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基板及具有該基板的顯示模組,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其可解決現有的顯示模組厚度大、強度低、組裝操作復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基板上設有顯示驅動芯片,所述顯示驅動芯片內有至少一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每個所述升壓電路有兩個位于所述顯示驅動芯片上的用于連接升壓電容的升壓端口,所述基板上還設有串聯在所述升壓電路的兩升壓端口間的升壓電容,所述升壓電容包括:設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極板、設在所述第一極板上的電介質層、設在所述電介質層上的第二極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用于顯示模組,尤其是用于小型液晶顯示模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顯示
,具體涉及一種基板及具有該基板的顯示模組。
技術介紹
在液晶顯示模組(LCM)或電致發光(EL)顯示模組中,主控單元(Baseband或Host)通過撓性線路板(FPC,又稱排線)與設在陣列基板上或驅動基板上的顯示驅動芯片(Driver IC)相連,顯示驅動芯片包括柵極驅動芯片(Gate Driver IC)和源極驅動芯片(Source Driver IC),它們可根據主控單元的命令向柵極線和源極線發出信號,從而顯示·所需圖像。由于主控單元發出的信號電壓較低,不能直接達到驅動柵極線和源極線的要求,故顯示驅動芯片中設有一個或數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該升壓電路可為電荷泵(Charge pump)升壓電路。升壓電路通過升壓端口外接升壓電容后即可實現升壓,由于在升壓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的輸出紋波,故升壓后的信號還可由濾波電容濾波。如圖I所示,現有的顯示模組(液晶顯示模組或電致發光顯示模組)中,顯示驅動芯片3 (柵極驅動芯片和源極驅動芯片)設在基板9上,并通過撓性線路板8與主控單元相連;其中基板9可為帶有薄膜晶體管陣列的陣列基板,也可為專門承載顯示驅動芯片3的驅動基板。顯示驅動芯片3內有多組升壓電路31,一組升壓電路31對應一個連接主控單元的輸入端口 32和一個連接柵極線(或源極線)的輸出端口 33,每組升壓電路31中包括多個依次相連的升壓電路31 (圖I只是示意性的表示了顯示驅動芯片3內電路的大致連接關系,而未示出升壓電路31的準確結構,也未顯示其中的其它電路結構),每個升壓電路31具有兩個用于連接升壓電容I的升壓端口 311,在一個升壓電路31的兩升壓端口 311間串聯有一個升壓電容I (如電解電容器),且一組升壓電路31的后方還通過濾波端口 312連接濾波電容2,濾波電容2 —端連接濾波端口 312,另一端接地(如通過顯示驅動芯片3上的接地端口 GND接地)。其中,各升壓電容I和濾波電容2均接在(bonding)撓性線路板8上,且均為獨立的“器件式電容”,它們的引腳通過基板9和撓性線路板8上的連接線與升壓端口 311相連。之所以采用以上形式的升壓電容I和濾波電容2,是因為電容器需要尺寸較大的極板,故難以設在電路密集且空間狹小的顯示驅動芯片3內部,而只能以“器件”的形式設在撓性線路板8上。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如圖I所示,現有的顯示模組中,顯示驅動芯片3的升壓電容I和濾波電容2設在撓性線路板8上,導致撓性線路板8的面積大,走線復雜,成本高;又由于這些電容1、2為“器件式電容”,高度和體積均較大,故如圖2所示,需要在承載背光源或基板的框架7上開設用于容納這些電容I、2的槽71,從而導致顯示模組的厚度增加、強度降低、組裝操作復雜(因為要將電容1、2準確定位于槽71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針對現有技術中的顯示模組厚度大、強度低、組裝操作復雜的問題,提供一種可使顯示模組厚度降低、強度提高、組裝操作簡單的基板。解決本技術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板,其上設有顯示驅動芯片,所述顯示驅動芯片內有至少一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每個所述升壓電路有兩個位于所述顯示驅動芯片上的用于連接升壓電容的升壓端口,所述基板上還設有串聯在所述升壓電路的兩升壓端口間的升壓電容,所述升壓電容包括設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極板、設在所述第一極板上的電介質層、設在所述 電介質層上的第二極板。由于本技術中的升壓電容為“薄膜電容”,高度和體積均較小,因此在框架上不必設置用于容納電容的槽,從而可使顯示模組的厚度降低、強度提高、組裝操作簡單;同時,由于升壓電容設在承載顯示驅動芯片的基板上,撓性線路板上不用再設置電容,故撓性線路板的面積小、成本低。優選的是,所述基板為陣列基板或驅動基板。優選的是,所述顯示驅動芯片包括源極驅動芯片和/或柵極驅動芯片。優選的是,所述升壓電路為電荷泵升壓電路。優選的是,所述升壓電容還包括設在所述電介質層外圍的絕緣層。優選的是,所述顯示驅動芯片上還設有用于連接濾波電容的濾波端口,所述濾波端口連接所述升壓電路的后方;所述基板上還設有一端連接濾波端口、一端接地的濾波電容,所述濾波電容包括設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極板、設在所述第一極板上的電介質層、設在所述電介質層上的第二極板。