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121429 閱讀: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11:39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屬于錨桿檢測扭矩加載裝置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運行平穩、安全可靠,能夠輸出雙動力的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第一機頭底板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一機頭支架和第二機頭機架,第一機頭支架和第二機頭支架上套裝有高速馬達的第一中空高速軸,高速馬達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上,第一扭矩傳感器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上,低速馬達通過第一低速軸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上,第一扭矩傳感器和低速馬達位于第一機頭支架和第二機頭支架之間,第一扭矩傳感器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上,低速馬達的一端通過第三法蘭與第一扭矩傳感器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用于錨桿檢測旋轉動力的加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屬于錨桿檢測扭矩加載裝置

    技術介紹
    錨桿支護,作為一項先進的主動支護技術,已經在煤礦井巷支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確保安全,在錨桿支護工程施工之前,采用適當的方法對錨桿支護材料進行全面檢測,確保其質量性能符合相關支護設計及相關標準的要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夠模擬錨桿鉆孔的扭矩加載裝置,無法滿足錨桿綜合力學性能的檢測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運行平穩、安全可靠,能夠輸出雙動力的液壓旋轉動力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包括第一機頭底板、第一機頭支架、第二機頭支架、高速馬達、第一扭矩傳感器和低速馬達,所述第一機頭底板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滑軌,所述第一機頭底板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一機頭支架和第二機頭機架,所述第一機頭支架和第二機頭支架上套裝有高速馬達的第一中空高速軸,所述高速馬達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上,所述低速馬達通過第一低速軸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和低速馬達位于第一機頭支架和第二機頭支架之間,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上,所述低速馬達的一端通過第三法蘭與第一扭矩傳感器連接固定,所述低速馬達的另一端設置有第四法蘭,所述第一低速軸和第四法蘭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二機頭支架和第一低速軸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所述第一低速軸和第一扭矩傳感器之間設置有第四軸承,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和第一機頭支架之間設置有第五軸承。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通過高速馬達和低速馬達為錨桿檢測輸出雙動力,高速馬達輸出高速小轉矩旋轉動力,帶動錨桿高速旋轉并向前推進,攪拌錨固劑模擬安裝錨桿;低速馬達輸出低速大轉矩旋轉動力,帶動錨桿螺母低速旋轉,實現錨桿螺母的預緊,整個過程運行平穩,安全可靠,并且通過扭矩傳感器,可以連續測量低速軸輸出的實際扭矩值,從而測量出錨桿的承載的最大扭矩。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機架,2為萬能定心鋼筒裝置,3為軸向力加載裝置,4為旋轉動力裝置,5為定心鋼筒,6為T型滑移支架,7為滑移光杠,8為支架,9為定心卡盤,10為空心雙作用油缸,11為壓力傳感器,12為調心球軸承,13為承載頂蓋,14為第一機頭底板,15為第二滑軌,16為第一機頭支架,17為第二機頭支架,18為高速馬達,19為第一中空高速軸,20為第一扭矩傳感器,21為低速馬達,22為第一法蘭,23為第二法蘭,24為第一低速軸,25為第一軸承,26為第二軸承,30為第一法蘭,31為第二法蘭,32為第三軸承,33為第四軸承,34為第五軸承。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包括第一機頭底板14、第一機頭支架16、第二機頭支架17、高速馬達18、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21,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滑軌15,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機架17,所述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上套裝有高速馬達18的第一中空高速軸19,所述高速馬達18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套裝在第一中 空高速軸19上,所述低速馬達21通過第一低速軸24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21位于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之間,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低速馬達21的一端通過第三法蘭22與第一扭矩傳感器20連接固定,所述低速馬達21的另一端設置有第四法蘭23,所述第一低速軸24和第四法蘭23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25。所述第二機頭支架17和第一低速軸24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26和第三軸承32,所述第一低速軸24和第一扭矩傳感器20之間設置有第四軸承33,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第一機頭支架16之間設置有第五軸承34。