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激光器,特別涉及一種發散角小、結構緊湊、用于指示的綠色激光指示器。
技術介紹
激光由于光束質量好、發散角小而常被用于指示,例如腔瞄等。目前的腔瞄主要為紅色激光和綠色激光,由于綠色激光光束受大氣干擾小或者幾乎沒有,所以可明顯看到一束激光直射出去,特別是對于肉眼夜間來觀察來說,綠光的光線較紅光更為柔和,觀察起來綠光效果更為舒適,不宜疲勞。但是目前市場用綠色激光指示器甚少,主要原因是綠色半導體二極管難以實現。 另外一種獲得綠色激光指示器的途徑是利用半導體二極管泵浦Nd:YV04/KTP膠合晶體,再通過一組透鏡對輸出激光進行整形而滿足發散角小的需求。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兩個缺陷,一是元件多,整體穩定性不佳,元件間位置有相對移動就會造成輸出激光性能降低,二是由于KTP非線性晶體本身特性,這種指示器適用的工作環境范圍不寬,啟動時間長。自倍頻晶體是一種獲得可見激光輸出的理想方式。將激活離子摻雜入一塊具有非線性光學特性的晶體,使其既是激光晶體,又具有非線性的功能。當晶體的切割方向沿相位匹配的方向切割時,就可以在晶體內部對離子產生的基頻激光直接進行自倍頻從而獲得綠色激光輸出。目前,已研制出多種適用于不同應用的自倍頻激光器,例如專利“一種適于激光顯示用的自倍頻綠光固體激光器”(201010272964. 3),“一種低功率的綠光激光筆”(201010130463. I)和“一種單頻可見光激光器”(201010159919.7)。但是仍沒有一種可以不經外整形系統而直接產生發散角小、光束質量好的綠色指示激光的自倍頻激光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散角小光束質量好的綠色激光指示器,其由自倍頻晶體、泵浦源、自倍頻晶體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和泵浦源固定冷卻散熱裝置組成;所述自倍頻晶體置于自倍頻晶體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內,自倍頻晶體由自倍頻晶體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固定并冷卻;所述泵浦源由泵浦源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固定并冷卻;所述的自倍頻晶體為塊狀自倍頻晶體,所述自倍頻晶體的二個端面均經過光學拋光處理,所述自倍頻晶體的靠近泵浦源的端面為平面端面,該平面端面為光入射端面,其上鍍有對泵浦光高透過,對基頻光和倍頻光高反射的膜;所述自倍頻晶體的另一端面為曲率半徑R的曲面端面,該曲面端面為光輸出端面,其上鍍有對基頻光高反射和對倍頻光高透射的膜;所述泵浦源對準自倍頻晶體的光入射端面進行泵浦,泵浦光被所述自倍頻晶體充分吸收,在自倍頻晶體內產生發散角為θ的綠色激光,并由自倍頻晶體的光輸出端面輸出;所述發散角θ為:θ=1.35·M22[λ·0.001·M2π·|Mc01|[1-(Mc00+Mc112)2]-0.25]式中M2為光束質量因子實測獲得;或者根據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散角小光束質量好的綠色激光指示器,其由自倍頻晶體、泵浦源、自倍頻晶體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和泵浦源固定冷卻散熱裝置組成; 所述自倍頻晶體置于自倍頻晶體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內,自倍頻晶體由自倍頻晶體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固定并冷卻; 所述泵浦源由泵浦源固定冷卻散熱裝置固定并冷卻; 所述的自倍頻晶體為塊狀自倍頻晶體,所述自倍頻晶體的二個端面均經過光學拋光處理,所述自倍頻晶體的靠近泵浦源的端面為平面端面,該平面端面為光入射端面,其上鍍有對泵浦光高透過,對基頻光和倍頻光高反射的膜;所述自倍頻晶體的另一端面為曲率半徑R的曲面端面,該曲面端面為光輸出端面,其上鍍有對基頻光高反射和對倍頻光高透射的膜; 所述泵浦源對準自倍頻晶體的光入射端面進行泵浦,泵浦光被所述自倍頻晶體充分吸收,在自倍頻晶體內產生發散角為Θ的綠色激光,并由自倍頻晶體的光輸出端面輸出;所述發散角Θ為 _135'Μ_ 2 嚴0卜-卜025 式中M2為光束質量因子實測獲得;或者根據泵浦光斑大小ωρ和腔膜半徑ω估算,M2 ^J^Mc00、Mc01與Mc11分別為泵浦光在自倍頻晶體內傳輸一周的傳輸矩陣Mc的矩陣元,所述Mctltl為傳輸矩陣Mc的第一行第一列矩陣元,Mctll為傳輸矩陣Mc的第一行第二列矩陣元,Mc11為傳輸矩陣Mc的第二行第二列矩陣元;所述光在自倍頻晶體內傳輸一周的傳輸矩陣Mc為 f OY1 AY \ 0Y1 ±)(1 Of1I 0If1 L·} Mc= _1 I 2 —丄 I I 2J 2 I -丄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宗楠,申玉,許祖彥,彭欽軍,王繼揚,張懷金,于浩海,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山東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