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包括:用于對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進行校正的第一校正塊;以及,用于校正安放在工作平臺上的工件的第二校正塊,所述第二校正塊固定設置于經校正后的選定工位上。在利用本發明專利技術進行校正時,先用第一校正塊對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進行校正,校正完成后,將第一校正塊從經校正后的選定工位上拆離,并將第二校正塊固定至該選定工位上,而后藉由所述第二校正塊對先后安裝到工作平臺上的工件位置進行校正,且校正時只需將工件上待校正的區域與第二校正塊抵緊,即可一次性完成對該工件位置的校正,校正方便、快捷,耗時短,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工件位置校正機構,特別涉及一種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屬于機械加工
技術介紹
目前在機械加工領域多采用校表對工件位置進行校正,這種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要對每一個工件裝夾后都進行校正,而且需要沿多個方向在每個工件上選擇多個點進行校正,這樣導致每個工件的校正時間一般長達40分鐘左右;其次,在進行校正時,需要暫停機器,而且每次僅能校正一個工件,在下一個工件加工之前,仍需重新進行校正操作。因此,現有的工件位置校正方式會嚴重影響生產效率,還會造成能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提高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能夠達到一次校正工位、多次裝夾工件免校正的目的,并且操作簡單、快捷。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包括用于對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進行校正的第一校正塊;以及,用于校正安放在工作平臺上的工件的第二校正塊,所述第二校正塊固定設置于經校正后的選定工位上。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校正塊包括一組合式校正塊。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第二校正塊為兩塊以上,其對稱分布在工作平臺之上的選定工位上。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工作平臺上還固定設置有校正底座,所述第一校正塊和/或第二校正塊與所述校正底座固定連接。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校正塊及第二校正塊上均分布有豎直設置的圓錐銷孔,且所述第一校正塊及第二校正塊上的圓錐銷孔分別經圓錐銷與校正底座上的相應圓錐銷孔固定配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校正塊上還對稱設置有兩個以上定位釘孔,且所述第一校正塊上的定位釘孔分別經定位釘與校正底座上的相應定位釘孔配合。作為優選方案之一,它還包括復數塊用于將所述校正底座固定在工作平臺上的壓板。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壓板一側設有用于將校正底座與工作平臺夾持固定的卡口部。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壓板具有C型夾結構。作為優選方案之一,所述壓板上還設有至少一定位釘孔,且所述壓板上的定位釘孔分別經定位釘與校正底座上的相應定位釘孔配合。在利用本專利技術進行校正時,首先是利用第一校正塊對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進行校正,其后,將第二校正塊固定設置在經校正后的選定工位上,并藉由第二校正塊對安放在工作平臺上的工件進行校正。進一步的講,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過程可以為 將校正底座設于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處,并利用第一校正塊對校正底座的位置進行校正。校正完成后,利用壓板和定位釘等將校正底座固定在工作平臺上,完成對該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的位置校正; 而后,將第一校正塊從校正底座上拆離,并將第二校正塊固定至校正底座上,藉由所述第二校正塊,即可實現對先后安裝到工作平臺上的工件位置進行校正,且校正時只需將工件上待校正的區域與第二校正塊抵緊,即可一次性完成對該工件位置的校正,操作便捷,耗時短,效率高,而且,在對先后安放到工作平臺的多個工件陸續進行校正時,均無需重新校正第二校正塊的位置,如此可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時。 