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泡沫泵,包括有上罩;頭帽;連桿;泵組,包括有泵體、小活塞、彈簧和彈珠件,彈簧設置于連桿和泵體之間并使得連桿具有始終向上頂起的趨勢;其特征在于:頭帽的柱體之外還套設有大活塞,大活塞的外徑和泵體的內徑相適配,大活塞和泵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O形密封圈;頭帽的柱體底部開設有與噴嘴相連通的凹腔,連桿的頭部插設于凹腔中,頭帽的凹腔和連桿的頭部之間形成腔體,腔體內設置有過濾網和泡沫發生器,過濾網位于泡沫發生器上方,泡沫發生器的底部限位于連桿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現有技術中的發泡網替換為過濾網和泡沫發生器,使得泵體能夠產生更為豐富的泡沫,提高了發泡效果;采用回氣圈結構,簡化了安裝結構,使得整體裝配更加方便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泡沫泵。
技術介紹
泡沫泵是一種日常生活和工業應用中常見的泵體,如專利號為ZL200720113219. 8的中國技術就公開了這樣一種泡沫泵,其包括有泵體、大活塞、大活塞桿、小活塞、小活塞桿、頭帽、發泡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活塞桿中設置與大活塞氣體空腔連通的單向閥,并且,單向閥主體采用彈性材料做成的呈套筒形狀的閥片,閥片帶有臺階面安裝在大活塞桿的固定座上,并且,閥片上端采用直徑逐漸增大的錐形密封面,與大活塞桿上的連通孔進行配合密封,連通孔連通大活塞桿中氣液混合空腔和大活塞氣體空腔。在該專利結構中,泡沫泵的大蓋和泵體是作為單獨部件分別制作而成的,螺口不能制作的太小,體積也較大,另 夕卜,彈簧是設置在小活塞桿外、大活塞桿內的,彈簧工作時容易跟液體接觸,使液體受二次污染可能性比較大。又如專利號為ZL200820167006. 8的中國技術《一種泡沫泵》是對上述泡沫泵的改進,其特征在于泵體與所述大蓋一次成型而成一體件,所述的頭帽與所述大活塞一次成型而成一體件;大活塞和泵體內壁之間設有彈性材質的密封圈密封。本專利將頭帽與所述大活塞一次成型而成一體件,大活塞和泵體內壁之間設有彈性材質的密封圈密封,簡化了大活塞的結構,同時泵體本身可作為大活塞的活塞桿使用,無需單獨設置活塞桿,使泡沫泵內部的結構更加緊湊。但是,本專利中的發泡網兼顧產生泡沫和過濾的作用,泡沫噴射的效果仍然欠佳,而且,為了保證內外氣壓平衡,泵體開設有進氣孔,但進氣孔是開設在大蓋的外圈,大蓋之外還需要另外套設一蓋罩以防止內部液體流出泵體,這樣的結構較為復雜,也增加了裝配時間,還有待于做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起泡效果更佳的泡沫泵。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泡沫泵,包括有上罩,沿軸向開設有通孔;頭帽,設置有噴嘴,所述頭帽包括有外殼和成型于該外殼內的柱體,該頭帽可移動的設置于所述通孔內并能軸向限位于該通孔中;連桿,連接在所述頭帽的底部;泵組件,包括有泵體、小活塞、彈簧和彈珠,其中,所述泵體連接在所述上罩的底部,所述連桿插入所述泵體中,所述小活塞容置于所述泵體中并能隨所述連桿一起運動,所述彈珠設置于所述泵體的吸入端,所述彈簧設置于所述連桿和泵體之間并使得所述連桿具有始終向上頂起的趨勢;其特征在于所述頭帽的柱體之外還套設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的外徑和所述泵體的內徑相適配,所述大活塞和所述泵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O形密封圈;所述頭帽的柱體底部開設有一與所述噴嘴相連通的凹腔,所述連桿的頭部插設于該凹腔中,所述頭帽的凹腔和連桿的頭部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腔體內設置有過濾網和泡沫發生器,并且,所述過濾網位于所述泡沫發生器的上方,所述泡沫發生器的底部限位于所述連桿內。作為優選,所述連桿的中部形成凸肩,所述凸肩沿軸向開設有能與所述泵體相連通的通氣孔,所述泡沫發生器和所述連桿的凸肩內壁之間設置有封閉該通氣孔的薄墊片。在不使用狀態下,薄墊片起到密封作用,當泵體內的液體被吸上來后,液體能夠頂開薄墊片進入泡沫發生器,使得液氣混合體得到混合。為了實現彈簧的固定,作為優選,所述泵體的下部成型有截面呈U形的環形槽,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限位于所述環形槽和所述凸肩上。為了保持泵體內外的氣壓平衡,防止連接泵體的瓶體被壓扁,作為優選,所述泵體的下部還形成有沿軸向向下的凸軸和沿徑向設置的擋部,所述泵體的凸軸上套設有回氣圈,所述回氣圈的上表面沿徑向開設有進氣槽,所述回氣圈和所述泵體的凸軸之間設置有 橡膠圈,所述回氣圈的底部還設置有和泵體的內壁相抵的密封墊。本結構在回氣圈的頂面開設進氣槽,使得氣體通過回氣圈的頂面和泵體之間的間隙通過,相比于進氣孔開設在側面的結構,省略了外部的蓋罩,簡化了結構,裝配更加簡單。