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簡易定量脂肪注射器,注射器本體(1)可拆卸地安裝在針筒架(2)的前端,針筒架(2)的后端固定連接導向套(5),導向套(5)中穿設推動桿(6),推動桿(6)上均勻密布有驅動齒(7),導向套(5)的下方固定連接握柄(8),握柄(8)上交叉鉸接扳動手柄(9),扳動手柄(9)的上端鉸接驅動刀片(11),驅動刀片(11)能抵住驅動齒(7)并推動推動桿(6)向前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注射器本體可拆卸地安裝在針筒架上,在針筒架上設置定量推動裝置,從而使注射器本體不僅可以迅速更換,而且可以在人體脂肪注射手術中實現定量注射,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安裝拆卸便捷、生產成本低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講,特別涉及一種簡易定量的脂肪注射器。
技術介紹
目前,脂肪注射技術是整形美容外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通過將多余的脂肪抽吸并處理后,注射到需要的部位,從而實現畸形矯正、美容、形態改變的目的。另外,脂肪注射還在創傷愈合、缺血性潰瘍等疾病的治療上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研究表明,微量、定量或多點脂肪注射能顯著增加移植脂肪的存活率。現有脂肪注射常規的手術器械為普通注射器,由于其成本低、來源廣泛和使用便捷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但是使用普通注射器采用全手工操作,無法實現定量、微量注射,從而降低了移植脂肪的存活率,增加了脂肪液化和壞死的機率,會影響手術效果。現有的定量注射器用于動物手術,其結構過于復雜、成本高、不利于清洗、不適合 高溫消毒、不適合人體手術使用。另外,現有動物用定量注射器多為自帶容器,不便清洗和消毒,并且其復雜的注射道增加了對脂肪的損害,會降低脂肪的存活率,不適于人體脂肪注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人體使用的簡易定量脂肪注射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簡易定量脂肪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本體(I)可拆卸地安裝在針筒架(2)的前端,該針筒架(2)的后端固定連接有導向套(5),在導向套(5)中穿設有推動桿¢),該推動桿¢)的前端能推動注射器本體(I)的活塞桿(Ic)向前運動,且推動桿(6)上沿軸心線方向均勻密布有驅動齒(7),在所述導向套(5)的下方固定連接有握柄(8),該握柄(8)上設置有扳動手柄(9),所述扳動手柄(9)的上部與握柄(8)的上部交叉鉸接,并在扳動手柄(9)的上端鉸接有驅動刀片(11),該驅動刀片(11)與扳動手柄(9)之間設置有小回位彈簧(12),當所述扳動手柄(9)向后扳下時,驅動刀片(11)能夠抵住驅動齒(7)并推動推動桿¢)向前運動。本技術通過將注射器本體可拆卸的安裝在針筒架上,在針筒架上設置定量的推動裝置,扳動手柄的向后扳下使驅動刀片向上卡入推動桿上的驅動齒,并通過該驅動齒推動推動桿向前移動,直至導向套的后端擋住該驅動刀片,于是每一次向后扳下扳動手柄都能使推動桿向前移動固定的距離,同時推動桿前端推動注射器本體的活塞桿每一次向前推進同樣的距離,最終實現定量的注射。注射器本體可拆卸更換,針筒架和推動桿不僅可以重復使用,而且易于拆裝、消毒,適用于人體脂肪注射手術。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安裝拆卸便捷,生產成本低等特點。所述針筒架(2)的前端固定有支架(3),注射器本體(I)的針筒頭(Ia)支撐在支架(3)上,所述針筒架(2)中部固定有卡環(4),注射器本體(I)的針筒(Ib)卡裝在該卡環(4)內。通過針筒架上的支架將針筒頭支撐,并結合卡環將針筒卡裝住,不僅能夠將注射器本體穩固的安裝在支架上,而且能方便注射器本體的更換。所述支架(3)為方形片狀結構,在支架(3)上開有“U”形缺口,注射器本體(I)的針筒頭(Ia)支撐在該“U”形缺口內,采用方形片狀上開“U”形缺口的支架,其結構簡單、美觀且牢固。所述卡環(4)為不閉合的圓環結構,卡環(4)的開口在其頂部,所述注射器本體(I)的針筒(Ib)通過開口卡裝入卡環(4)內。以上卡環結構不僅造型簡單,加工制作容易,而且裝入及取出針筒非常方便,同時能確保針筒安裝的穩固性。所述扳動手柄(9)與握柄(8)鉸接點的下方設有扭簧(10),該扭簧(10)的一個支腳與扳動手柄(9)的下部連接,扭簧(10)的另一個支腳與握柄(8)的下部連接。