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衛浴潔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水馬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閥通過一連桿機構活動連接一腳踏開關,所述馬桶設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橫向排污管和豎直方向上的縱向排污管,兩者形成連通,所述兩根排污管相較形成的岔口處設置有排污閥,所述排污閥活動連接于所述連桿機構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能節約用水;由腳踏動作完成沖水簡單方便,去除把手上細菌交叉污染的可能;去除水箱存水的作用,使殘留水中存在細菌等危害物的可能性消除;結構簡便,外形美觀、除異味效果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衛浴潔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水馬桶。
技術介紹
通常,馬桶用于除去衛浴間內的臭味以及用于衛生方面的目的。馬桶設計成利用在水箱中存放一定量的沖洗水所獲得的水壓來沖洗馬桶的排污口。一般馬桶包括S形管,該S形管用于在排水管的連接部分產生虹吸現象,以防止臭味或者昆蟲進入室內。虹吸現象的原理是使用由排水管內的壓力差縮產生的壓力,將污物和沖洗水同時排出。此處的一個缺陷是,為了產生虹吸現象,傳統的馬桶要消耗大量的沖洗水才能完成排污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節水馬桶,該馬桶通過設置腳踏開關來開啟沖水過程,并且將進水閥、排污閥與腳踏開關通過中心連板同步開關,采用縱橫排列的排污管排污,使得沖水過程通過腳踏一步完成,并且使用較小的水量便能完成沖水排污工作。本技術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一種節水馬桶,包括馬桶及其進水控制系統,所述進水控制系統由進水口和進水閥構成,所述進水閥設置于所述進水口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閥通過一連桿機構活動連接一腳踏開關,所述馬桶設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橫向排污管和豎直方向上的縱向排污管,兩者形成連通,所述兩根排污管相較形成的岔口處設置有排污閥,所述排污閥活動連接于所述連桿機構上。所述腳踏開關通過一固定墊圈卡接于所述抽水馬桶內部,并且所述腳踏開關由腳踏按鈕、按鈕支撐體、保距架、丫字形拉桿、支撐連接棒組成,其中按鈕支撐體為一具有容置空腔的保護殼體,所述腳踏按鈕支撐于所述容置空腔內部,并且在其內部進行原位至工位的豎直方向限位滑動,所述保距架固定在所述固定墊圈上,所述支撐連接棒一端固定在所述腳踏按鈕上,另一端固定鉸接在所述保距架上,所述丫字形拉桿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撐連接棒上,且另一端與所述連桿機構固定連接。所述連桿機構至少包括一中心連板和若干連桿,所述中心連板兩側端部上分別設置有連接點,且所述連接點分別與丫字形拉桿、進水閥通過所述連桿活動鉸接,所述中心連板的節點處與所述橫向排污管固定鉸接,所述中心連板上端部通過排污閥連桿與所述排污閥活動鉸接,其中對于以上四者的聯動關系具有如下描述所述腳踏按鈕由原位至工位的滑動,所述中心連板以與所述橫向排污管的固定鉸接點為旋轉中心旋轉,所述排污閥、進水閥分別相應旋轉打開;所述腳踏按鈕的復位,所述中心連板以與所述橫向排污管的固定鉸接點為旋轉中心旋轉恢復至原位,所述排污閥、進水閥分別相應旋轉關閉。在所述排污管管壁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塊所述中心連板,所述兩塊中心連板間通過在其端部分別固定設置連接橫桿,將兩者連接為整體結構,所述兩塊T型中心連板分別與所述排污閥固定鉸接,且所述兩鉸接點的軸線重合,所述兩塊中心連板板繞同一軸線上的鉸接點同軸旋轉。所述排水閥為雙層連體密封層結構,所述排水閥與所述水平、豎直的排污管岔口處形成卡接,且所述雙層連體密封層結構的排水閥與所述連桿處固定設置有封氣套。所述進水管通過一固定橋板與盤頭螺絲連接有一補水箱,且兩者連通,所述補水箱上開有一補水口,所述補水口為一倒凸形開口槽,所述補水口將水通至所述橫向排污管。所述中心連板與所述進水閥間設置有拉桿機構,所述拉桿機構由拉桿滑套、拉桿滑芯、拉桿上接頭、拉桿下接頭組成,所述拉桿滑芯通過所述拉桿上接頭與所述進水閥活動連接,所述拉桿滑芯在拉桿滑套的空腔內部作直線往復運動,所述拉桿下接頭與所述中心連板固定連接,且所述進水閥上設置有扭簧。