如圖2所示,錨桿綜合力學性能的快速測試裝置,包括機架I、萬能定心裝置2、軸向力加載裝置3和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4,萬能定心裝置2安裝在機架I的一端,軸向力加載裝置3安裝在機架I的中部,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4安裝在機架I的另一端,所述萬能定心裝置2的軸心、軸心力加載組件3的軸心和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4的軸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萬能定心裝置2的結構為所述定心鋼筒5平行于機架I放置,所述定心鋼筒5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個T型滑移支架6,所述T型滑移支架6的每個滑道上分別設置有一個滑移光杠7,所述每個滑移光杠7通過兩端設置的支架8平行于機架I的軸線安裝在機架I的上方,所述定心鋼筒5上均勻設置有多個定心卡盤9 ;所述軸向力加載裝置3的結構為空心雙作用油缸10固定在機架I的中部上方,所述空心雙作用油缸10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第一法蘭30和第二法蘭31,所述第一法蘭30上設置有空心壓力傳感器11,所述空心雙作用油缸10的下方設置有拉桿式位移傳感器,空心雙作用油缸10的空心活塞桿的一端設置有承載頂蓋13。所述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4的結構為第一機頭底板14安裝在機架I的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滑軌15,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機架17,所述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上套裝有高速馬達18的第一中空高速軸19,所述高速馬達18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低速馬達21通過第一低速軸24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21位于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之間,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低速馬達21的一端通過第三法蘭22與第一扭矩傳感器20連接固定,所述低速馬達21的另一端設置有第四法蘭23,所述第一低速軸24和第四法蘭23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25。所述定心鋼筒5靠近軸向加載組件3的一端設置有調心球軸承12。所述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4可用電機旋轉動力裝置35代替;所述電機旋轉動力裝置35的結構為第二機頭底板36安裝在機架I的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二機頭底板36的下方設置有第二滑軌37,所述第二機頭底板36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三機頭支架38和第四機頭支架39,空心軸電機40通過第二中空高速軸41安裝在第三機頭支架38和第四機頭支架39上,所述空心軸電機40的兩端設置有第五法蘭42和第六法蘭43,所述第六法蘭43和第第四機頭支架39之間連接有第二扭矩傳感器44,所述第二低速軸45和減速器46套裝在第二中空告訴軸41上,所述減速器46與第五法蘭42連接,所述第二低速軸45安裝在減 速器46上。所述減速器46與第二中空高速軸41的連接為鍵連接。錨桿綜合力學性能的快速測試裝置的操作方法為第一步,根據待檢測錨桿的規格,選擇模擬鉆孔用的無縫鋼管,鋼管的長度比錨桿的公稱長度短800mm ;鋼管的內徑應比錨桿的公稱外徑大4 6mm ;第二步,將模擬鉆孔用的無縫鋼管裝入定向鋼筒5中,并用定心卡盤9夾緊,模擬鉆孔用的無縫鋼管的一端通過調心球軸承12頂住空心雙作用油缸10上的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包括:第一機頭底板(14)、第一機頭支架(16)、第二機頭支架(17)、高速馬達(18)、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滑軌(15),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機架(17),所述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上套裝有高速馬達(18)的第一中空高速軸(19),所述高速馬達(18)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低速馬達(21)通過第一低速軸(24)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21)位于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之間,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低速馬達(21)的一端通過第三法蘭(22)與第一扭矩傳感器(20)連接固定,所述低速馬達(21)的另一端設置有第四法蘭(23),所述第一低速軸(24)和第四法蘭(23)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2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旋轉動力裝置,包括第一機頭底板(14)、第一機頭支架(16)、第二機頭支架(17)、高速馬達(18)、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下方設置有第一滑軌(15),所述第一機頭底板(14)的兩端上方設置有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機架(17),所述第一機頭支架(16)和第二機頭支架(17)上套裝有高速馬達(18)的第一中空高速軸(19),所述高速馬達(18)固定在第一機頭支架(16)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低速馬達(21)通過第一低速軸(24)套裝在第一中空高速軸(19)上,所述第一扭矩傳感器(20)和低速馬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清平,王東飛,孫建剛,李揚張瑋,王麗,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中文AV人妻AV无码中文视频 |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曰韩无码二三区中文字幕|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av永久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成人无码中文av天堂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