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具有:能延伸至所述消解管內部的塞本體,設置在所述塞本體上部的連接部;所述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內壁為錐狀的漏斗形,底部形成排液孔;所述連接部的外周面形成與所述消解管管口相配合的柱狀體。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滿足消解儀在消解過程中的全自動控制,無需取下塞體就可能自動向消解管內加入試劑,并且減少了在高溫消解過程中消解管內的試劑揮發量,有效地增加了試劑的冷凝回流量,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消解管塞體,尤其是一種便于向消解管內添加液體、且能提高消解管內液體冷凝回流量的漏斗形消解管體。
技術介紹
消解又叫濕法消化,是用酸液或堿液并在加熱條件下破壞樣品中的有機物或還原性物質的方法。消解管配備于石墨消解儀,用于盛放待消解樣品及酸(堿)溶液的器皿,材質一般為聚四氟乙烯(PTFE)。目前公知的石墨消解儀配備的消解管均為敞口式設計,在高溫消解過程中對試劑的揮發不能控制,而消解用試劑多為濃酸、濃堿溶液,從而在高溫消解過程,濃酸、濃堿性溶液從消解管內散發到實驗空間中,這樣不僅會污染空氣,危害操作人員的健康,增加了操作 人員的防護成本,同時也造成了試劑的浪費。因此,人們考慮到將消解管用蓋蓋合,以減少消解液的揮發量,并防止濃酸、濃堿性試劑揮發后對空氣的污染。但這樣只能采用手動加液,無法實現全自動作業。另外,手動加液時必須取下蓋子,增加了操作者的不安全性。有鑒于上述公知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人根據多年從事本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生產設計經驗,研制出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蓋體。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提供一種消解管塞體,尤其是一種漏斗形消解管體,其能夠有效地減少消解液的揮發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為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具有能延伸至所述消解管內部的塞本體,設置在所述塞本體上部的連接部;所述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內壁為錐狀的漏斗形,底部形成排液孔;所述連接部的外周面形成與所述消解管管口相配合的柱狀體。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塞本體的外周面形成為球形的冷凝面,所述排液孔設置在冷凝面的底部。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塞本體的壁面上端設有至少一個貫通的排氣孔。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塞本體的壁面上端對稱設有兩個所述排氣孔。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連接部的上部形成一環凸臺,所述凸臺的外徑大于連接部的外徑。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塞本體底部的排液孔處形成臺階狀切口,以防止加液后由于流體表面張力而造成的液體殘留。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排液孔最底端距切口處距離為塞體總高度的10%。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臺階狀切口平面與所述塞本體的中心線垂直。如上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中,所述塞本體底部的排液孔一側形成寬度大于底孔半徑1/2的矩形豁口,所述矩形豁口的高度為塞體總高度的1/2。在高溫消解過程中,通過在消解管口設置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能夠有效地控制消解管內的試劑揮發量,由于本專利技術的塞本體外外表面采用球面設計,從而使冷凝表面積最大化,進一步增加了冷凝回流量。此外,本專利技術的排液孔采用臺階狀切口,能夠防止加液后漏斗口由于表面張力造成的液體殘留,提高了加入試劑量的精確性。雖然在消解管口加裝了塞體,但由于在塞體的底部設有排液孔,在塞本體的側壁上端設有排氣孔,因此能夠滿足消解儀在消解過程中的全自動控制,無需取下塞體就可能自動向消解管內加入試劑,且在加液過程中可以通過排氣孔排出消解管內的氣體,使試劑 順利加入到消解管內。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在消解過程中能有效地提高試劑的利用率,當消解管被加熱到160°C時,試劑回流量達到5ml/h,節約量30%以上。同時,由于大大減少了試劑的揮發,因此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提高了操作安全性。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專利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其中,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俯視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I、漏斗形消解管塞體 2、塞本體 3、連接部 4、排氣孔5、底端6、切口7、排液孔8、凸臺9、消解管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具有能延伸至消解管內部的塞本體,設置在塞本體上部的連接部。