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扭力感測裝置,其包含一扭力調整組件以及一非接觸式感測組件,扭力調整組件主要于其固定件中樞設調整桿,調整桿的螺接部伸出固定件一端的固定部外且螺接位置調整件,旋轉調整桿能改變位置調整件與固定件的固定部間的相對距離,非接觸式感測組件包含有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主、被感測元件分設于固定件的固定部與位置調整件上,主、被感測元件相對而不接觸,主感測元件能以非接觸方式感測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間因相對距離改變而產生相應的信號,用以提供外部連接的控制器根據該信號而能精確地呈現相應的扭力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扭力感測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健身車等健身器具中,用以偵測健身器具所設定的扭力值的扭力感測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健身車等健身器具,為使提供使用者依據其體能狀況自行選擇不等程度的扭力,因此部分健身器具中通常設置有扭力偵測裝置,并以該扭力偵測裝置結合于健身器具中,用以對飛輪(Flywheel)等機構施加扭轉阻力的扭力供給組件上,提供使用者自行調整扭力值大小而改變健身器具使用時的難易程度。現有的扭力偵測裝置是采用可變電阻式扭力偵測裝置,并以健身器具中的控制器電性連接該可變電阻式偵測裝置中的可變電阻,通過偵測可變電阻的接觸點位置依使用者 調整移動而改變其電阻值,使控制器根據電阻值的端電壓變化而判斷其扭力大小。但是前述可變電阻式扭力偵測裝置雖可結合外部連接的控制器用以判斷使用者所調整的扭力大小,但是該可變電阻式偵測裝置中的可變電阻是為接觸式調整構造,故反復多次操作之后,接觸式可變電阻易因磨損而影響其偵測值,降低其扭力調整偵測的精確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扭力感測裝置,由此解決現有可變電阻式扭力感測裝置易因部件磨損而影響其偵測值精確性的問題。為達成前述目的,本技術所提出的扭力感測裝置包含—扭力調整組件,其包含一固定件、一調整桿以及一位置調整件,該固定件一端具有一固定部,該調整桿可旋轉的樞設于固定件中,且調整桿具有一螺接部,螺接部伸出固定件的固定部外,位置調整件設于固定件的固定部外側,且位置調整件具有一螺孔,調整桿的螺接部螺設于位置調整件的螺孔中,并能旋轉調整桿改變位置調整件與固定件的固定部間的相對距離;一非接觸式感測組件,其包含有一主感測元件以及一被感測元件,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中擇一元件固定于固定件的固定部,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中的另一元件裝設于位置調整件上,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相對而不接觸,且主感測元件能以非接觸方式感測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間的相對距離改變而產生相應的信號。在上述的扭力感測裝置中,所述主感測元件為感應集成電路元件,被感測元件為磁力元件。在上述的扭力感測裝置中,所述感應集成電路元件固定于固定件的固定部,磁力元件裝設于位置調整件上,感應集成電路元件用以外接一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據感應集成電路元件所產生的信號來判斷扭力值。在上述的扭力感測裝置中,所述感應集成電路元件為霍爾感應元件,磁力元件為永久磁鐵。在上述的扭力感測裝置中,所述固定件包含有一中空的座管,座管兩端分別為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座管的第二端設置所述固定部,座管的第一端設有一襯環;所述調整桿包含有一桿部以及一桿頭,桿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的螺接部,桿部的另一端接設桿頭,調整桿可旋轉的樞設于座管及襯環中,調整桿的桿頭位于座管的第一端外側,螺接部伸出座管的固定部外;在座管內部設有一彈簧,彈簧且套設于調整桿外側,彈簧的一端抵接座管的固定部,彈簧的另一端結合一墊片抵接調整桿。通過本技術的扭力感測裝置,使其可應用于健身車等健身器具中,并以主感測元件外部電性連接一控制器,如此,當使用者使用健身車等健身器具時,使用者即可依自身的體能經由扭力感測裝置的扭力調整組件改變感測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之間的相對距離,由主感測元件以非接觸感測手段感測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之間的相對距離而產生相應的信號,再由主感測元件外部連接的控制器根據主感測元件所輸出的信號依據預設的扭力對照表而能精確地判斷及呈現其相應的扭力值,且本技術的扭力感測裝置 中,因利用非接觸式感測組件以非接觸感測手段進行感測,故所述扭力感測裝置可以克服現有扭力偵測裝置易因磨擦損耗而影響其扭力偵測結果的問題,使本技術可以提供一種感測精確的扭力感測裝置。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扭力感測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設置于健身車的車架中的平面示意圖。