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包括直徑上粗下細的圓錐形導管,所述導管內設有至少兩層過濾器托套,所述導管的上部側面開有進液槽,所述進液槽上連接有與導管相交的滑道;所述導管和滑道均為雙層結構,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外層為金屬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熔液通過滑道按自然流動的方式注入導管,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現象,遏制氧化物的產生,提高產品合格率;導管和滑道均為雙層結構,在高溫熔液注入的過程中沒有侵蝕現象,提高了熔液的保溫能力,并能防止來自外部的沖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
技術介紹
鑄鍛造時通常會用到熔液注入裝置,通過熔液注入裝置將定量熔液移送到模具中。如圖I所示,現有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包括一個導管1,導管I內設有兩層過濾器托套2,過濾器托套2上安裝有陶瓷過濾網3,過濾器托套2上設有延長到導管I外部的把手4 ;現有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I)熔液注入是采取從導管I的正上方利用長柄勺傾倒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在長柄勺和導管I的垂直空間里因漏液現象產生氧化物,氧化物混入熔液隨熔液流入下部模具 內部,成為降低產品合格率的主要原因;2)導管I采用鋼鐵制成,鋼鐵被高溫熔液侵蝕產生氧化物導致熔液純度降低,并且鋼鐵的熱傳導度高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故不能維持熔液的固定溫度;3)導管I內部安裝的兩層過濾器托套2與把手4 一體性連接,當導管I的長度變化時,無法調整上部過濾器托套2與下部過濾器托套2之間的間隔距離;4)過濾器托套2的棱角2a采取尖角的形態,導致這部分應力集中,所以容易破損,并且氧化物容易附著在棱角部位,在熔液注入時容易混入熔液內部。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能防止漏液現象,遏制氧化物的產生,提高產品合格率。本技術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包括直徑上粗下細的圓錐形導管,所述導管內設有至少兩層過濾器托套,所述導管的上部側面開有進液槽,所述進液槽上連接有與導管相交的滑道。進一步,所述導管和滑道均為雙層結構,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外層為金屬層;進一步,所述導管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與下部的過濾器托套相互獨立分離;進一步,所述導管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上設有延長到導管外部的把手;進一步,所述導管內的過濾器托套的棱角為倒角;進一步,所述導管上方設有加熱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術在導管入口側安裝了滑道,熔液通過滑道按自然流動的方式注入導管,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現象,遏制氧化物的產生,提高產品合格率;2)導管和滑道均為雙層結構,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在高溫熔液注入的過程中沒有侵蝕現象,并且即使外部的溫度變化,對熔液溫度的影響也較小,提高了熔液的保溫能力,外層為金屬層,能防止來自外部的沖擊(加熱及冷卻帶來的熱沖擊和直接沖擊),有效保護用脆性的陶瓷層;3)導管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與下部的過濾器托套相互獨立分離,可根據導管的長度變化適當的設定上部過濾器托套與下部過濾器托套之間的間隔距離,從而可讓熔液注入狀態保持良好;4)過濾器托套的棱角為倒角,可提高耐久性和防止氧化物的附著;5)導管上方設有加熱裝置,使各陶瓷過濾網不冷卻并維持適當溫度,在熔液注入導管的時候起防止熔液凝固的作用。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圖I為現有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組合狀態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圖2為本技術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組合狀態剖視圖),如圖所示,本技術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包括直徑上粗下細的圓錐形導管1,所述導管I內設有至少兩層過濾器托套2,所述導管I的上部側面開有進液槽5,所述進液槽5上連接有與導管I相交的滑道6 ;熔液通過滑道6按自然流動的方式注入導管I,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現象,遏制氧化物的廣生,提聞廣品合格率。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I和滑道6均為雙層結構,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外層為金屬層;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在高溫熔液注入的過程中沒有侵蝕現象,并且即使外部的溫度變化,對熔液溫度的影響也較小,提高了熔液的保溫能力,外層為金屬層,能防止來自外部的沖擊(加熱及冷卻帶來的熱沖擊和直接沖擊),有效保護用脆性的陶瓷層。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I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2與下部的過濾器托套2相互獨立分離。如果上部過濾器托套2和下部過濾器托套2的垂直間隔太小的話,會出現熔液流動不暢引起的凝滯現象,同時會增加熔液冷卻時間和引起氧化物的發生,相反,垂直間隔太大的話,熔液亂流導致漏液現象,引起熔液溫度急劇下降,成為各陶瓷過濾網3被阻塞的原因。本技術中,上部過濾器托套2與下部過濾器托套2相互獨立分離,可根據導管I的長度變化調整上部過濾器托套2與下部過濾器托套2之間的間隔距離,從而可讓熔液注入狀態保持良好。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I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2上設有延長到導管I外部的把手4 ;把手4用于安裝、拆卸上部的過濾器托套2,下部的過濾器托套2安裝、拆卸時需要利用像夾子一樣的工具。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I內的過濾器托套2的棱角2a為倒角;可提高耐久性和防止氧化物的附著。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管I上方設有加熱裝置7 ;使各陶瓷過濾網3不冷卻并維持適當溫度,在熔液注入導管I的時候起防止熔液凝固的作用。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參照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 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徑上粗下細的圓錐形導管(1),所述導管(I)內設有至少兩層過濾器托套(2),所述導管(I)的上部側面開有進液槽(5),所述進液槽(5)上連接有與導管(I)相交的滑道(6)。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和滑道(6)均為雙層結構,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外層為金屬層。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2)與下部的過濾器托套(2)相互獨立分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內上部的過濾器托套(2 )上設有延長到導管(I)外部的把手(4)。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內的過濾器托套(2)的棱角(2a)為倒角。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I)上方設有加熱裝置(7)。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包括直徑上粗下細的圓錐形導管,所述導管內設有至少兩層過濾器托套,所述導管的上部側面開有進液槽,所述進液槽上連接有與導管相交的滑道;所述導管和滑道均為雙層結構,內層為耐熱陶瓷層,外層為金屬層。本技術中,熔液通過滑道按自然流動的方式注入導管,取代原有的直下方式,能防止漏液現象,遏制氧化物的產生,提高產品合格率;導管和滑道均為雙層結構,在高溫熔液注入的過程中沒有侵蝕現象,提高了熔液的保溫能力,并能防止來自外部的沖擊。文檔編號B22D35/04GK202621903SQ20122029834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專利技術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鑄鍛造用熔液注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徑上粗下細的圓錐形導管(1),所述導管(1)內設有至少兩層過濾器托套(2),所述導管(1)的上部側面開有進液槽(5),所述進液槽(5)上連接有與導管(1)相交的滑道(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忠鎖,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忠相鋁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