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載座椅組合床,包括座椅支架、坐墊和靠背墊,坐墊和靠背墊之間通過可鎖緊定位的鉸接機構連接,其主要特點是:在坐墊與座椅支架之間設有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通過該坐墊移動機構,即可以很方便的在需要時通過簡便的調整,將兩排座椅組合成平整的大床,實現坐、臥兩用。該座椅睡床結構設計合理,使用調整簡便,坐臥隨意,舒適大方。(*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車裝坐臥配套器具
,特別是用于具有雙排座椅以上的面包車、MPV, SUV、轎車等的一種車載座椅組合床。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小康人家加入了驢友和自駕游的隊伍。而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往往地處偏遠之地,沒有合適的住處。為了貪戀美麗的風景及野炊或垂釣的樂趣,很多人會選擇野營。但休息時宿營帳篷內既不舒適,也不安全。如果在車上休息,現有的面包車、MPV、SUV、轎車等乘用車,其內部后排座椅主要用于乘坐,不能平躺當作睡床使用,前排座椅雖然能夠向后傾斜,以提供臨時的座臥休息,但身體不能完全舒展,也不能徹底放松,更不能長時間休息。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房車,其價格讓絕大多數人望車興嘆,且即使有了房車,也不能天天當做代步工具使用。因此,擁有ー輛配備有床的自駕車,將會成為很多人的夢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擁有坐、躺雙重功能,能夠滿足野外作業(yè)或旅游及垂釣等人乘坐和睡眠需要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座椅睡床包括座椅支架、坐墊和靠背墊,坐墊和靠背墊之間通過可鎖緊定位的鉸接機構連接,其特征在干在坐墊與座椅支架之間設有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所述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是由滑道、滑桿和滑桿鎖緊機構組成,其中滑道采用截面為圓形或矩形的套管狀結構,其上部開有長槽孔,滑道分別設置在座墊兩側并位于座椅支架的頂部,在滑道內穿裝有可沿滑道移動的滑桿,滑桿的兩端設有坐墊支塊,該坐墊支塊伸出長槽孔外與坐墊底面骨架連接。所述滑桿鎖緊機構包括焊接在滑道上的齒條、與座墊骨架活動連接的旋轉軸12和固定連接在旋轉軸上的鎖框,所述旋轉軸上穿裝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坐墊上,另ー端固定在旋轉軸上,在旋轉軸與滑道之間設有連動件,該連動件通過鋼絲繩實現連動,在旋轉軸的一端設有操作手柄。所述坐墊的底部設有可折疊的活動支腿。所述滑道上設有I個以上的靠背墊塊。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車載座椅組合床,是利用現有的有中后排座椅或前后排座椅的面包車、MPV、SUV、轎車等乘用車的空間,在不破壞車的安全性能,不減少座椅數量的前提下改造而成。該座椅睡床可以很方便的在需要時通過簡便的調整,將車兩排座椅組合成平整的睡床,成為ー種可以供駕駛人或乘座人在疲勞時將車座椅當作徹底放松的睡床使用。是ー種能實現坐、臥兩用,其結構設計合理,使用調整簡便,坐臥隨意、舒適方便的車裝座椅睡床。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座椅組合床的展平狀態(tài)圖;圖3是座椅狀態(tài)下滑道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向視圖;圖5是座椅組合成床狀態(tài)下的滑道結構示意圖;圖6是滑桿鎖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看圖I、圖2、圖3、圖4、圖5,本技術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包括座椅支架I、坐墊2和靠背墊3,坐墊2和靠背墊3之間通過可鎖緊定位的鉸接機構10連接,該鉸接機構10采用常規(guī)的車裝座椅的靠背與坐墊連接機構,其結構不再贅述。在坐墊2與座椅支架I之間設有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是由滑道4、滑桿5和滑桿鎖緊機構組成,其中滑道4采用截面為圓形或矩形的套管狀結構,其上部開有長槽孔4-1,滑道4分別設置在座墊2的兩側,并位于座椅支架I的頂部,滑道4上設有I個以上的靠背墊塊6、7,在滑道4內穿裝有可沿滑道4移動的滑桿5,滑桿5的兩端設有坐墊支塊8、9,該坐墊支塊8、9伸出長槽孔4_1外,并與坐墊2底面骨架連接,在坐墊2的底部設有可折疊的活動支腿11。