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小活塞的頭部沿周向開設有環形凹槽,所述連桿的內壁成型有能與所述凹槽相卡配的卡孔,所述小活塞的外部還套設有能相對于所述泵體內壁移動的活塞座。作為優選,所述泵體的底部連接有一閥體,所述彈珠設置于所述閥體的吸入口上,所述閥體的底部還連接有吸管。作為優選,所述的上蓋還設置有能和所述頭帽上的噴嘴相扣合的翻蓋。該翻蓋在不使用時,能夠起到保護噴嘴和防塵的作用,而且,還能夠避免誤操作,防止頭帽不小心按下后,液體從噴嘴中溢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將現有技術中的發泡網替換為過濾網和泡沫發生器,由于采用了泡沫發生器,使得泵體能夠產生更為豐富的泡沫,提高了發泡效果,使用更佳;另外,采用回氣圈結構,在該回氣圈的頂面開設進氣槽,使得氣體能通過進氣槽和泵體擋部之間的間隙進出,省去了在外部套設蓋罩的結構,簡化了安裝結構,使得整體裝配更加方便簡單。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泡沫泵整體結構示意圖(使用狀態下)。圖2為圖I所示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圖I所示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I 圖3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泡沫泵,該泡沫泵包括有上罩I、頭帽2、連桿3和泵組件,泵組件包括有泵體71、小活塞72、活塞座73、彈簧74、彈珠75、閥體76和吸管77。其中,上罩I沿軸向開設有通孔;頭帽2可移動的設置于上罩I的通孔內,該頭帽2的一側開設有噴嘴21,上罩I上還設置有一翻蓋11,該翻蓋11能夠與噴嘴21配合相扣接,既起到防塵保護的作用,又能夠防止誤操作,避免頭帽2不小心按下后液體溢出;頭帽2的底部形成有L形的限位部,該限位部能與上罩I的底端相抵而實現軸向限位;頭帽2包括有外殼和成型于該外殼內的柱體23,柱體23的底部開設有一與噴嘴21相連通的凹腔,連桿3為中空桿,該連桿3的頭部31插設于凹腔中,于是,頭帽2的凹腔和連桿3的頭部之間形成一氣液混合腔體A,氣液混合腔體A內設置有過濾網4和位于該過濾網4底部的泡沫發生器5,連桿3的中部形成有凸肩,泡沫發生器5的底部限位于形成連桿3凸肩的內臺階面上;凸肩沿軸向還開設有能與泵體71相連通的通氣孔32,泡沫發生器5和連桿3的內臺階面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封閉通氣孔32的薄墊片33 ;頭帽2的柱體23之外則套設有大活塞6,該大活塞6的外徑和泵體71的內徑相適配并能沿泵體71上下移動, 大活塞6和泵體71的內壁之間設置有O形密封圈。泵體71上端開口與上罩I的底部相連接,該泵體71的下端開口連接有瓶體,泵體71的下部形成有沿軸向向下的凸軸和沿徑向設置的擋部711,泵體71的擋部和凸軸之間成型有截面呈U形的環形槽712 ;連桿3插入到泵體71中并與該泵體71的凸軸對接,小活塞72容置于泵體71的凸軸內,其中,連桿3的末端內壁成型有卡孔,小活塞72的頭部沿周向開設有能和連桿3的卡孔相卡配的環形凹槽,小活塞72限位于卡孔中并能隨連桿3 —起沿軸向運動,小活塞72的外部還套設有能相對于泵體71的凸軸內壁軸向移動的活塞座73 ;彈簧74套設于連桿3之外,并且,彈簧74的兩端則分別限位于泵體71的環形槽和連桿3的凸肩上,該彈簧74使得連桿3具有始終向上頂起的趨勢;泵體71的凸軸上套設有回氣圈8,回氣圈8的上表面沿徑向開設有進氣槽81,回氣圈8和泵體71的凸軸之間設置有橡膠圈82,回氣圈8的底部還設置有和泵體71的內壁相抵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泡沫泵,包括有上罩,沿軸向開設有通孔;頭帽,設置有噴嘴,所述頭帽包括有外殼和成型于該外殼內的柱體,該頭帽可移動的設置于所述通孔內并能軸向限位于該通孔中;連桿,連接在所述頭帽的底部;泵組件,包括有泵體、小活塞、彈簧和彈珠,其中,所述泵體連接在所述上罩的底部,所述連桿插入所述泵體中,所述小活塞容置于所述泵體中并能隨所述連桿一起運動,所述彈珠設置于所述泵體的吸入端,所述彈簧設置于所述連桿和泵體之間并使得所述連桿具有始終向上頂起的趨勢;其特征在于:所述頭帽的柱體之外還套設有大活塞,所述大活塞的外徑和所述泵體的內徑相適配,所述大活塞和所述泵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O形密封圈;所述頭帽的柱體底部開設有一與所述噴嘴相連通的凹腔,所述連桿的頭部插設于該凹腔中,所述頭帽的凹腔和連桿的頭部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腔體內設置有過濾網和泡沫發生器,并且,所述過濾網位于所述泡沫發生器的上方,所述泡沫發生器的底部限位于所述連桿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桂仁東,
申請(專利權)人:余姚晟祺塑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