扳動手柄 與握柄的鉸接點下方設置扭簧,使扳動手柄向后扳下之后可以通過扭簧自動回位,這樣操作更加連續、便捷、省力。所述導向套(5)為前大后小的臺階形圓柱結構,所述針筒架(2)的后端和握柄(8)的上端均固定在導向套(5)的前段上,在導向套(5)后段的底部設置有沿軸心線方向開設的長條狀第一缺口,所述驅動刀片(11)可以伸入該第一缺口中。以上結構能夠防止推動桿的后段在長期使用后發生彎曲變形,并且不影響驅動刀片推動推動桿向前運動。作為優化,所述導向套(5)的后段上套裝有圓筒狀的換擋旋鈕(13),該換擋旋鈕的底部設置有與第一缺口相對應的長條狀第二缺口,在所述導向套(5)后段的頂部豎直固定有限位桿(14),該限位桿(14)位于換擋旋鈕(13)頂部開設的換擋缺口中。設置換擋旋鈕和限位桿使驅動刀片每次前進的距離可以隨檔位的變換而調整,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并且檔位調節既方便又快捷。為了使造型美觀、有利于加工制造,并能夠更加便捷地實現換擋,所述換擋旋鈕后段頂部的換擋缺口為“S”形。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將注射器本體可拆卸地安裝在針筒架上,在針筒架上設置定量推動裝置,并且該推動裝置易于拆裝、清洗、消毒,符合人體手術器械要求,從而使注射器本體不僅可以迅速更換,而且可以在人體脂肪注射手術中實現定量注射,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安裝拆卸便捷、生產成本低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卡環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圖3和圖4所示,本技術由注射器本體I、針筒架2、支架3、卡環4、導向套5、推動桿6、驅動齒7、握柄8、扳動手柄9、扭簧10、驅動刀片11、小回位彈簧12、換擋旋鈕13和限位桿14等部件構成。其中,注射器本體I由針筒頭la、針筒Ib和活塞桿Ic構成,其結構和連接關系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所述針筒架2的前端豎直固定有支架3,該支架3為方形片狀結構,在支架3上端開有“U”形缺口,注射器本體I的針筒頭Ia支撐在該“U”形缺口內。所述針筒架2中部固定有卡環4,該卡環4為不閉合的圓環結構,卡環4的開口在其頂部,所述注射器本體I的針筒Ib通過卡環4頂部的開口卡裝入卡環4內。所述針筒架2的后端固定連接有圓柱狀導向套5,該導向套5沿其軸心線設置有通孔,且導向套5為前大后小的臺階形圓柱結構,所述針筒架2的后端固定在導向套5前端面的底部,在導向套5后段的底部沿軸心線方向開設有長條狀的第一缺口,在導向套5后段的頂部豎直固定連接有限位桿14,該限位桿14為圓柱狀。如圖I和圖2所示,所述導向套5的后段上套裝有圓筒狀的換擋旋鈕13,該換擋旋鈕13的底部靠后位置設置有與第一缺口相對應的長條狀第二缺口,所述換擋旋鈕13后段頂部設置有“S”形的換擋缺口,所述限位桿14位于換擋旋鈕13頂部開設的換擋缺口中。所述導向套5的通孔中穿設有推動桿6,推動桿6的直徑與導向套5的通孔直徑相適應,該推動桿6的桿體上設置有與桿體軸心線垂直的環狀驅動齒7,該驅動齒7均勻密布在推動桿6的桿體上,并且推動桿6的軸心線與注射器本體I的軸心線重合,推動桿6的前端能推動注射器本體I的活塞桿Ic向前運動。 如圖I或圖2所示,在導向套5的下方固定連接有握柄8,該握柄8上設置有扳動手柄9,所述扳動手柄9的上部與握柄8的上部交叉鉸接。在所述扳動手柄9與握柄8鉸接點的下方設有扭簧10,該扭簧10的一個支腳與扳動手柄9的下部連接,扭簧10的另一個支腳與握柄8的下部連接。所述扳動手柄9的上端鉸接有驅動刀片11,該驅動刀片11與扳動手柄9之間設置有小回位彈簧12,當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易定量脂肪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本體(1)可拆卸地安裝在針筒架(2)的前端,該針筒架(2)的后端固定連接有導向套(5),在導向套(5)中穿設有推動桿(6),該推動桿(6)的前端能推動注射器本體(1)的活塞桿(1c)向前運動,且推動桿(6)上沿軸心線方向均勻密布有驅動齒(7),在所述導向套(5)的下方固定連接有握柄(8),該握柄(8)上設置有扳動手柄(9),所述扳動手柄(9)的上部與握柄(8)的上部交叉鉸接,并在扳動手柄(9)的上端鉸接有驅動刀片(11),該驅動刀片(11)與扳動手柄(9)之間設置有小回位彈簧(12),當所述扳動手柄(9)向后扳下時,驅動刀片(11)能夠抵住驅動齒(7)并推動推動桿(6)向前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申霄,
申請(專利權)人:申霄,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