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口紅盒,具體提供一種旋轉式口紅盒的改良結構。
技術介紹
傳統的旋轉式口紅盒結構,其蓋體和底座 是呈分離式設計的,消費者在使用時需先將蓋體拔離底座后,才能將口紅膏旋轉出使用,該結構 對使用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便,而且使用者稍有不慎也容易造成出現蓋體破壞口紅膏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旋轉式口紅盒的改良結構,該口紅盒結構緊湊、操作簡單、使用者單手便能夠旋轉出口紅膏使用。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轉式口紅盒的改良結構,包括頂蓋、本體、第一、二套筒和底座,所述頂蓋鉸接于所述本體上端外側,且所述頂蓋保持能夠覆蓋本體上端開口的復位力;所述底座軸向定位于本體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本體之間能夠自由轉動;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體內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夠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內部;其中I)所述本體內側周面上設有第一、二立向導槽和環形導槽,所述第一、二立向導槽與所述本體的軸心線平行,且所述第一立向導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向導槽的高度,所述環形導槽與本體徑向面平行,且所述環形導槽與所述第二立向導槽連通;2)所述第一套筒外側周面上間隔設有沿第一套筒軸向呈螺旋上升的第一、二螺旋導槽,所述第一螺旋導槽靠近底座,所述第二螺旋導槽靠近頂蓋,所述第二螺旋導槽為鏤空導槽,并且所述第一套筒外側周面上還設有第一凸塊,所述第一凸塊能夠定位滑置于所述第二立向導槽中;3)所述第二套筒外側上設有第二凸塊,所述第二凸塊能夠穿設所述第一套筒周面上的第二螺旋導槽并且嵌滑于所述第一立向導槽中;4)所述底座外側上設有第三凸塊,所述第三凸塊能夠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式口紅盒的改良結構,包括頂蓋(1)、本體(2)、第一、二套筒(3、4)和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鉸接于所述本體上端外側,且所述頂蓋保持能夠覆蓋本體上端開口的復位力;所述底座軸向定位于本體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本體之間能夠自由轉動;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體內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夠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內部;其中:1)所述本體內側周面上設有第一、二立向導槽(20、21)和環形導槽(22),所述第一、二立向導槽與所述本體的軸心線平行,且所述第一立向導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向導槽的高度,所述環形導槽與本體徑向面平行,且所述環形導槽(22)與所述第二立向導槽(21)連通;2)所述第一套筒外側周面上間隔設有沿第一套筒軸向呈螺旋上升的第一、二螺旋導槽(30、31),所述第一螺旋導槽靠近底座,所述第二螺旋導槽靠近頂蓋,所述第二螺旋導槽為鏤空導槽,并且所述第一套筒外側周面上還設有第一凸塊(32),所述第一凸塊能夠定位滑置于所述第二立向導槽(21)中;3)所述第二套筒外側上設有第二凸塊(40),所述第二凸塊(40)能夠穿設所述第一套筒周面上的第二螺旋導槽(31)并且嵌滑于所述第一立向導槽(20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轉式口紅盒的改良結構,包括頂蓋(I)、本體(2)、第一、二套筒(3、4)和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鉸接于所述本體上端外側,且所述頂蓋保持能夠覆蓋本體上端開口的復位力;所述底座軸向定位于本體底端,所述底座與所述本體之間能夠自由轉動;所述第一套筒自由嵌套于本體內部,所述第二套筒能夠被自由容置于第一套筒內部;其中 1)所述本體內側周面上設有第一、二立向導槽(20、21)和環形導槽(22),所述第一、二立向導槽與所述本體的軸心線平行,且所述第一立向導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向導槽的高度,所述環形導槽與本體徑向面平行,且所述環形導槽(22)與所述第二立向導槽(21)連通; 2)所述第一套筒外側周面上間隔設有沿第一套筒軸向呈螺旋上升的第一、二螺旋導槽(30,31),所述第一螺旋導槽靠近底座,所述第二螺旋導槽靠近頂蓋,所述第二螺旋導槽為鏤空導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詹玲郎,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洽興塑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