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體外循環管路,包括靜脈管路、動脈管路和超濾管路,其中體外循環管路的管路內徑為2~4mm,外徑為3~6mm。在用于治療心衰患者的脫水裝置血泵流量一定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管路的管徑比常規管路的管徑細,血液在管路中的流速提高,避免了血液在管路中的凝固現象;體外循環管路的總體外循環血量為25~80ml,在設備啟動和結束治療回血階段,降低了對循環的沖擊;配備有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機械性心衰脫水裝置的血泵的流量為10~60ml/min,血泵流量小于心排量的2%,不影響血流動力學的穩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機械性心衰脫水裝置的體外循環管路。
技術介紹
體外循環管路是與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濾過器、血液濾過器等血液凈化裝置配套使用的一次性管路。中國專利文獻CN201290926Y公開了一種血液透析管道,中國專利文獻CN201049096Y公開了一種一次性使用的血液透析管路,但上述現有技術均是為了配合傳統血液透析/濾過設備的高流量和透析器的大的膜面積而設置,其循環管路管徑較粗。 目前臨床上體外循環管路管徑約8mm,體外循環血量約200 300ml,心衰患者常常存在液體負荷過重的情況,在使用設備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脫水治療時,較高的體外循環血量在設備啟動和結束治療回血階段,短時間內大量液體進入體內,快速增加了心臟前負荷,對血液循環的沖擊大,不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而且,現用的體外循環管路直徑粗大,需要較高的血泵流量與其匹配,會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心衰病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的體外循環管路管徑粗、體外循環血量大,不適于心衰患者治療的問題。因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體外循環管路來實現脫水,以適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為解決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靜脈管路(I),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濾器接頭(10)、靜脈滴壺(12)以及第一魯爾接頭(5),其中靜脈滴壺帽(13)處還連接有靜脈壓測壓管路(19)和排氣管路(24);動脈管路(2),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第一魯爾接頭(5)、預沖管路(25)、動脈壓測壓管路(20)、泵管(16)、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1)、肝素輸送管路(26)以及濾器接頭(10);超濾管路(3),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濾器魯爾接頭(22)、漏血檢測壺(17)、泵管(16)以及第一魯爾接頭(5),其中漏血檢測壺帽(18)處還連接有超濾壓測壓管路(23);其特征在于,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管路內徑為2 4mm,外徑為3 6mm。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總體外循環血量為25 80ml。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總體外循環血量為60ml。一種用于治療心力衰竭的機械性心衰脫水裝置,包括權利要求I 3任一所述的體外循環管路和與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相適應的血泵。所述血泵的流量優選為10 60ml/min。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是(I)體外循環管路的管路內徑為2 4mm,在脫水裝置血泵流量一定的情況下,本技術的管路的管徑比常規管路的管徑細,從而提高了血液在管路中的流速,避免了血液在管路中的凝固現象;(2)總體外循環血量為25 80ml,體外循環血量小在設備啟動和結束治療回血階段,降低了對血液循環的沖擊;(3)配備有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機械性心衰脫水裝置的血泵的流量為10 60ml/min,血泵流量小于心排量的2%,不影響血流動力學的穩定。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靜脈管路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動脈管路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超濾管路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用于患者治療時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為I-靜脈管路,2-動脈管路,3-超濾管路,4-第一魯爾接頭保護帽,5-第一魯爾接頭,6-管路卡扣,7-第二魯爾接頭,8-第二魯爾接頭保護帽,9-空氣過濾器,10-濾器接頭,11_濾網,12-靜脈滴壺,13-靜脈滴壺帽,14-二通,15-泵管與管路接頭,16-泵管,17-漏血檢測壺,18-漏血檢測壺帽,19-靜脈壓測壓管路,20-動脈壓測壓管路,21-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2-濾器魯爾接頭,23-超濾壓測壓管路,24-排氣管路,25-預沖管路,26-肝素輸送管路。