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該重力卸載裝置包含:基座;連桿支架,該連桿支架的中部與所述基座連接設置;配平組件,該配平組件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懸吊支架,該懸吊支架的頂端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底端與安裝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俯仰通道支架上的天饋組件連接設置;所述懸吊支架通過連桿支架將所述天饋組件的重力作用傳遞至配平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重力配平的方法消除地球重力對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影響,精確模擬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在太空失重條件下的工作環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 技術涉及ー種用于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可應用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地面實驗中,消除地球重力的影響,屬于航天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衛星常會帶有微波雷達,微波雷達伺服機構是為微波雷達天饋組件提供一個支撐和運動的平臺,使微波雷達能夠實現搜索和跟蹤目標的功能。微波雷達伺服機構靠電機驅動執行部件實現動作,在太空中,衛星處于失重狀態,電機只需對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執行部件提供因慣量產生的扭矩,而不會附帯重力矩。而在地面實驗吋,由于重力影響,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整個運動過程中,電機都需要克服因重力帶來的額外扭矩,且此重力矩遠遠大于慣量帶來的扭矩,成為電機的主要功耗來源。因此,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地面實驗中,排除重力的干擾是非常必要的。微波雷達伺服機構是ー個兩自由度伺服機構,分別為方位通道和俯仰通道。在地面實驗時,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方位通道沿與地面垂直的軸轉動,而俯仰通道則沿與地面平行的軸轉動,微波雷達的天饋組件是安裝在俯仰通道上的。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在地面實驗時所受的重力矩來自于俯仰通道上的天饋組件偏心安裝的結構形式,此重力矩直接作用于俯仰通道的驅動電機。因此,需要提供ー種重力卸載裝置可使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在地面實驗時不受重力矩帶來的影響,最大限度的模擬太空中的真空失重環境。目前,中國專利“CN200910089095 —種太陽能帆板地面實驗重力卸載機構”所公開的重力卸載機構與本專利的應用領域相同,但CN200910089095的使用條件存在局限性,其重力卸載機構結構組成較復雜,是機電一體化系統,構建系統的成本也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通過重力配平的方法消除地球重力對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影響,精確模擬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在太空失重條件下的工作環境。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ー種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該重力卸載裝置包含基座;連桿支架,該連桿支架的中部與所述基座連接設置;配平組件,該配平組件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懸吊支架,該懸吊支架的頂端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底端與安裝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俯仰通道支架上的天饋組件連接設置;所述懸吊支架通過連桿支架將所述天饋組件的重力作用傳遞至配平組件。所述懸吊支架的底端與所述天饋組件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包含第一深溝球軸承和第一螺釘;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套設在天饋組件的軸上,使其內圓與天饋組件的軸配合,該第一深溝球軸承插入所述懸吊支架的軸承孔內,使其外圓與懸吊支架的軸承孔配合;所述第一螺釘擰入天饋組件的軸上的螺紋孔中,軸向定位第一深溝球軸承。所述連桿支架包含軸承座,其頂端與所述基座之間通過螺釘連接;軸承支架,該軸承支架的頂端與所述軸承座的底端連接設置;連桿,該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懸吊支架的頂端和配平組件;該連桿的中部與所述軸承支架的底端連接設置。所述軸承支架的頂端與所述軸承座的底端之間通過第二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ニ連接機構包含第二深溝球軸承和第二螺釘;所述第二深溝球軸承套設在軸承支架的軸上,使其內圓與軸承支架的軸配合,該第二深溝球軸承插入所述軸承座的軸承孔內,使其外圓與軸承座的軸承孔配合;所述第二螺釘擰入軸承支架的軸上的螺紋孔中,軸向定位第二深溝球軸承,使連桿可水平轉動。所述軸承支架的軸與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方位通道旋轉軸同軸。