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及實現方法,包括依次連接的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1、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以及流量計算模塊S3。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1用于確定數據源或目標終端所述的電網環節。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確定數據的傳輸方向,各個傳輸方向上數據占所述流量的比重,以及電網各個環節所傳輸的數據量占所述流量的比重。流量計算模塊S3根據上述兩個模塊確定的數據傳輸方向、源或目標電網環節,以及各自所占流量權重,依據流量計算公式,最終計算確定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傳輸的流量。本發明專利技術模型結構簡單,對于LTE230M電力無線寬帶通信系統的規劃及部署有指導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流量分析
,具體涉及一種的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及實現方法。
技術介紹
前期物理電網的建設過程中,在無線寬帶通信系統部分,基本是采用的租用GPRS/CDMA無線公網的形式,無線公網主要由位于電力公司的配用電管理系統、電網公網互聯接口、公網平臺、數據采集終端組成。數據采集終端將配用電信息按協議封裝后通過內置的公網無線模塊傳送至運營商的無線網絡,然后通過公網運營商與電力公司的互聯接口,將數據傳送至配用電管理系統,實現配用電信息和配用電管理中心系統的通信連接。同時為了保證電力系統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針對無線公網與電網的接口做了接口安全加強處理;以人口分布為導向,基于GPRS/CDMA開展有圖像傳輸業務。 在GPRS/CDMA網絡中,業務多基于無線承載類型,如AMR、CS12. 2k、CS64K、PS64K、PS128K和PS384K等來劃分業務;也有一些統計模型是按照業務類型,如CS域進行語音、視頻通話,PS域HTTP、WAP、FTP下載等來劃分業務,根據業務劃分結果建立GPRS/CDMA業務模型,并在業務模型的基礎上,定義相應的網絡性能指標參數作為模型的影響因子,通過影響因子的取值,來估算網絡的流量。在流量特點上,GPRS/CDMA公網的信息傳輸下行居多,以語音業務為主且業務隨機突發性強,用戶終端隨機移動,系統帶寬資源充足,這些都與電力無線網的部署需求不符。智能電網建設要求通信網絡的部署符合“低成本、廣覆蓋”的建設原則,電網中終端是固定的,但分散、點多面廣、運行環境差,用電需求差異明顯;電網信息以數據業務為主且業務分布的地理差異明顯,信息傳輸上行居多,即使是偏遠地區的用電信息,也要求能及時準確送達;電力行業授權頻點有限;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高。在行業服務方面,GPRS/CDMA以公網業務優先,只為電網業務提供“盡力而為”的服務,不做質量保證,用戶也無法進行在線設備管理。公網傳輸環節多,數據延遲大(I 5s,有時達到10s),不能滿足高實時性要求。在業務質量、數據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得不到保證;公網建設以人口分布為導向,難以滿足處于偏遠地區電力設備的通信需求;長期的信道租賃費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由上述分析可見,GPRS/CDMA無線公網并不能很好的滿足電力無線寬帶通信的需求,對應的業務模型及流量預算在LTE230M電力無線寬帶通信中并不適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及實現方法,該模型基于在現有物理電網的基礎上,引進先進的4G技術LTE,將電力系統專用的230MHz頻段的離散授權頻點聚合,實現電力無線通信離散窄帶的寬帶傳輸,行業授權頻點專用,系統可靠性提高;“終端一基站一核心網一主站”的全IP化組網結構,使得各式固定的電力終端的在線管理、或是后續電網容量的快速擴展成為可能。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流量模型包括依次連接的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和流量計算模塊S3。其中,所述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用于確定數據源的電網環節或目標終端的電網環節。其中,所述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用于確定數據的傳輸方向、各個傳輸方向上數據占所述流量的比重和電網各個環節傳輸的數據量占其流量的比重。其中,所述流量計算模塊S3用于確定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傳輸的流量。其中,所述電網環節包括發環節、輸環節、變環節、配環節、用環節和調環節。 本專利技術基于另一目的提供的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及實現方法,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在電網系統的主站側,將數據包解析得到的數據源的IP地址或目標終端的IP地址,與IP地址庫比對,并確定數據源的電網環節或目標終端的電網環節;(2)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根據數據的源或目標終端確定數據傳輸方向、各個傳輸方向上數據占所述流量的比重和電網各個環節傳輸的數據量占其流量的比重;(3)流量計算模塊S3在電網系統的主站側,根據步驟(I)和步驟(2)得到的數據,并依據流量計算公式,確定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傳輸的流量。