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防濺瓶,其包括防濺瓶體,防濺瓶體的上端部設置有出口管,防濺瓶體的下端部設有進口管,進口管上設置敞開端以及封閉端,敞開端插入防濺瓶體內、且敞開端的端面與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平齊,封閉端的管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孔,進氣孔靠近封閉端的底部。通過將敞開端設置在防濺瓶體的下端部、且敞開端的端面與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平齊,那么工作時,被蒸發(fā)的氣體進入的防濺瓶體內后,從出口管進入儀器設備中,而冷凝液聚集在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后,從敞開端流入進口管,從進氣孔直接回流至蒸發(fā)皿中,這樣的設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時也便于實驗后的清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應用于化學實驗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化學實驗領域中的一種儀器,特別是一種新型防濺瓶。
技術介紹
防濺瓶,即緩沖瓶,是化學實驗領域中常用到的一種儀器?,F(xiàn)有的防濺瓶,其一般包括球形的防濺瓶體、出口管以及進口管,進口管上設有封閉端以及敞開端,封閉端插入防濺瓶體的內腔,且留有一節(jié)管體在防濺瓶體的內腔上,在該節(jié)留在防濺瓶體的管體上設置有排氣孔,且排氣孔中離瓶底有一定的距離。該防濺瓶工作前,將進口管插入蒸發(fā)皿中,出口管插入儀器設備中,且防濺瓶傾斜安裝,該夾角有蒸發(fā)皿與儀器設備間的位置決定。工作時,被蒸發(fā)的氣體沿著進口管并從排氣孔進去球形的防濺瓶體后,從出口管進入儀器設備中。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氣體碰到防濺瓶體后變成冷凝液,由于在排氣孔離瓶底有一定的距離,故該冷凝液無法直接沿著進口管回流至蒸發(fā)皿中。需要將本防濺瓶拆卸下來后,才能將防濺瓶體內的冷凝液倒回至蒸發(fā)皿中,這樣,操作麻煩,且影響實驗的正常進行。實 驗結束后,由于防濺瓶留有一節(jié)管體在防濺瓶體的內腔上,導致在清洗過程麻煩,清洗有死角。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防濺瓶,其能使防濺瓶中冷凝液直接回流至蒸發(fā)器中,并且實驗后容易清洗。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新型防濺瓶,其包括防濺瓶體,所述防濺瓶體的上端部設置有出口管,防濺瓶體的下端部設有進口管,所述進口管上設置敞開端以及封閉端,所述敞開端插入防濺瓶體內、且敞開端的端面與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平齊,所述封閉端的管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孔,所述進氣孔靠近封閉端的底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防濺瓶體為錐形的防濺瓶體。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氣孔的數(shù)量為2個,進氣孔均勻地設置在封閉端的管壁上。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進口管的內孔直徑略小于出口管的內孔直徑。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將敞開端設置在防濺瓶體的下端部、且敞開端的端面與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平齊,那么防濺瓶工作前,將進口管插入蒸發(fā)皿中,出口管插入儀器設備中,工作時,被蒸發(fā)的氣體從進氣孔進入進口管并沿著進口管進入的防濺瓶體內后,從出口管進入儀器設備中,而冷凝液聚集在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后,從敞開端流入進口管,并從進氣孔直接回流至蒸發(fā)皿中,這樣的設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時也便于實驗后的清洗。本技術可應用于化學實驗中。以下結合附圖及實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參照附圖說明圖1,一種新型防濺瓶,其包括防濺瓶體1,防濺瓶體I為錐形的防濺瓶體1,錐形的防濺瓶體I的上端部設置有出口管3,錐形的防濺瓶體I的下端部設有進口管2,進口管2上設置敞開端4以及封閉端5,敞開端4插入防濺瓶體I內、且敞開端4的端面與防濺瓶體I的內底部平齊,封閉端5的管壁上設有2個進氣孔6,進氣孔6均勻地設置在封閉端 徑。通過將敞開端4設置在防濺瓶體I的下端部、且敞開端4的端面與防濺瓶體I的內底部平齊,那么防濺瓶工作前,將進口管2插入蒸發(fā)皿中,出口管3插入相應儀器設備的管道中,工作時,被蒸發(fā)的氣體從進氣孔進入進口管2并沿著進口管2進入的防濺瓶體I內后,從出口管3進入儀器設備中,而在防濺瓶體I內形成的冷凝液聚集在防濺瓶體I的內底部后,從敞開端流入進口管2,并從進氣孔6直接回流至蒸發(fā)皿中,這樣的設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時也便于實驗后的清洗。以上是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創(chuàng)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技術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防濺瓶,其包括防濺瓶體(1),所述防濺瓶體(I)的上端部設置有出口管(3),防濺瓶體(I)的下端部設有進口管(2),所述進口管(2)上設置敞開端(4)以及封閉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敞開端(4)插入防濺瓶體(I)內、且敞開端(4)的端面與防濺瓶體(I)的內底部平齊,所述封閉端(5)的管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孔(6),所述進氣孔(6)靠近封閉端(5)的底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防濺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濺瓶體(I)為錐形的防濺瓶體。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防濺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6)的數(shù)量為2個,進氣孔(6)均勻地設置在封閉端(5)的管壁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防濺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管(2)的內孔直徑略小于出口管(3)的內孔直徑。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防濺瓶,其包括防濺瓶體,防濺瓶體的上端部設置有出口管,防濺瓶體的下端部設有進口管,進口管上設置敞開端以及封閉端,敞開端插入防濺瓶體內、且敞開端的端面與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平齊,封閉端的管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孔,進氣孔靠近封閉端的底部。通過將敞開端設置在防濺瓶體的下端部、且敞開端的端面與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平齊,那么工作時,被蒸發(fā)的氣體進入的防濺瓶體內后,從出口管進入儀器設備中,而冷凝液聚集在防濺瓶體的內底部后,從敞開端流入進口管,從進氣孔直接回流至蒸發(fā)皿中,這樣的設置,操作方便,并便于冷凝液的回收利用,同時也便于實驗后的清洗。本技術可應用于化學實驗中。文檔編號B01L3/00GK202621189SQ20122027452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1日專利技術者陶正國, 孫俊, 孫丹丹, 陳小兵 申請人:廣州立達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防濺瓶,其包括防濺瓶體(1),所述防濺瓶體(1)的上端部設置有出口管(3),防濺瓶體(1)的下端部設有進口管(2),所述進口管(2)上設置敞開端(4)以及封閉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敞開端(4)插入防濺瓶體(1)內、且敞開端(4)的端面與防濺瓶體(1)的內底部平齊,所述封閉端(5)的管壁上設有至少一個進氣孔(6),所述進氣孔(6)靠近封閉端(5)的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陶正國,孫俊,孫丹丹,陳小兵,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立達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