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應當說明的是,本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的使用方法,而并不能將本技術的范圍局限于此。結合圖4可以看出根據本技術所述的用于機械性心衰脫水裝置的體外循環管路,包括靜脈管路I、動脈管路2以及超濾管路3 ;如圖I所示的靜脈管路I作為回血管路,連接設備的超濾器與人體的外周靜脈,將經過超濾的血液送回人體內,所述靜脈管路I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濾器接頭10、靜脈滴壺12以及第一魯爾接頭5,其中靜脈滴壺12的內部還設置有濾網11,以避免凝血阻塞針頭,甚至進入患者靜脈血管,所述靜脈滴壺12還具有靜脈滴壺帽13,靜脈滴壺帽13處連接有排氣管路24和帶有空氣過濾器9的靜脈壓測壓管路19,其中排氣管路24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魯爾接頭7,所述第二魯爾接頭7配備有第二魯爾接頭保護帽8,另外連接第一魯爾接頭5和靜脈滴壺12的管路、連接靜脈滴壺12和濾器接頭10的管路及排氣管路24上還設置有管路卡扣6 ;如圖2所示的動脈管路2作為抽血管路,連接設備的超濾器與人體的外周靜脈,將需要超濾的血液由人體輸送到超濾器,所述動脈管路2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第一魯爾接頭5、預沖管路25、帶有空氣過濾器9的動脈壓測壓管路20、泵管16、帶有空氣過濾器9的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1、肝素輸送管路26以及濾器接頭10,其中,預沖管路25、動脈壓測壓管路20、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1和肝素輸送管路26分別通過三通14與所述管路相連接,泵管16通過泵管與管路接頭15與所述管路相連接,另外在連接第一魯爾接頭5與預沖管路25的管路上設置有管路卡扣6,并且預沖管路25、動脈壓測壓管路20、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1和肝素輸送管路26上也分別設置有管路卡扣6 ;如圖3所示的超濾管路3,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濾器魯爾接頭22、漏血檢測壺17、泵管16以及第一魯爾接頭5,其中漏血檢測壺帽18處還連接有帶有空氣過濾器9的超濾壓測壓管路23,在超濾壓測壓管路23上還設置有管路卡扣6,并且泵管16通過泵管與管路接頭15與所述管路相連接;其中,所述靜脈管路I、所述動脈管路2和所述超濾管路3上的第一魯爾接頭5均配備有第一魯爾接頭保護帽4,且所述管路的內徑為2 4mm,外徑為3 6mm,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總體外循環血量為25 80ml,其中體外循環管路的最佳總體外循環血量為60ml,泵管所用材料為醫用級硅膠管,其余管路所用材料為醫用級透明PVC。在使用所述的體外循環管路對患者進行脫水治療時,首先將超濾器固定在配合使用的儀器上;將靜脈滴壺12置入儀器靜脈壺卡座中,分別將靜脈壓測壓管路19與儀器的壓力接口連接,將濾器接頭中10與超濾器靜脈接口連接,并將靜脈管路I置入儀器上的空氣檢測器和靜脈夾中;手動轉動儀器血泵,將動脈管路2的泵管16嵌入儀器泵頭中,并分別將 動脈壓測壓管路20、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1與儀器壓力接口連接,將濾器接頭10與超濾器動脈接口連接;將漏血檢測壺17置入儀器漏血檢測器中,手動轉動儀器超濾泵,將超濾管路3的泵管16嵌入儀器泵頭中,并分別將超濾壓測壓管路23與儀器壓力接口連接,將濾器魯爾接頭22與超濾器對應接口連接;將超濾液袋懸掛于儀器掛鉤上,并與超濾管路的第一魯爾接頭5連接,在心衰患者的脫水治療過程中與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相適應的血泵的流量設置為 10 60ml/min。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體外循環管路,包括:靜脈管路(1),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濾器接頭(10)、靜脈滴壺(12)以及第一魯爾接頭(5),其中靜脈滴壺帽(13)處還連接有靜脈壓測壓管路(19)和排氣管路(24);動脈管路(2),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第一魯爾接頭(5)、預沖管路(25)、動脈壓測壓管路(20)、泵管(16)、濾器前壓測壓管路(21)、肝素輸送管路(26)以及濾器接頭(10);超濾管路(3),包括通過管路依次相連接的濾器魯爾接頭(22)、漏血檢測壺(17)、泵管(16)以及第一魯爾接頭(5),其中漏血檢測壺帽(18)處還連接有超濾壓測壓管路(23);其特征在于,所述體外循環管路的管路內徑為2~4mm,外徑為3~6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新慶,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哈特凱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