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污染物生物分離濾凈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旨在凈化水的原生態復合生物濾凈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的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別墅區、廣場、學校等公共及私人社區建設有多個獨立的生態景觀水體。然而,幾乎每個獨立的生態景觀水體都存在污染,為保證景觀水體水質的可延續性,提高景觀水體的可接觸性,增強景觀水體的景觀娛樂性,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原生態水質維持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克服現有生態景觀水體存在的上述水質污染、富營養化等不足,提供一種復合生物濾凈系統,該濾凈系統旨在建立原生態水凈化的復合生物濾凈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濾凈效果好,性價比高,環保自然。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復合生物濾凈系統,包括系統及設于系統外側的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有水壓表,所述系統分隔為五個獨立的凈化區,第一凈化區為光合細菌微生物凈化區,第二凈化區由硝化細菌微生物濾凈區與反硝化細菌微生物濾凈區組成,第三凈化區為微生物顆粒截留區,第四凈化區為底棲生物濾凈區,第五凈化區為濾食生物及觀賞植物濾凈區;所述進水管通入所述第一凈化區的上部,所述第一凈化區的底部與所述第二凈化區的底部連通,所述第二凈化區的上部通過管道與所述第三凈化區的底部連通,所述第四凈化區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和所述第三凈化區的上方,所述第四凈化區的底部與所述第三凈化區的上部連通,所述第四凈化區的上部與所述第五凈化區的底部連通,所述出水管接在所述第五凈化區一側的出水口。進一步,所述第一凈化區由柱狀型光合細菌載體構成。進一步,所述第二凈化區由上下分隔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生物濾凈系統,包括系統及設于系統外側的進水管(6)和出水管(8),所述進水管(6)上設有水壓表(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體分隔為五個獨立的凈化區,第一凈化區(1)為光合細菌微生物凈化區,第二凈化區(2)由硝化細菌微生物濾凈區(21)與反硝化細菌微生物濾凈區(22)組成,第三凈化區(3)為微生物顆粒截留區,第四凈化區(4)為底棲生物濾凈區,第五凈化區(5)為濾食生物及觀賞植物濾凈區;所述進水管(6)通入所述第一凈化區(1)的上部,所述第一凈化區(1)的底部與所述第二凈化區(2)的底部連通,所述第二凈化區(2)的上部通過管道與所述第三凈化區(3)的底部連通,所述第四凈化區(4)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2)和所述第三凈化區(3)的上方,所述第四凈化區(4)的底部與所述第三凈化區(3)的上部連通,所述第四凈化區(4)的上部與所述第五凈化區(5)的底部連通,所述出水管(81)接在所述第五凈化區(5)一側的出水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復合生物濾凈系統,包括系統及設于系統外側的進水管(6)和出水管(8),所述進水管(6)上設有水壓表(7),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體分隔為五個獨立的凈化區,第一凈化區(I)為光合細菌微生物凈化區,第二凈化區(2)由硝化細菌微生物濾凈區(21)與反硝化細菌微生物濾凈區(22)組成,第三凈化區(3)為微生物顆粒截留區,第四凈化區(4)為底棲生物濾凈區,第五凈化區(5)為濾食生物及觀賞植物濾凈區;所述進水管(6)通入所述第一凈化區(I)的上部,所述第一凈化區(I)的底部與所述第二凈化區(2)的底部連通,所述第二凈化區(2)的上部通過管道與所述第三凈化區(3)的底部連通,所述第四凈化區(4)置于所述第二凈化區(2)和所述第三凈化區(3)的上方,所述第四凈化區(4)的底部與所述第三凈化區(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曉宇,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沃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