以下結合附圖及一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校正塊的立體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校正底座的立體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校正塊的立體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壓板的立體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校正塊與校正底座的組裝示意圖之一。圖6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校正塊與校正底座的組裝示意圖之二。圖7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校正塊與校正底座的組裝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工作平臺、2第一校正塊、31校正底座、32校正底座、41第二校正塊、42第二校正塊、5壓板、61圓錐銷孔、62圓錐銷孔、63圓錐銷孔、64圓錐銷孔、71凸臺、72凸臺、73凸臺、74凸臺、81凹槽、82、凹槽、9定位釘孔、91定位釘孔、92定位釘孔、93定位釘孔、94定位釘孔、95定位釘孔、96定位釘孔、101圓錐銷、102圓錐銷。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圖7進行說明。本實施例所設計的組合式校正機構包括第一校正塊2和第二校正塊,第二校正塊為兩塊以上,在使用時可以配合使用,在本實施例中以兩個第二校正塊為例進行說明,分別標示為第二校正塊41、42。工作平臺I上設置有復數個定位釘孔用于固定壓板5和校正塊,同時還用來承載工件。參見附附圖說明圖1,第一校正塊2為一組合式校正塊,其上表面設置有圓錐銷孔61、62和定位釘孔91、92、93、94,在其側面設置有對稱的凸臺71、72。參見附圖2,以校正基座31為例說明結構,校正基座31為左右對稱,在其上表面設置有定位釘孔95、96以及圓錐銷孔61,在其側面設置有凹槽81與第一校正塊2和第二校正塊的凸臺相配合。參見附圖3,以第二校正塊41為例說明結構,第二校正塊41為左右對稱,其上表面設置有圓錐銷孔63,側面設置有凸臺73,凸臺73上設置有定位釘孔。圓錐銷孔和定位釘孔是用于校正定位時與圓錐銷、定位釘配合實現緊固校正塊的目的。參見附圖4,壓板5為C型夾結構,一側設有用于將校正底座31、32與工作平臺I夾持固定的卡口部,在其C型開口上部夾制于校正基座31、32的臺階面的上表面,C型開口下部夾制于工作平臺I的下端面,并利用定位釘將壓板5緊固于工作平臺I上。參見附圖5,在利用本專利技術進行校正時,首先利用第一校正塊2對校正底座31、32的位置進行校正。在這個過程中,將第一校正塊2和校正基座31、32工裝,通過第一校正塊2的側面設置的凸臺71、72與校正基座31、32側面設置的凹槽81、82的配合,使得第一校正塊2與校正底座31、32相固定,利用圓錐銷101、102固定住第一校正塊2和校正底座31、32的圓錐孔,實現精密配合。參見附圖6,用定位釘經過定位釘孔91、92、93、94輕鎖第一校正塊2及校正底座31、32于工作平臺I上,按照工藝要求用校表校準校正底座31、32的每一邊,校準后用定位 釘將定位釘孔91、92、93、94分別鎖緊,此時校正底座31、32就被定位安裝在工作平臺I上,對該選定工位也就完成了校正。參見附圖7,校正完成后,裝上壓板5,取下圓錐銷101、102,將第一校正塊2從校正底座31、32上拆離。將第二校正塊41、42分別利用定位釘裝到校正底座31、32上,再利用圓錐銷101、102緊固,即可實現將第二校正塊41、42固定至校正底座31、32上。在校正時,通過第二校正塊41、42,即可實現對先后安裝到工作平臺I上的工件位置進行校正,且校正時只需將工件上待校正的區域與第二校正塊41、42抵緊,即可一次性完成對該工件位置的校正。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專利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對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進行校正的第一校正塊;以及,用于校正安放在工作平臺上的工件的第二校正塊,所述第二校正塊固定設置于經校正后的選定工位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用于對工作平臺上的選定工位進行校正的第一校正塊; 以及,用于校正安放在工作平臺上的工件的第二校正塊,所述第二校正塊固定設置于經校正后的選定工位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塊包括一組合式校正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校正塊為兩塊以上,其對稱分布在工作平臺之上的選定工位上。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臺上還固定設置有校正底座,所述第一校正塊和/或第二校正塊與所述校正底座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校正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塊及第二校正塊上均分布有豎直設置的圓錐銷孔,且所述第一校正塊及第二校正塊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金貴,
申請(專利權)人:飛迅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