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矯直鋼筋時利用其縱肋導向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其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至少14倍。(*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技術涉及一種線材的矯直裝置,特別是一種熱軋帶肋鋼筋矯直機導向輥。
技術介紹
自從建設部、冶金部1995年聯合下發文件重點推廣應用熱軋帶肋鋼筋(特別是400Mpa新III級鋼筋)以來,熱軋帶肋鋼筋盤卷開卷矯直后縱肋扭曲,縱、橫肋嚴重損傷的問題已經成為建筑業和冶金業一大難題,該難題雖經眾多廠家數年努力,但一直未得到解決。熱軋帶肋鋼筋是一種既有通常鋼筋所具有的橫肋、又有兩條凸起對稱的縱肋的線材,其是在900℃高溫下被沿鋼棒軸向旋轉的軋輥擠壓成形后,呈直線狀出軋輥進入不斷旋轉的螺旋形“吐絲管”,沿該管劃圈呈螺旋狀前進,在由直線運動改變為螺旋運動時,朝一個方向作每圈360°的扭轉,冷卻后定形為熱軋帶肋鋼筋盤卷。有關廠家在矯直這種鋼筋時采用過多種方法有的按傳統做法將盤卷放在轉盤上,沿盤卷周圍邊緣展開后送入旋轉框式矯直機構進行矯直,由于這種展開方法保持了鋼筋原來的扭轉,且矯直輥或矯直塊在鋼筋表面作螺旋式滾動,故矯直后縱肋扭轉,縱、橫肋損傷嚴重;有的將盤卷順其每圈軸向展開后,經導向牽引機構送入固定架式矯直機構進行矯直,這種展開方法相當于從軋輥出來的鋼筋由直線運動改變為螺旋運動的逆過程,矯直輥在鋼筋表面順鋼筋運動方向滾動,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縱、橫肋的損傷。但由于鋼筋在熱軋過程中由直線運動改變為螺旋運動時朝一個方向作每圈360°的扭轉,使得冷卻時已定形為每圈扭轉360°的盤卷按此方法展開時,鋼筋除在通常的彎曲應力外同時還存在較大的扭轉應力,故仍然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在設計和制作導向輥時,只考慮導向輥及輥內機件的機械強度,并以其機械強度為依據來確定導向輥的直徑一般在矯直Φ6-10毫米的鋼筋時,便以矯直Φ10毫米鋼筋所需的機械強度為依據而采用直徑為100毫米的導向輥;在矯直Φ10-16毫米的鋼筋時,便以矯直Φ16毫米鋼筋所需的機械強度為依據而采用直徑為150毫米的導向輥。即導向輥的外徑通常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10倍左右。由于導向輥的外徑比較小,其工作部分的曲面就趨于更曲,與縱肋的接觸長度就短,接觸面積就小,當不斷前進且存在扭轉應力的鋼筋縱肋在通過不斷旋轉的導向輥對鋼筋施加較大的反扭力以克服其扭轉應力、糾正其扭轉度時,導向輥工作面在鋼筋兩縱肋根部對較短的縱肋施加的橫向切力偶爾會將縱肋切掉。只要有一段縱肋被切掉,鋼筋便無法利用其自身的縱肋按照設定的直線軌跡在導向輥及后續工步的諸輥中前進,而會在導向輥及后續工步的諸輥中邊前進邊轉動,而導致鋼筋的縱肋扭曲,縱、橫肋嚴重損傷;2.由于導向輥僅對鋼筋的縱肋根部基圓施加夾緊力,施加的夾緊力大時容易損傷鋼筋表面,施加的夾緊力小時又無法夾緊鋼筋,存在扭轉應力的鋼筋仍會在導向輥及后續工步的諸輥中邊前進邊轉動,無法通過導向輥對鋼筋施加反扭力使其消除扭轉; 3、由于導向輥為整體結構,一種規格的導向輥工作部分的形狀尺寸只適用于一種規格的鋼筋,矯直多種規格的鋼筋時必須制備工作部分形狀尺寸不同的多對導向輥;且在導向輥工作部分出現局部損壞后必須更換整個導向輥,從而影響了生產質量,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矯直鋼筋時利用其縱肋導向的導向輥。實現本技術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導向輥的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至少14倍。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導向輥的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15-150倍。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導向輥的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20-80倍。導向輥的工作部分為與鋼筋縱肋的兩側面、根部基圓和橫肋的兩端部相接觸的形狀。導向輥為分體的、可通過調節機構調節兩者之間間隙的兩個輥體。輥體包括輥片和輥片座,輥片和輥片座可以是分體的。輥片可以由若干個鑲塊組成。本技術由于采用如上技術方案,與
技術介紹