所述縱向排污管固定設置有下水道連接管,且兩者互相連通。所述下水道連接管為至少兩根45°的彎管,所述彎管與所述縱向排污管配合連接,且所述彎管互相固定連接,且形成連通。所述下水道連接管為至少一根豎直的直管,所述直管與所述縱向排污管配合連接,且所述直管互相固定連接,且形成連通。本技術的優點是能節約用水,沖水一次只需消耗I. 5-2升水;由腳踏動作完成沖水簡單方便,去除把手上細菌交叉污染的可能;去除水箱存水的作用,使殘留水中存在細菌等危害物的可能性消除;結構簡便,外形美觀、除異味效果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主視圖;圖2是圖I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水箱限量裝置的結構圖;圖4是本技術腳踏裝置的結構圖;圖5是圖4中腳踏按鈕的放大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如圖1-5所示,圖中標記1-35分別為腳踏裝置I、馬桶蓋2、排污裝置3、限量裝置4、裝飾體5、腳踏按鈕6、彈簧7、按鈕支撐體8、丫字形拉桿9、支撐連接棒10、保距架11、馬桶邊緣12、補水箱13、盤頭螺絲14、凸型橋板15、進水管16、進水閥17、中心連板18、排污口19、排污閥20、拉桿接頭21、密封帽22、固定鉸接點23、拉桿滑套24、拉桿滑芯25、拉桿上接頭26、橫向排污管27、縱向排污管28、下水道連接直管29、固定墊圈30、封氣套31、補水口32,45°下水道連接管33、排污閥連桿34、扭簧35。實施例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由腳踏裝置I、馬桶蓋2、排污裝置3、限量裝置4、裝飾體5組成。腳踏裝置I設置于馬桶下部,馬桶蓋2下方,并且連接控制進水閥17以及排污閥20的開合狀態。限量裝置4通過進水管16連通水源。裝飾體5安裝于馬桶后方。本實施例中的沖水排污過程為踩踏腳踏按鈕6,通過連桿機構打開排污閥20、進水閥17,即可進行沖水排污。本實施例的排污用水依次經過進水管16、補水箱13、橫向排污管27、縱向排污管28、下水道連接管后,通至下水道。本實施例中的排污裝置3由橫向排污管27、縱向排污管28及排污閥20組成,其中橫向排污管27和縱向排污管28連通,且夾角呈直角。排污閥20設置于其交叉點排污口 19處,即可以控制橫向排污管27的連通狀態,。此處的排污閥20采用雙層連體密封層結構,并且在其四周設置有密封帽22,其上部固定設置封氣套31,以上裝置的目的都在于加強密封、堵異味的效果。如圖5所示,腳踏裝置I通過固定墊圈30固定于馬桶邊緣12,并由腳踏按鈕6、彈簧7、按鈕支撐體8、丫字形拉桿9、支撐連接棒10、保距架11組成。腳踏按鈕6設置于按鈕支撐體8的內部,兩者通過彈簧7彈性連接,腳踏按鈕6可以通過外部人為施力使其由原位下壓至工位,之后隨著外部力的撤去,腳踏按鈕6依靠彈簧7的彈力由工位恢復至原位。保 距架11與固定墊圈30形成卡接。腳踏按鈕6下部固定連接支撐連接棒10,支撐連接棒10另一端固定鉸接保距架11。支撐連接棒10上固定連接有丫字形拉桿9。如圖5上虛線部分所表示的工位圖所示,當腳踏按鈕6踏下時,支撐連接棒10以其與保距架11的固定鉸接點為中心旋轉相應距離,丫字形拉桿9隨著支撐連接棒10的旋轉向下移動相應距離。此處的結構目的在于通過保距架11使得支撐連接棒10與腳踏按鈕6之間的相對距離不產生較大變化,進一步使得丫字形拉桿9避免產生橫向偏移。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連桿機構由中心連板18及若干根連桿構成。中心連板18的右端部間的中點通過一連桿活動鉸接腳踏裝置I中的丫字型拉桿9,左端部間的中點通過一連桿活動鉸接進水閥17,中心連板18的中心節點處固定鉸接與橫向排污管27的兩偵牝且兩個固鉸點處于同一水平線上。中心連板18的上端部與排污閥20通過排污閥連桿34活動鉸接。當腳踏按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水馬桶,包括馬桶及其進水控制系統,所述進水控制系統由進水口和進水閥構成,所述進水閥設置于所述進水口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閥通過一連桿機構活動連接一腳踏開關,所述馬桶設置有水平方向上的橫向排污管和豎直方向上的縱向排污管,兩者形成連通,所述兩根排污管相較形成的岔口處設置有排污閥,所述排污閥活動連接于所述連桿機構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惠民,
申請(專利權)人:侯惠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