所述懸吊支架的頂端與所述連桿的一端之間通過第三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機構包含旋轉軸,其垂直穿設在連桿內;兩個第三深溝球軸承,分別套設在位于所述旋轉軸兩端的臺階軸上,使得每個第三深溝球軸承的內圓與臺階軸配合,同時每個第三深溝球軸承插入所述懸吊支架的軸承孔內,使其外圓與懸吊支架的軸承孔配合;兩個第三螺釘,分別擰入所述旋轉軸兩端的螺紋孔內,軸向定位旋轉軸兩端的第三深溝球軸承。 所述連桿的中部與所述軸承支架的底端之間通過第四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四連接機構包含旋轉軸,其垂直穿設在連桿內;兩個第四深溝球軸承,分別套設在位于所述旋轉軸兩端的臺階軸上,使得每個第四深溝球軸承的內圓與臺階軸配合,同時每個第四深溝球軸承插入所述軸承支架的軸承孔內,使其外圓與軸承支架的軸承孔配合;兩個第四螺釘,分別擰入所述旋轉軸兩端的螺紋孔內,軸向定位旋轉軸兩端的第四深溝球軸承。所述配平組件包含配平支架和放置在配平支架上的配重塊。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配平支架之間通過第五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五連接機構包含旋轉軸,其垂直穿設在連桿內;兩個第五深溝球軸承,分別套設在位于所述旋轉軸兩端的臺階軸上,使得每個第五深溝球軸承的內圓與臺階軸配合,同時每個第五深溝球軸承插入所述配平支架的軸承孔內,使其外圓與配平支架的軸承孔配合;兩個第五螺釘,分別擰入所述旋轉軸兩端的螺紋孔內,軸向定位旋轉軸兩端第五深溝球軸承。本技術所提供的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結構簡単、安裝方便、使用可靠;能在不改變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自身結構形式和微波雷達伺服機構控制系統特性的情況下,通過重力配平的方法消除地球重力對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影響;同時采用深溝球軸承來連接重力卸載裝置的各個組件,實現無摩擦的相對運動,減少重力卸載裝置的自身阻尼給微波雷達伺服機構的俯仰通道驅動電機帶來額外扭矩,精確模擬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在太空失重條件下的工作環境。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中的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懸吊支架與天饋組件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懸吊支架與連桿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中軸承支架分別于連桿和軸承座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中配平塊與連桿之間的連接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圖I 圖5,詳細說明本技術的ー個優選實施例。如圖I所示,為本技術所述的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天饋組件2安裝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I的俯仰通道支架上。該重力卸載裝置包含基座11 ;連桿支架, 該連桿支架的中部與所述基座11連接設置;配平組件6,該配平組件6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懸吊支架3,該懸吊支架3的頂端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底端與所述天饋組件2連接設置;所述懸吊支架3通過連桿支架將所述天饋組件2的重力作用傳遞至配平組件6。如圖2所示,所述懸吊支架3的底端與所述天饋組件2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包含第一深溝球軸承8和第一螺釘9 ;所述第一深溝球軸承8套設在天饋組件2的軸上,使其內圓與天饋組件2的軸配合,該第一深溝球軸承8插入所述懸吊支架3的軸承孔內,使其外圓與懸吊支架3的軸承孔配合,并通過將第一螺釘9擰入天饋組件2的軸上的螺紋孔中,軸向定位第一深溝球軸承8,并實現懸吊支架3的底端與天饋組件2之間的連接。所述連桿支架包含軸承座7,其頂端與所述基座11之間通過螺釘12連接(參見圖4);軸承支架5,該軸承支架5的頂端與所述軸承座7的底端連接設置;連桿4,該連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懸吊支架3的頂端和配平組件6 ;該連桿4的中部與所述軸承支架5的底端連接設置。如圖4所示,所述軸承支架5的頂端與所述軸承座7的底端之間通過第二連接機構連接。所述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間微波雷達伺服機構地面實驗重力卸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11);連桿支架,該連桿支架的中部與所述基座(11)連接設置;配平組件(6),該配平組件(6)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懸吊支架(3),該懸吊支架(3)的頂端與所述連桿支架的一端連接設置,底端與安裝在微波雷達伺服機構(1)的俯仰通道支架上的天饋組件(2)連接設置;所述懸吊支架(3)通過連桿支架將所述天饋組件(2)的重力作用傳遞至配平組件(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駿,周郁,魏穎,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無線電設備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