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塔吊回轉機構電氣控制系統(tǒng),包括一正轉極限常閉開關,一反轉極限常閉開關,一第一中間繼電器,一第二中間繼電器,一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一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極限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極限凸輪撞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增加極限觸點,改進控制電路和凸輪撞塊結構,方便了操作工判斷塔吊的工作位置,大大的減少了電纜纏繞和斷裂現(xiàn)象,有效地提升了塔吊可靠性和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塔吊,特別涉及一種塔吊回轉機構電氣控制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隨著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塔吊(塔式起重機)由于工作速度高,效率高,工作范圍大,工作方式多,適應對象廣,使用方便,維修簡單等優(yōu)點,所以使用的越來越廣,特別是在造船和建筑行業(yè)使用的很廣泛。由于塔吊回轉機構能夠在360°范圍內自由旋轉任何角度,靈活性較強,所以增大了其工作范圍。塔吊的電氣控制箱一般安裝在頂部旋轉臂架上,但是由于造船平臺的塔吊比較高,安裝位置基本上是固定不動的,而且塔吊使用比較頻繁導致電控 系統(tǒng)經常會出現(xiàn)各種小毛病,考慮到維修工人日常運行維護、檢修時總要背著笨重的維修工具包通過直梯爬到頂部去,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所以一般將電氣控制柜安裝在塔吊底部,然后將動力電纜和控制電纜敷設至塔頂各相應部位。由于塔吊上部空間比較小,不便于安裝電纜滑環(huán)裝置,所以動力電纜和控制電纜只能沿著塔身固定敷設至頂部的回轉支座處,然后通過旋轉臂架直接至各個相應部位。因此工作時從回轉支座處至各相應部位的電纜只能跟隨臂架一起旋轉。現(xiàn)有技術如圖1,圖2所示。圖I中HZJ為制動器控制接觸器,HZC和HFC分別為旋轉機構正轉和反轉控制接觸器,HQF為空氣開關,HRC1、HRC2、HRC3及HRC4為調速控制接觸器。圖I中HZT為旋轉機構剎車裝置線圈。塔吊旋轉機構剎車裝置與一般起重機剎車裝置控制方式有所不同,即它采用常開式剎車,塔吊不工作時,剎車線圈斷電,剎車裝置處于松開狀態(tài),旋轉臂架可以自由旋轉。只有在所吊物件需要安裝、定位時,操縱旋鈕開關SA1,使剎車線圈通電后,剎車裝置才將旋轉臂架剎住。圖2中HZK、HFK是回轉限位器的兩副觸點,是控制塔吊旋轉機構兩個方向運行的極點。為了滿足日常工作使用,設計時要求旋轉機構正反兩個方向均能運行1.5圈(540° ),即在正常情況下當旋轉機構正方向運行1.5圈(540° )后,觸點HZK動作,旋轉機構不能繼續(xù)朝該方向運行而只能朝反方向運行;同理旋轉機構朝反方向運行1.5圈(540° )時,觸點HFK動作,旋轉機構只能朝正方向運行。正常工作時由于回轉限位裝置的保護,電纜最多只能跟隨臂架朝一個方向纏繞,比如I. 5圈(540° )。遭受大風襲擊時,如果采用剎車裝置將旋轉臂架鎖死的話,一旦遭遇大風,可能致使整個塔身嚴重扭曲變形,甚至造成倒塌事故。為了避免這種事故發(fā)生,在塔吊停止工作時,要求讓臂架處于自由旋轉狀態(tài),即在風力的作用下臂架能夠跟隨風向自由旋轉。但這種狀運行況存在著一種隱患,即當塔吊停止運行后,由于慣性滑移或者風力的作用使臂架朝一個方向旋轉運行。由于回轉限位器內部凸輪只能轉I圈(360° ),原設計凸輪撞塊有效碰撞行程較小(僅有5_左右,相當于可旋轉10° ),使得微動開關動作后容易又復位。操作工不知情情況下操作,從而導致臂架朝該方向多運行,比如多運行了 I. 5圈(540° ),甚至更多圈。然而由于電纜是跟隨臂架一起旋轉,所以電纜也將朝該方向多纏繞了 1.5圈(540° ),甚至更多。長此以往,將導致電纜產生嚴重纏繞現(xiàn)象,造成絕緣層破損,甚至電纜出現(xiàn)斷裂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電纜纏繞甚至斷裂的缺陷,提供一種塔吊回轉機構電氣控制系統(tǒng)。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塔吊回轉機構電氣控制系統(tǒng),包括一回轉機構主回路,一回轉機構控制回路,一回轉限位器,其中,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包括一正轉限位常閉開關,一反轉限位常閉開關,一正轉控制常閉開關,一反轉控制常閉開關,一正轉控制接觸器和一反轉控制接觸器,所述回轉限位器包括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限位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限位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限位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限位凸輪撞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還包括一正轉極限常閉開關,一反轉極限常閉開關,一第一中間繼電器,一第二中間繼電器,一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一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其中,所述反轉控制常閉開關、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和所述正轉控制接觸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正轉控制支路;所述正轉控制常閉開關、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和所述反轉控制接觸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反轉控制支路;所述正轉限位常閉開關、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和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第一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反轉限位常閉開關、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和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第二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正轉控制支路、所述反轉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支路、和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支路并聯(lián)連接,所述回轉限位器還包括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極限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極限凸輪撞塊。