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墻體用增強織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一經紗層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所述緯紗層疊置在第一經紗層的下方,所述第一經紗層中的各經紗與緯紗層中的各緯紗在結點處粘結固定,在所述緯紗層的下方還依次疊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二經紗層和無紡布層;所述第一經紗層中的經紗與第二經紗層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所述緯紗層中的各緯紗與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在結點處粘結固定,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與無紡布層粘結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織物抗拉強度高,保溫和隔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可應用于墻體增強、外墻保溫、屋面防水等建筑工程領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工程材料,尤其是應用于墻體增強、外墻保溫、屋面防水等方面的墻體用增強織物。
技術介紹
目前,應用于墻體增強、外墻保溫、屋面防水等方面的墻體用增強織物,通常采用以下二種結構,第一種采用的是以中堿和無堿玻璃纖維機織物為基材經耐堿處理而成的玻璃纖維網格布,這種網格布,由于其具有抗酸、堿性能及增強作用,因而在墻體增強及保溫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其能使外墻外保溫系統所受的應力均勻分散,與抹面膠漿一起共同組成外保溫體系的防護面層,抵抗自然界溫度和濕度變化,避免由于外力的碰撞擠壓所造成的整個保溫結構的變形或者意外撞擊所引起的面層開裂;在屋面防水方面,由于浙青本 身沒有強度,在四季溫度變化和風吹日曬等外力作用下,浙青難免開裂、滲漏,以致起不到防水作用,而添加了含有玻璃纖維網格布或其復合氈的防水卷材,可以增強其抗風化性和抗拉力強度,使其能承受各種應力的變化而不致開裂,從而獲得長久的防水效果,避免屋面滲漏給人們帶來麻煩。但是,由于這種網格布是將經緯紗通過織機交織形成,在織造過程中,由于經緯紗受到反復的拉伸和彎曲,因而編織后的經緯紗的強度、彈性和耐磨性較編織前有較大程度的降低,這樣降低了網格布所起的增強作用及效果,又由于經緯紗在受到損傷后易斷裂,因而其使用壽命也較短。第二種采用的是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經紗層與疊置在其下方的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兩者構成的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經紗層中的各經紗與所述緯紗層中的各緯紗在結點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這種結構的網格布,由于經紗層與緯紗層呈上下疊置布置,因而這種網格布未經織造加工,從而保證了織物中經緯紗的強度、彈性和耐磨性與加工前的相同,但這種網格布在實際使用中同樣也存在抗拉強度、保溫和隔熱效果以及使用壽命等方面不甚理想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抗拉強度更高、保溫和隔熱效果更好以及使用壽命更長的墻體用增強織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這樣一種墻體用增強織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一經紗層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所述緯紗層疊置在所述第一經紗層的下方,所述第一經紗層中的各經紗與緯紗層中的各緯紗在結點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在所述緯紗層的下方還依次疊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二經紗層和由無紡布構成的無紡布層;所述第一經紗層中的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所述緯紗層中的各緯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在結點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所述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通過粘合劑與所述無紡布層粘結固定。在本技術中,所述第一、第二經紗層中的經紗與所述緯紗層中的緯紗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的經、緯紗均為玻璃纖維紗。采用這樣的結構后,由于該織物由第一經紗層、緯紗層、第二經紗層和無紡布層依次疊置而成,經、緯紗在結點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所述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通過粘合劑與所述無紡布層粘結固定,因而這種織物未經織造,避免了經緯紗在織造過程中受到反復拉伸和彎曲,從而保證了加工后的經緯紗的強度、彈性和耐磨性與加工前的相同,又由于第一經紗層中的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這種對應設置的結構能使經紗的承受力更大,而且,由于緯紗層下方依次疊置有第二經紗層和無紡布層,因而這種織物與現有的網格布相比,其抗拉強度更高,更不易斷裂,保溫和隔熱效果更好,使用壽命更長。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圖I為本技術墻體用增強織物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圖I的仰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2和3所示的一種墻體用增強織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一經紗層I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2,所述緯紗層2疊置在所述第一經紗層I的下方,所述第一經紗層I中的各經紗與緯紗層2中的各緯紗在結點5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在所述緯紗層2的下方還依次疊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二經紗層3和由無紡布構成的無紡布層4 ;所述第一經紗層I中的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所述緯紗層2中的各緯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各經紗在結點6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各經紗通過粘合劑與所述無紡布層4粘結固定。如圖I至3所示,所述第一、第二經紗層1、3中的經紗與所述緯紗層2中的緯紗相互垂直設置。在本技術中,所述的經、緯紗均采用玻璃纖維紗,優選為中堿或者無堿玻璃纖維紗;本技術中的無紡布,可采用玻璃纖維無紡布或者合成纖維無紡布等,其單位面積克重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要而定,例如單位面積的克重設定為60 g/m2等。所述第一、第二經紗層1、3中的經紗密度與所述緯紗層2中的緯紗密度,可以根據實際使用需要而定,例如設定經紗密度為250根/米,經紗的號數為68 tex,緯紗密度為290根/米,緯紗的號數為300 tex等。本技術的織物經過試用,其具有抗拉強度高、保溫和隔熱效果好和使用壽命長的特點。權利要求1.一種墻體用增強織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一經紗層(I)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2),所述緯紗層(2)疊置在所述第一經紗層(I)的下方,所述第一經紗層(I)中的各經紗與緯紗層(2)中的各緯紗在結點(5)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緯紗層(2)的下方還依次疊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二經紗層(3)和由無紡布構成的無紡布層(4);所述第一經紗層(I)中的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所述緯紗層(2)中的各緯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各經紗在結點(6)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各經紗通過粘合劑與所述無紡布層(4)粘結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墻體用增強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經紗層(1、3)中的經紗與所述緯紗層(2)中的緯紗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的經、緯紗均為玻璃纖維紗。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墻體用增強織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一經紗層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所述緯紗層疊置在第一經紗層的下方,所述第一經紗層中的各經紗與緯紗層中的各緯紗在結點處粘結固定,在所述緯紗層的下方還依次疊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二經紗層和無紡布層;所述第一經紗層中的經紗與第二經紗層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所述緯紗層中的各緯紗與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在結點處粘結固定,第二經紗層中的各經紗與無紡布層粘結固定。本技術的織物抗拉強度高,保溫和隔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可應用于墻體增強、外墻保溫、屋面防水等建筑工程領域。文檔編號B32B7/12GK202623405SQ20122011544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6日專利技術者王占洪, 肖葉, 梁峰 申請人:常州市潤源經編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墻體用增強織物,包括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一經紗層(1)以及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緯紗構成的緯紗層(2),所述緯紗層(2)疊置在所述第一經紗層(1)的下方,所述第一經紗層(1)中的各經紗與緯紗層(2)中的各緯紗在結點(5)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緯紗層(2)的下方還依次疊置有由若干根相互間隔一定距離排列的經紗構成的第二經紗層(3)和由無紡布構成的無紡布層(4);所述第一經紗層(1)中的經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經紗上下兩兩對應設置,所述緯紗層(2)中的各緯紗與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各經紗在結點(6)處通過粘合劑粘結固定,所述第二經紗層(3)中的各經紗通過粘合劑與所述無紡布層(4)粘結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占洪,肖葉,梁峰,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潤源經編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