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濾波電容還包括設在所述電介質層外圍的絕緣層。進一步優選的是,所述顯示驅動芯片上還設有接地端口,所述濾波電容通過與所述接地端口相連而接地。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包括,針對現有技術中的顯示模組厚度大、強度低、組裝操作復雜的問題,提供一種厚度低、強度高、組裝操作簡單的顯示模組。解決本技術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顯示模組,其包括上述的基板。由于本技術的顯示模組中包括上述基板,故其厚度低、強度高、組裝操作簡單,且其中的撓性線路板面積小、成本低。優選的是,所述顯示模組為液晶顯示模組或電致發光顯示模組。本技術可用于顯示模組,尤其是小型液晶顯示模組。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的基板與撓性線路板連接處的局部電路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的基板與撓性線路板連接處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實施例2的基板與撓性線路板連接處的局部電路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實施例2的基板中的升壓電容的剖面結構示意;其中附圖標記為1、升壓電容;2、濾波電容;3、顯示驅動芯片;31、升壓電路;311、升壓端口 ;312、濾波端口 ;32、輸入端口 ;33、輸出端口 ;41、第一極板;42、第二極板;43、電介質層;44、絕緣層;7、框架;71、槽;8、撓性線路板;9、基板;GND、接地端口。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I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板,其上設有顯示驅動芯片,顯示驅動芯片內有至少一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每個升壓電路有兩個位于顯示驅動芯片上的用于連接升壓電容的升壓端口,基板上還設有串聯在升壓電路的兩升壓端口間的升壓電容,升壓電容包括設在基板上的第一極板、設在第一極板上的電介質層、設在電介質層上的第二極板。由于本實施例中的升壓電容為“薄膜電容”,高度和體積均較小,因此在框架上不 必設置用于容納電容的槽,從而可使顯示模組的厚度降低、強度提高、組裝操作簡單;同時,由于升壓電容設在承載顯示驅動芯片的基板上,撓性線路板上不用再設置電容,故撓性線路板的面積小、成本低。實施例2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基板9,其上設有顯示驅動芯片3,顯示驅動芯片3內有至少一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31,每個升壓電路31有兩個位于顯示驅動芯片3上的用于連接升壓電容I的升壓端口 311。優選的,該基板9為陣列基板或驅動基板。其中,陣列基板指形成有用于驅動顯示單元(液晶顯示單元或電致發光顯示單元)的薄膜晶體管陣列的基板9 ;顯示驅動芯片3可設在陣列基板的邊緣,其輸入端口 32通過撓性線路板8與主控單元相連,輸出端33則直接連接薄膜晶體管陣列的柵極線(或源極線),這種將顯示驅動芯片3設在陣列基板上的結構優選用于手機屏幕等小型的顯示模組中;驅動基板是指專門承載顯示驅動芯片3的基板9,其上的顯示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板,其上設有顯示驅動芯片,所述顯示驅動芯片內有至少一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每個所述升壓電路有兩個位于所述顯示驅動芯片上的用于連接升壓電容的升壓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還設有串聯在所述升壓電路的兩升壓端口間的升壓電容,所述升壓電容包括:設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極板、設在所述第一極板上的電介質層、設在所述電介質層上的第二極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板,其上設有顯示驅動芯片,所述顯示驅動芯片內有至少一個用于提升電壓的升壓電路,每個所述升壓電路有兩個位于所述顯示驅動芯片上的用于連接升壓電容的升壓端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上還設有串聯在所述升壓電路的兩升壓端口間的升壓電容,所述升壓電容包括設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極板、設在所述第一極板上的電介質層、設在所述電介質層上的第二極板。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為陣列基板或驅動基板。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驅動芯片包括源極驅動芯片和/或柵極驅動芯片。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壓電路為電荷泵升壓電路。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壓電容還包括設在所述電介質層外圍的絕緣層。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富成,尹海軍,周全國,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