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燙電焊鉗,它包括上鉗嘴(1)、上把手(2)、復位彈簧(3)、連接架(4)、手柄(5)以及導電體(6),導電體(6)與手柄(5)之間設有連嘴絕緣隔熱塊(7),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7)前端成為下鉗嘴(7.1),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上把手(2)鉸接。可以隔絕導電體將熱量傳遞給手柄且安全性能更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焊接設備技術領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焊接設備
,尤其是涉及一種防燙電焊鉗。
技術介紹
現有的電焊鉗主要由鉗嘴、上把手、彈簧、連接架、絕緣手柄以及安裝在絕緣手柄內的導電體組成;電焊鉗通過鉗嘴夾持焊條,由導電體向焊條傳輸大量的電流,焊條與被焊接本體之間產生電弧熔化焊條而實現焊接。現有電焊鉗上的導電體基本采用銅質材料制作,導電體后端用于連接和固定電源線,導電體的前端成為電焊鉗的下鉗嘴。導電體前端兩側下彎形成兩折邊,使導電體前端成為U型槽,下彎的兩折邊抵觸在絕緣手柄內壁上,并通過螺釘穿過絕緣手柄將導電體固定在絕緣手柄內。上述結構的電焊鉗存在以下不足一,導電體下彎的兩折邊與絕緣手柄直接接觸, 當電焊鉗在連續焊接一段時間后,焊條與被焊接本體之間的電弧產生的大量熱量以及工作時導電體本身電流產生的熱量就會通過導電體的兩折邊以及連接導電體和絕緣手柄的螺釘傳遞到絕緣手柄上,使絕緣手柄表面溫度可達四十度以上,操作者容易感到很燙手,使操作者不得不停下來,待手柄冷卻后再繼續焊接,影響了工作進度。二,導電體通過螺釘固定在手柄上,螺釘的桿部直接螺接在導電體上,由于電焊鉗工作時,導電體帶電,導致螺釘也帶電,而螺釘頭露在絕緣手柄的螺釘孔內,存在安全隱患,操作者的手指容易觸碰到露在螺釘孔內的螺釘頭,發生觸電事故。綜上所述,目前電焊鉗手柄發燙是操作者無法長時間使用電焊鉗的主要原因;手柄上的螺釘帶電,是發生觸電事故的原因所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隔絕導電體將熱量傳遞給手柄且安全性能更好的防燙電焊鉗。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燙電焊鉗,它包括上鉗嘴、上把手、復位彈簧、連接架、手柄以及導電體,導電體與手柄之間設有連嘴絕緣隔熱塊,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前端成為下鉗嘴,連嘴絕緣隔熱塊與上把手鉸接。導電體與連嘴絕緣隔熱塊相連,連嘴絕緣隔熱塊與手柄相連。連嘴絕緣隔熱塊前段部分的邊緣向上延伸形成半封閉環,導電體位于半封閉環形成的容置腔內。連嘴絕緣隔熱塊與上把手鉸接是指連接架固定在上把手上,連嘴絕緣隔熱塊與連接架鉸接。所述的導電體與連嘴絕緣隔熱塊相連是指導電體上設有螺紋孔I,連嘴絕緣隔熱塊上設有通孔I,導電體與連嘴絕緣隔熱塊經螺釘I螺接。連嘴絕緣隔熱塊與手柄相連是指連嘴絕緣隔熱塊從前端至后端間設有至少一個螺帽,手柄經螺釘II穿過手柄和連嘴絕緣隔熱塊螺接在螺帽上,螺釘II的螺桿端面和螺帽與導電體之間均有間隙。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上設有下凹腔,螺帽限位在下凹腔內。所述的螺帽可鑲嵌在連嘴絕緣隔熱塊內。所述的螺釘II的頭部包有一層聚丙烯PP絕緣層。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為酚醛樹脂玻璃纖維增強模塑料連嘴絕緣隔熱塊或為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增強模塑料連嘴絕緣隔熱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防燙電焊鉗在導電體與手柄之間增加一塊連嘴絕緣隔熱塊,并且連嘴絕緣隔熱塊與導電體單獨連接,連嘴絕緣隔熱塊與手柄單獨連接,由于連嘴絕緣隔熱塊是一種隔熱、阻燃、絕緣物體,這樣導電體上的熱量和電流就不會直接傳遞給手柄;此外,連接連嘴絕緣隔熱塊與手柄的螺釘II和螺帽與導電體之間均有間隙,意味著螺釘II和螺帽均不與導電體接觸,這樣一來,導電體上的熱量和電流無法通過螺 釘II和螺帽間接傳遞給手柄;所以最終,導電體上的熱量和電流無法直接和間接傳遞到手柄上,因此,本技術的電焊鉗長時間使用手柄也不會出現高溫度(超過40°C)的狀態,螺釘II與導電體沒有接觸,因此螺接在手柄上的螺釘II不帶電,安全性能更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整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連嘴絕緣隔熱塊示意圖。圖中,I、上鉗嘴,2、上把手,3、復位彈簧,4、連接架,5、手柄,6、導電體,7、連嘴絕緣隔熱塊,7. I、下鉗嘴,7. 2、半封閉環,7. 3、通孔I,7. 