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船舶制造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具有通透大堂的船,更確切來說是一種主要行駛于內河河道上的具有通透大堂的旅游船,其包括船主甲板上至少兩層以上的甲板,在該甲板上設置一垂直功能區域,該垂直功能區域貫穿所述船主甲板上的各層甲板,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對應的頂層甲板上設置天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滿足于結構強度及船東設計任務書要求的前提下,將船主甲板之上的所有甲板層設計成全鏤空透明大廳,視野開闊、氣勢恢宏,自然陽光從頂層甲板的天窗上傾瀉而下,使旅客登上船后,猶如身處皇宮般尊貴,提高了船舶檔次。同時,在有限的空間內合理布局,最大化的利用了甲板面積,節約了鋼料成本,提高了船舶的經濟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船舶制造
,具體涉及一種具有通透大堂的船,更確切來說是一種主要行駛于內河河道上的具有通透大堂的旅游性船只。
技術介紹
因受內河河道上橋梁、大壩的制約,使得內河船舶層高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時接待大堂也不例外。傳統的內河船舶一般是旅客上船后由接待大堂經梯道或電梯前往各層甲板設置的居住處所,該接待大堂視野只局限于當層甲板,接待大堂也只局限于登記、接待,毫無創新,船上這種比較封閉受限的環境容易讓人產生壓抑、乏味的感覺,尤其是內河旅游船只,這極大地限制了內河旅游產業及客運產業的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具有通透大堂的船,通過在船中設置一直面天空的通透大堂,該通透大堂周圍被船艙環繞,如同一個天井,視野開闊,氣勢恢宏,同時,在有限的空間合理布局,最大化的利用了甲板面積,節約了鋼材成本,提高了內河船舶的經濟性。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具有通透大堂的船,其包括船主甲板上至少兩層以上的甲板,在該甲板中心設置一垂直功能區域,該垂直功能區域貫穿所述船主甲板上的各層甲板,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對應的頂層甲板上設置天窗。進一步的,所述主甲板以上的甲板為五層。所述天窗采用十字架及環狀結合形成的傘狀骨架結構,該十字架與船的縱桁、強橫梁連接,并在該傘狀骨架結構上設置鋼化玻璃層。所述甲板之間采用支柱支撐,該支柱支撐設置在所述船主甲板以上的各層甲板之間,其中,每層甲板上的支柱垂向對應設置。所述各層甲板上的支柱截面尺寸由上到下逐級變大。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外的每層甲板上設置有圈梁。所述圈梁為槽鋼。 所述相鄰甲板間設置有樓梯,該樓梯通過下端與下部甲板具有兩個支撐連接點及上端與上部甲板具有一個支撐連接點,或者通過下端與下部甲板具有一個支撐連接點及上端與上部甲板具有兩個支撐連接點的設置方式進行設置。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周邊的圍壁厚度為4mm,且該圍壁的防火級別為A15。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邊上還設置有貫穿主甲板上的各層甲板的玻璃全透明觀光電梯,并在垂直功能區域周圍的甲板上設有商鋪。本技術在滿足于結構強度及船東設計任務書要求比如載客人數、功能區域設置、防火、吃水和浮態等要求的前提下,將船主甲板之上的所有甲板層設計成全鏤空透明大廳,視野開闊、氣勢恢宏,自然陽光從頂層甲板的天窗上傾瀉而下,使旅客登上船后,猶如身處皇宮般尊貴,提高了船舶檔次。同時,在有限的空間內合理布局,最大化的利用了甲板面積,節約了鋼料成本,提高了船舶的經濟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整體框架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主甲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的甲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的頂層甲板的示意圖;圖5為圖4頂層甲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I中樓梯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8為圖6中沿B-B線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技術。