當將座椅組合成床吋,滑桿5可絕大部分滑出滑道4,僅使滑道4的前端與滑桿5的尾端相連,滑桿5的前端可向下移動,使坐墊2上表面水平。參看圖6,在本案中,滑桿鎖緊機構包括焊接在滑道4上的齒條14、與座墊2骨架活動連接的旋轉軸12和鎖框13,所述旋轉軸12上穿裝有扭簧(圖中未示),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坐墊2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轉軸上,在旋轉軸12與滑道4之間設有連動件17,該連動件17通過鋼絲繩15實現連動,以保證滑道4中兩滑桿5的同步位移,在旋轉軸12的一端設有操作手柄16。平時鎖框13與齒條14相互嚙合,齒條14上的齒插入鎖框13的框中實現鎖死功能。當需要調節(jié)座椅前后位置或組床時,將操作手柄16向上轉動,在聯動件17與鋼絲繩15的共同作用下,兩側齒框13脫離齒條14成相互平行狀態(tài)而解除鎖死,此時即可使座椅前后移動。移動到位后,松開操作手柄16,在扭カ彈簧的作用下,齒框13和齒條14再次嚙合鎖死;當組床時,座椅向前移動到極限,齒框13與齒條14相互脫離,松開操作手柄16,成相互頂死狀,防止座椅向后移動。本技術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在平時使用時,滑道4在滑桿鎖緊機構的控制下靜止不動,可以作為座椅乘坐,而且靠背墊3可以通過所述鉸接機構10調整靠背墊3的角度,并通過滑桿鎖緊機構調節(jié)坐墊2的前后位置,以使乘坐舒適。當乘坐者需要躺下休息時,打開滑桿鎖緊機構,用手使座墊2通過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向前移動到極限位置,同時打開座墊2底部的可折疊支腿11,用以支撐向前移位的坐墊2,此時,滑道上的靠背墊塊6、7可以支撐靠背墊3,使靠背墊3能夠穩(wěn)固,并與坐墊2同一水平。后座同樣如此操作,即成一張可以長時間休息,徹底放松睡覺的床。該車裝座椅睡床可將“床”和“車”合而為一,融為一體形成“床車”,完全能夠滿足野外作業(yè)或旅游及垂釣等人外出時的乘坐和睡眠需要。權利要求1.一種車載座椅組合床,包括座椅支架、坐墊和靠背墊,坐墊和靠背墊之間通過可鎖緊定位的鉸接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坐墊與座椅支架之間設有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是由滑道、滑桿和滑桿鎖緊機構組成,其中滑道采用截面為圓形或矩形的套管狀結構,其上部開有長槽孔,滑道分別設置在座墊兩側并位于座椅支架的頂部,在滑道內穿裝有可沿滑道移動的滑桿,滑桿的兩端設有坐墊支塊,該坐墊支塊伸出長槽孔外與坐墊底面骨架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桿鎖緊機構包括焊接在滑道上的齒條、與座墊骨架活動連接的旋轉軸12和固定連接在旋轉軸上的鎖框,所述旋轉軸上穿裝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坐墊上,另一端固定在旋轉軸上,在旋轉軸與滑道之間設有連動件,該連動件通過鋼絲繩實現連動,在旋轉軸的一端設有操作手柄。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墊的底部設有可折疊的活動支腿。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載座椅組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上設有I個以上的靠背墊塊。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車載座椅組合床,包括座椅支架、坐墊和靠背墊,坐墊和靠背墊之間通過可鎖緊定位的鉸接機構連接,其主要特點是:在坐墊與座椅支架之間設有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通過該坐墊移動機構,即可以很方便的在需要時通過簡便的調整,將兩排座椅組合成平整的大床,實現坐、臥兩用。該座椅睡床結構設計合理,使用調整簡便,坐臥隨意,舒適大方。文檔編號B60N2/34GK202623991SQ20122029027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專利技術者苑海闊 申請人:苑海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載座椅組合床,包括座椅支架、坐墊和靠背墊,坐墊和靠背墊之間通過可鎖緊定位的鉸接機構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坐墊與座椅支架之間設有滑桿式坐墊移動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苑海闊,
申請(專利權)人:苑海闊,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