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包括呈L形的角鋼和呈L形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角鋼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外側,角鋼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該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使得建筑物梁端負彎矩區的受彎承載力及耗能能力提高明顯,錨固效果穩定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建筑物中的錨固裝置,具體來說,涉及ー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
技術介紹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多高層エ業與民用建筑最常見的結構類型,在需要進行加固改造的建筑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實踐證明,由于建筑物經常需要在不中斷使用的情況下進行加固,因此,加固方法的快捷性、高效性對于建筑物結構的加固改造工程尤為重要。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那些與框架柱相交的中間層框架梁,針對梁端負彎矩區受彎承載力不足的加固還沒有較便捷的加固方法,因此,設計不合理及施工エ藝無保證等情況時有發生,給結構帶來了安全隱患,例如大幅度地對梁端彎矩進行調幅、在柱腳過于密集地植筋、將碳纖維片材貼于梁柱陰角處不作任何錨固處理等。對于框架結構梁端負彎矩區,現 有的加固方法施工時間較長,成本較高。例如加大截面加固法(常用梁端加腋法)需要支模和澆筑混凝土,施工周期長,同時減少了使用空間,所以通常不能被業主所接受;體外預應力鋼絞線加固法施工麻煩,錨固端處理困難。雖然粘鋼加固法和粘貼FRP (中文全稱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文中簡稱FRP)層加固法是比較快捷的加固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對梁柱陰角處外貼增強材料的錨固裝置施工時的可操作性不強,所以影響了這些加固方法的實用性。特別是,根據理論分析和試驗驗證,由于現行錨固裝置中的箍條難以無間隙地錨固到柱的根部,因此這樣的錨固措施不能限制角部FRP層的拉脫和粘結滑移,從而不能穩定地得到設計所需的加固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使得建筑物梁端負彎矩區的受彎承載カ及耗能能力提高明顯,錨固效果穩定可靠。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包括呈L形的角鋼和呈L形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角鋼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外側,角鋼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進ー步,所述的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還包括樹脂膠層,該樹脂膠層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和角鋼之間。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錨固后,梁端負彎矩區的受彎承載カ及耗能能力提高明顯,錨固效果穩定可靠。現有技術中使用箍條對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固定,箍條和柱的根部之間始終存在間隙,カロ固效果不佳。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中,在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外設置角鋼,角鋼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通過螺栓固定在柱和梁上,或者柱和板上。這就解決了現行方法中無法將箍條無間隙地錨固到柱的根部的問題。利用角鋼L形截面所形成的剛度,以及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的抗拉承載能力共同形成的壓緊作用,完全限制陰角處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從被加固體基面上法向脫離的位移趨勢,從而達到穩定可靠的錨固效果。2.錨固區壽命長。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中,角鋼的弧形倒角和被加固物基面的弧形倒角可消除對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損傷。當被錨固物基面陰面弧形倒角的弧度和角鋼的弧形倒角的弧度不吻合時,依靠樹脂膠層進行調節。這樣可以延長錨固區的服役壽命,從而達到穩定可靠的錨固效果。附圖說明 圖I是本技術與梁和柱裝配的結構剖視圖。圖2是本技術與板和柱裝配的結構剖視圖。圖中有角鋼I、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第一螺桿3、第二螺桿4、樹脂膠層5。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本技術的一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包括呈L形的角鋼I和呈L形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角鋼I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的外側,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角鋼I中呈豎直布置的第一鋼板和呈水平布置的第二鋼板之間由呈弧形倒角的第三鋼板連接。角鋼I是一體軋制成型的。角鋼I中的第三鋼板的厚度、第一鋼板的厚度和第二鋼板的厚度分別相等。進一步,所述的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還包括樹脂膠層5,該樹脂膠層5位于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之間。通過設置樹脂膠層5,可以加強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之間的連接。如圖I所示,所述的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是指第一鋼板上設有第一螺栓孔,第二鋼板上設有第二螺栓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和柱上對應第一螺栓孔設有第三螺栓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和梁上對應第二螺栓孔設有第四螺栓孔;第一螺桿3穿過第一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一端固定在柱中,另一端通過螺帽擰緊;第二螺桿4穿過第二螺栓孔和第四螺栓孔,一端固定在梁中,另一端通過螺帽擰緊。如圖2所示,所述的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是指第一鋼板上設有第一螺栓孔,第二鋼板上設有第二螺栓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和柱上對應第一螺栓孔設有第三螺栓孔,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和板上對應第二螺栓孔設有第四螺栓孔,第一螺桿3穿過第一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一端固定在柱中,另一端通過螺帽擰緊;第二螺桿4穿過第二螺栓孔、第四螺栓孔和板,兩端分別通過螺帽擰緊。在裝配上述錨固裝置時,首先在梁和柱轉角處的陰角基面作弧形倒角處理,采用粘結材料(結構膠、水泥灌漿料、水泥砂漿、環氧砂漿等)預處理成弧形角度,然后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粘貼于混凝土結構基面;角鋼I中的第三鋼板整體作弧形倒角處理,使得第三鋼板的弧形倒角與梁柱轉角處的弧形倒角相適配;在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之間涂刷樹脂膠層5,隨后將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和角鋼I通過第一螺桿3、第二螺桿4和螺帽固定在梁和柱上,或者固定在板和柱上。本技術的錨固裝置,利用角鋼I的L形截面所形成的剛度,以及第ー螺桿3、第ニ螺桿4的抗拉承載能力共同形成的壓緊作用,完全限制了陰角處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從被錨固體基面上法向脫離的位移趨勢,從而達到穩定可靠的錨固效果。本技術在已有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外貼加固技術的基礎上,采用簡單的錨固部件,使得施工エ藝流程得到簡化,綜合成本低,加固后梁端負彎矩區的受彎承載カ及耗能能力提高明顯,錨固效 果穩定可靠,在應用中具有明顯優勢。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L形的角鋼(I)和呈L形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角鋼(I)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的外側,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樹脂膠層(5),該樹脂膠層(5)位于角鋼(I)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之間。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包括呈L形的角鋼和呈L形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角鋼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外側,角鋼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該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使得建筑物梁端負彎矩區的受彎承載力及耗能能力提高明顯,錨固效果穩定可靠。文檔編號E04C5/12GK202627329SQ20122018783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建筑物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的錨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L形的角鋼(1)和呈L形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角鋼(1)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的外側,角鋼(1)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層(2)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梁上,或者固定在建筑物的柱和板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厚存,朱虹,陸飛,祝壽均,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揚建集團有限公司,東南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