參見圖I至圖8,所述具有通透大堂的船包括船主甲板2-1上至少兩層以上的甲板,在該甲板上設置一垂直功能區域3,該垂直功能區域3貫穿所述船主甲板2-1上的各層甲板,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3對應的頂層甲板2-3上設置有天窗4。本技術中的垂直功能區域3位于船中各層甲板中心,周圍被船艙環繞,具體為大堂之上的垂直區域,其直面天空,如同一個天井。由于本技術主要針對內河河道上的船只,因內河河道上的船只受橋梁、大壩等的限制,使得船只的層數受到限制,因此,本例以主甲板2-1以上的甲板層數為五層為例。由于垂直功能區域3的存在,使得對于整個船的設計需要解決兼顧兩個問題。首先是總體布置,因所述垂直功能區域3鏤空各層占據了船舶上層建筑大范圍的甲板面積,如要滿足船舶的基本載客人數、功能區域設置等,因此,需在布局上做較大調整。同時,需要滿足船舶總體設計所要求的防火、吃水和浮態的要求,因此,本技術將垂直功能區域3設置在一主豎區內,通過提高該區域各層甲板兩端圍壁壁厚和防火門7的防火級別,如本例中,將垂直功能區域3周邊的圍壁壁厚由傳統的壁厚3毫米,扶強材L56x36x4間距為550毫米調整到目前的壁厚為4毫米,扶強材L63x40x5間距550毫米或者更高;防火門7的防火級別由傳統的AO級調整為A15級,這樣,一旦船舶發生火災,能有效地控制火勢蔓延。布局方面,參見圖2,將主甲板2-1設為接待大堂,該主甲板2-1以上各層甲板上所述垂直功能區域3鏤空區域四周均勻設置旅客觀光購物區,比如在垂直功能區域3周圍的甲板上設小型商鋪。為了方便游客快速在各層甲板之間上下,在垂直功能區域3邊上還設置有貫穿所述主甲板2-1以上的各層甲板的玻璃全透明觀光電梯,旅客不僅能非常方便地通過該觀光電梯上下樓層,同時能感受江岸的迤邐風光,設置小型商鋪便于旅客購買具有濃厚本土風情的紀念物品。在角落區域設置配電間、工作間、廁所等,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甲板面積,在滿足船舶星級標準的同時也提高了船舶的經濟性。然后,也是最主要的對于整個船舶的結構強度要求,船舶作為漂浮在水上的長條形建筑物體,需要滿足規范所要求的總縱強度和局部結構強度,對于本技術中存在的垂直功能區域3所形成的大量鏤空區域,在結構強度上采用整船有限元分析并進行調整、優化。由于主甲板2-1以上的各層甲板均具有鏤空區域,使得甲板縱向結構不連續,對船舶縱向強度不利,容易產生應力集中和較大變形,因而對甲板骨架強度要求較高。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來加強對整個船舶的結構強度或局部結構強度。I、由于內河河道的橋梁、大壩等建筑對于船舶的高度得到了限制,使得在設計時不能盲目加大甲板橫梁、縱桁腹板高度,以避免甲板層高過低。本技術采用支柱垂向連續設計方法來避免強度的不足,即是所述每層甲板之間采用支柱5進行支撐,具體參見圖I,所述支柱5支撐設置在所述船舶主甲板2-1以上的各層甲板,其中,每層甲板上的支柱5垂向對應設置。因對于越是下層的甲板,支柱5所承受的負荷越大,因此,對于支柱5的規格也就越大,本技術將各層甲板上的支柱5的截面尺寸從頂層甲板2-3往下到主甲板2-1上一級甲板以致主甲板2-1逐漸變大。當然,對于該支柱5的規格也可以從其它方面比如采用多個支柱5、或者提高支柱5的材料強度等來增加支柱5承受的負荷。另外,在垂直功能區域3所鏤空的各層甲板2-2邊緣設置有圈梁8,如圖3所示,優選,該圈梁8采用槽鋼制成,提高甲板因為鏤空而減弱的強度,避免甲板變形。同時,將各層甲板的強構件即縱桁、2、參見圖4和圖5,在垂直功能區域3頂部也即是頂層甲板2-3上設置天窗4,該天窗4的骨架采用工字鋼組合成的十字架與環型交替組合的傘狀結構,并在該傘狀結構上設置鋼化玻璃層4-2。具體地,天窗4的骨架以十字架4-1作為主結構,并以該十字架4-1的相交點作為中心,環繞一環型傘狀結構4-3,所述十字架4-1與船舶的縱桁10、強橫梁9固定連接,來保證頂層甲板2-3的縱橫結構的連續性,以十字架4-1為基礎的環形設計加強了整體結構的強度及穩性,這樣把鏤空區域形成沒有板材的框架式結構。然后在上面鋪設鋼化玻璃層4-2,即減輕了結構重量,也滿足了旅客沐浴陽光的愿望。最后,所述天窗4下部也有支柱5支撐。3、對于支柱5的設置在滿足船舶布置要求的前提下,應不影響豪華船舶美觀,使得船舶中廳彰顯大氣,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通透大堂的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主甲板上至少兩層以上的甲板,在該甲板中心設置一垂直功能區域,該垂直功能區域貫穿所述船主甲板上的各層甲板,在所述垂直功能區域對應的頂層甲板上設置天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守道,周學倫,劉福明,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