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看臺下部支撐機構,它包括主梁、橫梁、立柱、水平拉桿及斜拉桿;所述立柱呈高度遞減的多排設置,每排立柱由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組成,于每排立柱上分別支撐有橫梁,橫梁上沿縱向傾斜設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多個,多個主梁沿橫梁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水平拉桿和/或斜拉桿;所述主梁、橫梁及立柱為H型鋼或工字鋼。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看臺受力結構由立柱、橫梁和主梁以及輔助的水平拉桿及斜拉桿組成,且立柱、橫梁和主梁均采用H型鋼或工字鋼制作,其連接采用高強度螺栓,確保了結構的可靠性,最終可將主梁的受力分散傳到立柱,使得立柱的間距加大,既節省材料,又增大了下部空間豐富了產品的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觀眾看臺,尤其是指一種看臺及其下部支撐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體育看臺主要有兩種結構,一是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看臺,ニ是ー些小型的金屬結構看臺。其中鋼筋混凝土看臺一般為現澆混凝土,現場澆灌,施工過程中產生粉塵會造成空氣污染、大型機具產生的噪聲污染和施工產生的其它廢物造成的各種環境污染,而且施エ周期比較長,造價高,而且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不能回收利用,對這部分建筑垃圾的處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カ。而小型金屬看臺主要由角鋼框架或圓管腳手架等構成由角鋼框架或圓管腳手架組成的,雖然彌補了混凝土看臺不便于組裝的不足,但是因其下部支撐機構及上部支撐機構本身的缺陷,結構跨度小,底部空間有限,不能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因上部支撐機構的踏板自身強度原因,影響下部支撐機構主梁系統間距不超過3000mm-4000mm。按常規設計,下部支撐機構的立柱間距必須與主梁間距保持一致,現有結構的下部支撐機構往往立柱過密,ー是材料用量大,ニ是跨度空間小,不方便制作功能房間。而現代看臺都是功能高度集成的建筑,上部是觀眾席,看臺下部空間若能利用作為辦公室、休息室、購物間、衛生間、停車等其它公共用途,必定能豐富看臺的功能,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看臺及其下部支撐機構。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ー種看臺下部支撐機構,它包括主梁、橫梁、立柱、水平拉桿及斜拉桿;所述立柱呈高度遞減的多排設置,每排立柱由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組成,于每排立柱上支撐有橫梁,橫梁上沿縱向傾斜設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多個,多個主梁沿橫梁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水平拉桿和/或斜拉桿;所述主梁、橫梁及立柱為H型鋼或エ字鋼;上述結構中,所述主梁間隔3000-6000mm ;上述結構中,所述主梁規格的高X寬為250mmX 125mm-500mmX200mm ;上述結構中,所述立柱間隔5000-9000mm ;上述結構中,所述橫梁規格的高X寬為300mmX 150mm-500mmX200mm ;上述結構中,所述立柱規格的高X寬范圍為150_X 150mm-400_X400mm ;上述結構中,所述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與水平拉桿和/或斜拉桿及地面圍成的區域形成功能房區;所述H型鋼或エ字鋼的主梁、橫梁及立柱的中部垂直段互為垂直設置。本技術還涉及ー種看臺,它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下部支撐機構和上部支撐機構;所述上部支撐機構包括踏板、主支撐、副支撐及背板;所述主支撐與副支撐均呈L形,L形的主支撐與副支撐間隔并排設置,所述主支撐對應設置于主梁上;所述主支撐與副支撐的豎直臂連接所述背板,所述背板的第一水平段對應設置于主支撐與副支撐的水平臂上,于背板的第一水平段及主支撐與副支撐的水平臂上固定所述踏板;上述結構中,所述背板為縱截面呈近L形、沿長度方向延伸形成的構件,所述L形構件包括相連的垂直段及連接于下部的第一水平段組成;所述垂直段上設有用于固定連接副支撐的螺孔;所述第一水平段用于搭接承載踏板;上述結構中,所述背板的垂直段與第一水平段之間還設有第一加強部,所述第一加強部沿第一水平段方向向外凸起于垂直段上部連接有第二水平段,第二水平段與第一水平段反向設置;所述第二水平段與垂直段之間還設有第二加強部,所述第二加強部沿第一水平段方向向外凸起;所述第二水平段端頭還向下延伸形成有凸沿。