圖2為圖I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扭力感測裝置較佳實施例組合扭力供給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I至圖3所示扭力感測裝置較佳實施例與健身車的車架、飛輪與扭力供給組件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扭力感測裝置較佳實施例旋轉調整桿改變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間的相對距離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扭力感測裝置10扭力調整組件 11固定件111座管112固定部113襯環12調整桿121桿部122桿頭123螺接部13位置調整件131螺孔14彈性構件141 墊片20非接觸式感測組件21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2磁力元件2 車架3 飛輪4扭力供給組件40座體41扭力彈簧42樞桿43阻力件5控制器。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至圖3所示,為揭示了本技術扭力感測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應用于健身車中的使用狀態參考圖,由圖中可以見及本技術扭力感測裝置I是包含一扭力調整組件10以及一非接觸式感測組件20,其中如圖2至圖4所示,所述扭力調整組件10包含一固定件11、一調整桿12以及一位置調整件13,或進一步包含一彈性構件14,其中所述固定件11包含有一中空的座管111,座管111包含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第一端與第二端分位于座管111相對的兩端,座管111的第二端設有一固定部112,座管111的第一端設有一襯環113。所述調整桿12包含有一桿部121以及一桿頭122,桿部121的一端形成螺接部123,桿部121的另一端接設所述桿頭122,調整桿12可旋轉的樞設于座管111及座管第一端的襯環113中,調整桿12的桿頭122位于座管111的第一端外側,螺接部123伸出座管111的固定部112外。所述彈性構件14是設置于座管111內部且套設于調整桿12外側,彈性構件14能對調整桿12施以彈力,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彈性構件14選用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接座管111第二端的固定部112,彈簧另一端結合一墊片141抵接調整桿12。所述位置調整件13中具有一螺孔131,位置調整件13是裝設于座管111的固定部112外側,且調整桿12的螺接部123螺設于位置調整件13的螺孔131,用以旋轉調整桿12而能改變位置調整件13與固定件11的固定部112間的相對距離。所述非接觸式感測組件20可為磁力式感測組件或其他非接觸感測組件,所述非接觸式感測組件20包含有一主感測元件以及一被感測元件,所述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中擇一元件固定于固定件11的固定部112,所述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中的另一元件則裝設于位置調整件13上,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相對而不接觸,且主感測元件能非接觸方式感測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間的相對距離改變而產生相應的信號。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非接觸式感測組件20是選用磁力式感測組件,其包含有一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 (如霍爾感應元件等)以及一磁力元件22 (如永久磁鐵等),以所述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作為主感測元件,以磁力元件22作為被感測元件,所述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與磁力元件22中擇一元件固定于固定件11的鄰近位置調整件13的固定部112,所述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與磁力元件22中的另一元件則裝設于位置調整件13上,使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與磁力元件22相對而不接觸,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固定于固定件11的固定部112,磁力元件22則裝設于位置調整件13上,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1用以外接一控制器,使連接感應集成電路元件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扭力感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扭力調整組件,其包含一固定件、一調整桿以及一位置調整件,該固定件一端具有一固定部,該調整桿可旋轉的樞設于固定件中,且調整桿具有一螺接部,螺接部伸出固定件的固定部外,位置調整件設于固定件的固定部外側,且位置調整件具有一螺孔,調整桿的螺接部螺設于位置調整件的螺孔中,并能旋轉調整桿改變位置調整件與固定件的固定部間的相對距離;一非接觸式感測組件,其包含有一主感測元件以及一被感測元件,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中擇一元件固定于固定件的固定部,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中的另一元件裝設于位置調整件上,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相對而不接觸,且主感測元件能以非接觸方式感測主感測元件與被感測元件間的相對距離改變而產生相應的信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木全,
申請(專利權)人:期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