4、下凹腔,8、螺釘I,9、螺帽,10、螺釘II,10. I、聚丙烯PP絕緣層,11、彈簧座。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參照圖I、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一種防燙電焊鉗,它包括上鉗嘴I、上把手2、復位彈簧3、連接架4、手柄5以及導電體6,導電體6與手柄5之間設有連嘴絕緣隔熱塊7,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7前端成為下鉗嘴7. 1,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上把手2鉸接。本技術防燙電焊鉗還包括一彈簧座11,彈簧座11設在導電體6上表面,復位彈簧3的兩端分別與上把手2和彈簧座11相連,結合圖I所示。上鉗嘴I和上把手2 —體成型。導電體6與手柄5之間設有連嘴絕緣隔熱塊7,導電體6與連嘴絕緣隔熱塊7相連,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手柄5相連。為本技術的創新點,主要的目的是同時隔絕導電體6與手柄5的直接和間接接觸,這樣就能隔斷導電體6上的熱量和電流傳遞給手柄5。這是現有技術無法克服的地方。連嘴絕緣隔熱塊7前段部分的邊緣向上延伸形成半封閉環7. 2,導電體6位于半封閉環7. 2形成的容置腔內。確保導電體6能穩固的限位在連嘴絕緣隔熱塊7內,同時也避免導電體6與手柄5接觸。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上把手2鉸接是指連接架4固定在上把手2上,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連接架4鉸接。連接架4現有技術的電焊鉗當中也有,連接架4與上把手2的固定方式和位置與現有技術一致,此處省略。所述的導電體6與連嘴絕緣隔熱塊7相連是指導電體6上設有螺紋孔I,連嘴絕緣隔熱塊7上設有通孔I 7. 3,導電體6與連嘴絕緣隔熱塊7經螺釘I 8螺接。導電體6與連嘴絕緣隔熱塊7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多變,本實施例,只舉這個例子。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手柄5相連是指連嘴絕緣隔熱塊7從前端至后端間設有至少一個螺帽9,手柄5經螺釘II 10穿過手柄5和連嘴絕緣隔熱塊7螺接在螺帽9上,螺釘II 10的螺桿端面和螺帽9與導電體6之間均有間隙。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手柄5之間的連接強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多組螺帽9和螺釘II 10。本實施例中選取了兩組螺帽9和螺釘II 10。結合圖3所示,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7上設有下凹腔7. 4,螺帽9限位在下凹腔7.4內。下凹腔7. 4的形狀要求是在螺帽9在于螺釘II 10螺接時,能防止螺釘II 10轉動 即可。根據螺釘II 10的外形設置,比如螺釘II 10外形為六角或四角,那么下凹腔7. 4的形狀可為六角或四角,以限位住螺釘II 10轉動為主。選擇這樣的結構從工藝上來說,相對簡單些。此外也可以采取下面的結構,即螺帽9可鑲嵌在連嘴絕緣隔熱塊7內。上述的螺帽9的材質可以為鐵、銅、紫銅、不銹鋼等等。螺帽9可以用帶有螺紋孔的鐵片替代,這些都是簡單替換,依舊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所述的螺釘II 10的頭部包有一層聚丙烯PP絕緣層10. I。雙保險作用,即萬一使用當中電焊鉗出現損壞,導致螺釘II 10桿部與導電體6接觸后,在螺釘II 10頭部包有一層聚丙烯PP絕緣層10.1,可防止突發事件發生而觸點的可能。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7為酚醛樹脂玻璃纖維增強模塑料連嘴絕緣隔熱塊7或為不飽和聚酯玻璃纖維增強模塑料連嘴絕緣隔熱塊7。就是說連嘴絕緣隔熱塊7可以采用這兩種材料制成。由于這兩種材料具有絕緣、隔熱、阻燃的良好性能。本技術防燙電焊鉗的工作原理與現有的電焊鉗工作原理一樣,不同的地方在于本技術防燙電焊鉗工作時,焊條與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燙電焊鉗,它包括上鉗嘴(1)、上把手(2)、復位彈簧(3)、連接架(4)、手柄(5)以及導電體(6),其特征在于:導電體(6)與手柄(5)之間設有連嘴絕緣隔熱塊(7),所述的連嘴絕緣隔熱塊(7)前端成為下鉗嘴(7.1),連嘴絕緣隔熱塊(7)與上把手(2)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光明,
申請(專利權)人:周光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