相比于常見的看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看臺受カ結構由立柱、橫梁和主梁以及輔助的水平拉桿及斜拉桿組成,且立柱、橫梁和主梁均采用H型鋼或エ字鋼制作,其 連接采用高強度螺栓,確保了結構的可靠性,最終可將主梁的受カ分散傳到立柱,使得立柱的間距加大,既節省材料,又増大了下部空間豐富了產品的應用。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技術的具體結構圖I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A-A面剖視結構簡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上部支撐機構的背板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上部支撐機構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看臺的局部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看臺的結構立體示意圖。I-主梁;2_橫梁;3_立柱;4_水平拉桿;5_斜拉桿;6_功能房區;7_背板;71_第ニ水平段;72_第二加強部;73_垂直段;74_螺孔;75_第一加強部;76_第一水平段;8_副支撐;9_踏板;10-主支撐。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I以及圖2,本技術涉及ー種看臺下部支撐機構,它包括多個主梁I、橫梁2、立柱3、水平拉桿4及斜拉桿5。其中,立柱3為呈高度遞減的多排設置,每排立柱3由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3組成,于每排立柱3上支撐有橫梁2,橫梁2上沿縱向傾斜設置有主梁1,主梁包括多個,多個主梁I沿橫梁2長度方向間隔設置。在立柱3之間連接有水平拉桿4和/或斜拉桿5,由此,整個看臺的主要受カ由下部支撐機構的立柱3、橫梁2和主梁I以及輔助的水平拉桿4及斜拉桿5組成,看臺的荷載傳至主梁I部分,再由主梁I傳到橫梁2上,最后由橫梁2分散到立柱3上,作用于基礎(地面)上,為了加強下部支撐機構的強度與立柱3的跨越度,立柱3、橫梁2和主梁I均采用截面呈エ字形的H型鋼或エ字鋼,最佳為H型鋼制作,其相互間連接采用高強度螺栓,最佳的,所述H型鋼或エ字鋼的主梁I、橫梁2及立柱3的中部垂直段互為垂直設置,從而使這3者的連接可在水平方向承受最大的扭力。作為ー實施例,多個主梁I的間隔可大至3000-6000mm,而較佳的,主梁I規格的高X寬為250mmX125mm-500mmX200mm。而多個立柱3間隔則可大至5000-9000mm,較佳的,立柱3規格的高X寬范圍為150mmX150mm-400mmX400mm。較佳的,橫梁2規格的高X寬為 300mmX 150mm-500mmX 200mm。由此,上述多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3與水平拉桿4和/或斜拉桿5及地面圍城的區域形成功能房區6,該功能房區6可以作為辦公室、休息室、購物間、衛生間、停車等其它公共用途,豐富場館的功能,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可見,本技術通過采用的特殊構件主梁I、橫梁2和立柱3,可以將主梁I的受力分散傳到立柱3,這樣立柱3的間距加大,既節省材料,又増大了下部空間。參見圖3-6,本技術還涉及ー種看臺,它包括上述特征的下部支撐機構,此外還包括有上部支撐機構。上部支撐機構包括有踏板9、主支撐、副支撐8及背板7。其中背板7如圖3所示,它為縱截面呈近L形、沿長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立體構件,所述L形構件包括相連的垂直段73及連接于下部的第一水平段76組成,在垂直段73上設有用于固定連接副支撐8的螺孔74,上述第一水平段76主要是用于搭接承載踏板9,從而參與承擔部分踏板9上的受カ,使得踏板的承受荷載能力加強。較佳的,處于加強背板7的強度考慮,在其垂直段73與第一水平段76之間還設有第一加強部75,第一加強部75最佳的為沿第一水平段76方向向外形成的凸起。進ー步的,在垂直段73上部連接有第二水平段71,且第二水平段71與第一水平段76反向設置,兩者形成一個對鉤的形狀,可使得背板有更好的強度,根據實際需要,該第二水平段71即可呈平直線段,也可呈一定傾斜角度的水平方向的線段,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看臺下部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梁、橫梁、立柱、水平拉桿及斜拉桿;所述立柱呈高度遞減的多排設置,每排立柱由多個間隔設置的立柱組成,于每排立柱上支撐有橫梁,橫梁上沿縱向傾斜設置有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多個,多個主梁沿橫梁長度方向間隔設置;于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水平拉桿和/或斜拉桿;所述主梁、橫梁及立柱為H型鋼或工字鋼。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云翔,
申請(專利權)人:周云翔,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