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內壁為錐狀的漏斗形,底部形成排液孔,連接部的外周面形成與消解管管口相配合的柱狀體。本專利技術通過將塞本體伸入到消解管內,并通過連接部與消解管口很好的配合連接,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在高溫消解過程中,有效地控制了消解管內試劑的揮發量,在加消解液時無需將塞體取下,適用于全自動消解儀的自動加液作業。此外,塞本體的外周面形成為球形的冷凝面,排液孔設置在冷凝面的底部。由于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塞本體外周面為球形,因此大大提高了冷凝回流量,進一步減少了消解管內的試劑揮發量。為了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另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專利技術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加以限制。如圖I至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具有能延伸至消解管9內部的塞本體2,設置在塞本體2上部的連接部3。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的內壁為錐狀的漏斗形,底部形成排液孔7,連接部3的外周面形成與消解管9管口相配合的柱狀體。從面在將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蓋合于消解管9的管口后,在消解過程中向消解管9內加液時,無需取也塞體,能方便地完成自動加液,另外,在高溫加熱過程中,由于在消解管9的管口設置了漏斗形消解管塞體1,因此大減少了消解液的揮發,在減少試劑浪費的同時,還減少了揮發氣體對環境的污染。在一個較佳的技術方案中,如圖I所示,塞本體2的外周面形成為球形的冷凝面。本專利技術的伸入到消解管9內的塞本體的外周面形成為球形表面,從而使塞本體2的外周面的表面積最大化,當加熱產生揮發的氣體上升接觸到該球形的塞本體2的外表面時產生冷凝,則該外表面構成了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的冷凝面,通過設置球形的塞本體2的冷凝面,從而大大提高了冷凝回流量,進一步減少了消解液的揮發,有利于環保和降低實驗成本。 進一步地,所述塞本體2的壁面上端設有至少一個貫通的排氣孔4,通過設置該排氣孔4,便于加液時消解管內氣體的排出,使加入的消解液能順利進入消解管內。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塞本體2的壁面上端對稱設有兩個所述排氣孔4,這樣可以保證即使有一個排氣孔被堵塞,還有一個孔可以排出消解管9內的氣體,使流體能順利地被加入到消解管9內。另外,在連接部3的上部形成一環凸臺8,所述凸臺8的外徑大于連接部3的外徑,通過設置該凸臺8,能便于拿取該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此外,在塞本體2底部的排液孔7處形成有臺階狀切口 6,由于具有梯度的臺階狀切口造成的液面節差能最有效地破壞液體的表面張力,因此,排液孔7的底部采用臺階狀切口 6能防止加液后塞本體2內表面漏斗下口由于流體表面張力而造成的液體殘留。以排液孔7最底端5距切口 6處距離為塞體總高度的10%為最佳。且臺階狀切口 6平面與所述塞本體2的中心線垂直。在另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塞本體2底部的排液孔7 —側形成寬度大于底孔半徑1/2的矩形豁口,所述矩形豁口的高度為塞體總高度的1/2。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可以選用與消解管一致的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具有較高的加工尺寸精度。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特別適用于工作溫度在240°C以下的全自動石墨消解儀。在一個具體實例中,將本專利技術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I安裝在消解管9上,將該消解管9設置在全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具有:能延伸至所述消解管內部的塞本體,設置在所述塞本體上部的連接部;所述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內壁為錐狀的漏斗形,底部形成排液孔;所述連接部的外周面形成與所述消解管管口相配合的柱狀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具有能延伸至所述消解管內部的塞本體,設置在所述塞本體上部的連接部;所述漏斗形消解管塞體的內壁為錐狀的漏斗形,底部形成排液孔;所述連接部的外周面形成與所述消解管管口相配合的柱狀體。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本體的外周面形成為球形的冷凝面,所述排液孔設置在冷凝面的底部。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本體的壁面上端設有至少一個貫通的排氣孔。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本體的壁面上端對稱設有兩個所述排氣孔。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漏斗形消解管塞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立新,聶明達,王洪凱,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普立泰科儀器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