由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相對側圍合的密封空間中以將所述密封空間分隔為戶外側的密封外側空間和戶內側的密封內側空間;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分別包括保溫腔而且所述保溫腔內填充有保溫條,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密封接合時,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保溫腔均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的邊長方向延伸并分別位于所述隔離結構的相反兩側。較佳地,在本技術的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是固定安裝到墻體的固定框;所述第二框架是樞轉地安裝到墻體或所述第一框架的可動扇,當所述可動扇處于關閉位置時,所述可動扇的邊框密封接合所述固定框的邊框;所述隔離結構安裝到所述固定框,并具有沿所述固定框的邊框的邊長方向延伸的多個隔離通道,且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處于由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的相對側圍合的密封空間中以將所述密封空間分隔為戶外側的密封外側空間和戶內側的密封內側空間;其中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邊框密封接合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隔離結構,其安裝到所述第一框架,并具有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的邊長的方向延伸的多個隔離通道,且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密封接合時處于由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相對側圍合的密封空間中以將所述密封空間分隔為戶外側的密封外側空間和戶內側的密封內側空間;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分別包括保溫腔而且所述保溫腔內填充有保溫條,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密封接合時,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保溫腔均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的邊長方向延伸并分別位于所述隔離結構的相反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邊框密封接合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隔離結構,其安裝到所述第一框架,并具有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的邊長的方向延伸的多個隔離通道,且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密封接合時處于由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相對側圍合的密封空間中以將所述密封空間分隔為戶外側的密封外側空間和戶內側的密封內側空間;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分別包括保溫腔而且所述保溫腔內填充有保溫條,當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密封接合時,所述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的保溫腔均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邊框的邊長方向延伸并分別位于所述隔離結構的相反兩側。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是固定安裝到墻體的固定框;所述第二框架是樞轉地安裝到墻體或所述第一框架的可動扇,當所述可動扇處于關閉位置時,所述可動扇的邊框密封接合所述固定框的邊框;所述隔離結構安裝到所述固定框,并具有沿所述固定框的邊框的邊長方向延伸的多個隔離通道,且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處于由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的相對側圍合的密封空間中以將所述密封空間分隔為戶外側的密封外側空間和戶內側的密封內側空間;其中,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分別包括保溫腔而且所述保溫腔內填充有保溫條,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的保溫腔均沿所述固定框的邊框的邊長方向延伸并分別位于所述隔離結構的相反兩側;或者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是固定安裝到墻體的固定框中的中挺;或者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是樞轉地安裝到墻體的可動扇中的中挺。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所述多個隔離通道分別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和密封內側空間中、或僅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或僅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扇能夠朝向戶外側樞轉打開;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整體外輪廓沿從所述固定框到所述可動扇的方向的最大延伸長度小于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整體外輪廓沿從所述固定框到所述可動扇的方向的最大延伸長度;或者所述可動扇能夠朝向戶內側樞轉打開;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整體外輪廓沿從所述固定框到所述可動扇的方向的最大延伸長度大于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整體外輪廓沿從所述固定框到所述可動扇的方向的最大延伸長度。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扇能夠朝向戶外側樞轉打開,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數量為I或2或3,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數量為I或2或3或4 ;或者所述可動扇能夠朝向戶內側樞轉打開,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數量為I或2或3,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數量為I或2或3或4。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扇能夠朝向戶外側樞轉打開,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為2個以上且沿朝向戶外側方向依次分布,而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數量為2個以上且沿朝向戶內側方向依次分布或以“田”式分布; 或者所述可動扇能夠朝向戶內側樞轉打開,當所述可動扇和固定框密封接合時,位于所述密封內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為2個以上且沿朝向戶外側方向依次分布,而位于所述密封外側空間中的所述隔離通道的數量為2個以上且沿朝向戶內側方向依次分布或以“田”式分布。7.如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種以下特征所述第一框架是固定安裝到墻體的固定框,其中,框壁厚度為I. 3-1. 4mm,框小面的寬度為29-30mm或30-31mm,框大面的寬度為50-50. 75mm或50. 75_51mm,所述保溫腔的沿從戶內側到戶外側方向的深度為14-14. 8mm或14. 8_15mm,在所述保溫腔與所述框小面之間的內空腔的寬度為17-17. 4mm或17. 4_18mm ;或所述第二框架是樞轉地安裝到墻體或所述第一框架的且能夠朝向戶內側樞轉打開的可動扇,其中,扇壁厚度為I. 3-1. 4mm,扇小面的寬度為48-48. 6mm或48. 6_49mm,扇大面的寬度為46-46. 25mm或46. 25_47mm,所述保溫腔的沿從戶內側到戶外側方向的深度為14-14. 8mm或14. 8_15mm,在所述保溫腔與所述扇小面之間的內空腔的寬度為17-17. 4mm或.17. 4~18mm ;或所述第二框架是樞轉地安裝到墻體或所述第一框架的且能夠朝向戶外側樞轉打開的可動扇,其中,扇壁厚度為I. 3-1. 4mm,扇小面的寬度為34-34. 9mm或34. 9_35mm,扇大面的寬度為78-78. 75mm或78. 75_79mm,所述保溫腔的沿從戶內側到戶外側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帥,
申請(專利權)人:加拿大皇佳鋁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