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由于導向輥外徑比較大,其工作部分曲面趨于更直,與縱肋的接觸長度就長,即工作部分曲面與鋼筋縱肋的兩側面、根部基圓和橫肋的兩端部的接觸面積就大。當導向輥通過縱肋對鋼筋施加反扭力以克服其扭力、糾正其扭轉度時,因為兩個導向輥工作面是作用在一段較長的鋼筋縱肋的兩側面、根部基圓和橫肋的兩端部,所以這段鋼筋縱肋能承受來自導向輥的扭力而不會被切掉,可以連續為鋼筋導向,且鋼筋縱肋按照設定的直線軌跡在導向輥及后續工步的諸輥中前進,以保證矯直出合格鋼筋;2、由于導向輥同時與鋼筋縱肋的兩側面、根部基圓和橫肋的兩端部相接觸,并對其施以足夠的夾緊力,通過導向輥對鋼筋施加反扭力使其消除扭轉,使得鋼筋縱肋按照設定的直線軌跡在導向輥及后續工步的諸輥中前進,故而避免了縱肋扭曲,縱、橫肋損傷;3、由于本技術導向輥為分體的兩個輥體,兩個輥體之間設有可調節間隙的調節機構,故本技術導向輥適用于多種規格的鋼筋;每個輥體又包括分體的輥片和輥片座,而輥片又是由若干個鑲塊組成的,故本技術導向輥工作部分出現局部損壞后只需更換相應鑲塊,從而保證生產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導向輥工作部分與縱肋的接觸情況示意圖;附圖2為現有導向輥工作部分與縱肋的接觸情況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導向輥工作部分與鋼筋的接觸情況示意圖;附圖4、5為本技術可調節間隙的導向輥的示意圖;附圖6為本技術導向輥輥體的結構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祥細內容作進一步描述。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在矯直Φ10毫米的熱軋帶肋鋼筋時,本技術導向輥1的外徑為200毫米,其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20倍(如附圖1所示),比現有導向輥3的外徑大一倍(如附圖2所示),而現有導向輥3的外徑為Φ100毫米,其外徑僅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10倍。當不斷前進的熱軋帶肋鋼筋縱肋2進入不斷旋轉的一對本技術導向輥1中時,由于本技術導向輥1的外徑明顯大于現有導向輥3,它們與鋼筋縱肋2的接觸情況也有顯著的差別,本技術導向輥1的工作部分與鋼筋縱肋2的接觸長度比現有導向輥3的工作部分與鋼筋縱肋2的接觸長度要長,從而顯著提高了兩條縱肋對來自本技術導向輥1克服鋼筋扭力(橫向切力)的承受能力,使本技術導向輥1可勝任為鋼筋縱肋2連續導向的任務。本技術導向輥1為分體的兩個輥體4(如附圖3所示),在為鋼筋縱肋2導向時,兩個輥體4同時與鋼筋兩縱肋2的側面5、兩縱肋2側面5的根部基圓6和橫肋的兩端部7接觸,并對其施以足夠的夾緊力,通過本技術導向輥1對鋼筋施加反扭力使其消除扭轉,使得鋼筋縱肋2無法在本技術導向輥1之間邊前進邊轉動,以避免縱、橫肋的損傷。本技術導向輥1為分體的兩個輥體4(如附圖4、5所示),兩個輥體4之間的間隙的可根據鋼筋的規格通過調節機構予以調節。本技術導向輥1的輥體4包括分體的輥片和輥片座8,輥片由三個鑲塊9組成(如附圖6所示),當本技術導向輥1上的某一鑲塊9出現局部損壞后只需更換相應鑲塊9即可。實施例二在矯直Φ6-14毫米的熱軋帶肋鋼筋時,本技術導向輥1的外徑設計為420毫米,即在矯直Φ6毫米的熱軋帶肋鋼筋時,本技術導向輥1的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70倍;在矯直Φ14毫米的熱軋帶肋鋼筋時,本技術導向輥1的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30倍。實施例三在矯直Φ6-14毫米的熱軋帶肋鋼筋時,本技術導向輥1的外徑設計為210毫米,即在矯直Φ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在矯直鋼筋時利用其縱肋導向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其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至少14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其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15-150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其外徑為被矯直鋼筋直徑的20-80倍。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其工作部分為與鋼筋縱肋的兩側面、根部基圓和橫肋的兩端部相接觸的形狀。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導向輥為分體的、可通過調節機構調節兩者之間間隙的兩個輥體。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向輥,其特征是導向輥為分體的、可通過調節機構調節兩者之間間隙的兩個輥體。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光偉,
申請(專利權)人:張光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