較佳的,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還包括一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閉開關,一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閉開關,一正轉極限提示燈和一反轉極限提示燈,其中,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閉開關與所述正轉極限提示燈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正轉極限提示燈支路;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閉開關與所述反轉極限提示燈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反轉極限提示燈支路,所述正轉控制支路、所述反轉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正轉極限提示燈支路和所述反轉極限提示燈支路并聯(lián)連接。這樣,便利了操作工的判斷。較佳的,所述正轉控制支路、所述反轉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正轉極限提示燈支路和所述反轉極限提示燈支路直接并聯(lián)連接在兩條電源線上。較佳的,所述正轉限位凸輪撞塊、所述反轉限位凸輪撞塊、所述正轉極限凸輪撞塊和所述反轉極限凸輪撞塊的有效碰撞區(qū)域為扇形結構。 —種塔吊回轉機構電氣控制系統(tǒng),包括一回轉機構主回路,一回轉機構控制回路,一回轉限位器,其中,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包括一正轉限位常閉開關,一反轉限位常閉開關,一正轉控制常閉開關,一反轉控制常閉開關,一正轉控制接觸器和一反轉控制接觸器,所述回轉限位器包括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限位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限位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限位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限位凸輪撞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還包括一正轉極限常閉開關,一反轉極限常閉開關,其中,所述反轉控制常閉開關、所述正轉限位常閉開關、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和所述正轉控制接觸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正轉控制回路;所述正轉控制常閉開關、所述反轉限位常閉開關、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和所述反轉控制接觸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反轉控制回路,所述正轉控制回路和所述反轉控制回路并聯(lián)連接,所述回轉限位器還包括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極限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極限凸輪撞塊。較佳的,所述正轉控制回路和所述反轉控制回路直接并聯(lián)連接在兩條電源線上。較佳的,所述正轉限位凸輪撞塊、所述反轉限位凸輪撞塊、所述正轉極限凸輪撞塊和所述反轉極限凸輪撞塊的有效碰撞區(qū)域為扇形結構。本技術中,上述優(yōu)選條件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可任意組合,即得本技術各較佳實施例。本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通過增加正轉極限和反轉極限觸點,同時相應改進控制電路和凸輪撞塊結構,大大減少了電纜纏繞甚至斷裂的現(xiàn)象,有效地提升了塔吊附圖說明圖I為現(xiàn)有技術的回轉機構主回路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的回轉機構控制回路圖。圖3為現(xiàn)有技術的凸輪撞塊結構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塔吊回轉機構電氣控制系統(tǒng),包括一回轉機構主回路,一回轉機構控制回路,一回轉限位器,其中,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包括一正轉限位常閉開關,一反轉限位常閉開關,一正轉控制常閉開關,一反轉控制常閉開關,一正轉控制接觸器和一反轉控制接觸器,所述回轉限位器包括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限位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限位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限位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限位凸輪撞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機構控制回路還包括一正轉極限常閉開關,一反轉極限常閉開關,一第一中間繼電器,一第二中間繼電器,一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一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其中,所述反轉控制常閉開關、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和所述正轉控制接觸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正轉控制支路;所述正轉控制常閉開關、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常開開關和所述反轉控制接觸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反轉控制支路;所述正轉限位常閉開關、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和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第一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反轉限位常閉開關、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和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串聯(lián)連接構成一第二中間繼電器支路,所述正轉控制支路、所述反轉控制支路、所述第一中間繼電器支路、和所述第二中間繼電器支路并聯(lián)連接,所述回轉限位器還包括一用于改變所述正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正轉極限凸輪撞塊和一用于改變所述反轉極限常閉開關狀態(tài)的反轉極限凸輪撞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劍榮,徐立成,陸仁范,張紅旗,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