其中,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S201 :主站前置機根據接收或發送數據的源或目標終端,由接收或發送確定數據傳輸方向,并依次判定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確定的電網環節;S202 :根據步驟(S201)中電網環節數據傳輸方向,判斷傳輸數據的終端是否來源于所述電網環節中的用電環節,并為用電信息采集業務的數據傳輸;S203 :若所述數據傳輸來源于用電信息采集業務,則分別統計用電信息采集方式的字節數,計算流量統計時間段內主站前置機接收或發送的電網總字節數,以確定所述用電信息采集方式的每一種方式占流量的權重;S204:若所述數據傳輸來源不屬于用電信息采集業務,則分別統計電網環節對應的字節數,并計算流量統計時間段內主站前置機接收或發送的電網總字節數,以確定所述電網環節的每一個環節占流量的權重;S205 :根據步驟(S201)中電網環節數據傳輸方向,判斷傳輸數據的終端是否來源于所述電網環節中的配電環節,為配電自動化業務的數據傳輸;S206 :若所述數據傳輸來源于配電自動化業務,則分別統計FTU、DTU、TTU所對應的傳輸字節數,計算流量統計時間段內主站前置機接收或發送的電網總字節數,以確定所述FTU、DTU、TTU各自占所述流量權重;S207:若所述數據傳輸的來源不屬于配電自動化業務,則分別統計所述環節對應的字節數,并計算流量統計時間段內主站前置機接收或發送的電網總字節數,以確定所述環節的每一個環節占所述流量的權重;S208 :計算數據所述傳輸方向占所述流量的比重;根據步驟(S203)、步驟(S204)、步驟(S206)和步驟(S207)所確定的各所述環節權重,更新確定LTE230M系統流量模型中各環節的權重系數。其中,步驟(3)計算LTE230M電力無線寬帶通信的流量包括如下步驟在流量統計時間段Ts內,各終端上報/接收的字節數以RBN來表示;占據所述LTE230M系統流量的權重以W來表示;Θ」表示在時間段Ts內各所述環節是否有流量發生即是否有信息傳輸流通過,Θ ^ = O代表未發生,Θ ^ = I代表發生龍表示數據傳輸的所述方向占所述流量的比重;i代表數據的傳輸方向,i = O代表上行,i = I代表下行;N表示所述LTE230M系統實際占用的所述子帶的數目;則所述LTE230M系統在時間段Ts內的平均流量F可以表示為±V.±e^WJx(^RBNj)F=Nx-~--C I) T 1S其中,j的取值I 6,依次對應所述電網環節的發環節、輸環節、變環節、配環節、用環節和調環節,Θ j e {O, 1};N的取值I 40,對應230MHz頻段內系統所占用的所述子帶的數目,I代表單子帶,40代表全子帶,其它數值則代表多子帶。其中,步驟(S202)用電環節用電信息采集的方式包括a)定時自動采集;按采集任務設定的時間間隔自動采集終端數據,自動采集時間、間隔、內容、對象可設置;b)隨機召測;根據實際工程,隨時人工召測數據;c )主動上報;將重要事件上報主站,或定時發送任務設置將數據定時上報主站。其中,計算平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模型包括依次連接的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1、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和流量計算模塊S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模型包括依次連接的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和流量計算模塊S3。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量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用于確定數據源的電網環節或目標終端的電網環節。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量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用于確定數據的傳輸方向、各個傳輸方向上數據占所述流量的比重和電網各個環節傳輸的數據量占其流量的比重。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量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計算模塊S3用于確定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傳輸的流量。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網環節包括發環節、輸環節、變環節、配環節、用環節和調環節。6.一種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的流量模型及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在電網系統的主站側,將數據包解析得到的數據源的IP地址或目標終端的IP地址,與IP地址庫比對,并確定數據源的電網環節或目標終端的電網環節; (2)權重系數確定模塊S2根據數據的源或目標終端確定數據傳輸方向、各個傳輸方向上數據占所述流量的比重和電網各個環節傳輸的數據量占其流量的比重; (3)流量計算模塊S3在電網系統的主站側,根據步驟(I)和步驟(2)得到的數據,并依據流量計算公式,確定LTE230M電力無線通信傳輸的流量。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包括如下步驟 5201:主站前置機根據接收或發送數據的源或目標終端,由接收或發送確定數據傳輸方向,并依次判定電網環節解析模塊SI確定的電網環節; 5202:根據步驟(S201)中電網環節數據傳輸方向,判斷傳輸數據的終端是否來源于所述電網環節中的用電環節,并為用電信息采集業務的數據傳輸; 5203:若所述數據傳輸來源于用電信息采集業務,則分別統計用電信息采集方式的字節數,計算流量統計時間段內主站前置機接收或發送的電網總字節數,以確定所述用電信息采集方式的每一種方式占流量的權重; S204:若所述數據傳輸來源不屬于用電信息采集業務,則分別統計電網環節對應的字節數,并計算流量統計時間段內主站前置機接收或發送的電網總字節數,以確定所述電網環節的每一個環節占流量的權重; S205:根據步驟(S2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祥珍,賀金紅,臧志斌,林大朋,歐清海,何清素,曾令康,余斌,李麗麗,富志偉,孔令雷,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深圳市國電科技通信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